APP下载

促进林区道路建设与环境保护和谐发展的对策研究

2016-05-14田茂佶

中国绿色画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和谐发展对策研究环境保护

田茂佶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渐提升,对于林区道路建设以及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为了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质量,提升林木产业的防火能力和经济效益,促进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需要减少林区道路建设对环境的污染,科学设计道路规划以及施工方法,从而促进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研究林区道路建设的必要性和对环境的影响,分析基于环境保护的林区道路建设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林区道路建设;环境保护;和谐发展;对策研究

林区道路设施林区生产生活的基本设施,同时也是保证居民基本生活的重要来源,是连接居民点、运输以及林业资源的基本纽带。强化林区道路的基本建设,能够有效的改善林区建设的经营状况,提升森林防火以及病虫害防治的能力。但是最近几年在进行林区都建设的过程中,更加偏重于经济建设,因此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需要相关部门关注林区道路建设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严重影响,主动改善建设方法,促进林区发展与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建设。

1林区道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1.1对林区植被和森林的影响

森林植被具有整体性,因此在林区建设道路的过程中会破坏整个森林的整体结构,会造成森林植被的碎片化,由于地势、地形复杂的山区区域的森林会被道路建设网划分为若干个区域,碎片化的森林会造成林区生物的灭绝,使整个森林区域物种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特别是对灌木层、草木层以及乔木层的破坏更加严重,会从一定程度上降低局部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从而改变群落的整体结构。乔木层如果没有下木和灌木的保护,会降低其环境抵抗能力,容易感染病毒并遭受风折,甚至降低群落调节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严重影响群落的更替。

1.2对林区土壤的影响

林区道路建设会严重影响土壤的结构和质地。林区建设的土壤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其中具有团粒结构,土质较为疏松,会严重破坏林区道路的稳定结构。因此林区道路建设大多采用结构较为紧实生土作为施工材料,其中挖掘、填埋、压实等工序会破坏土壤的结构。同时道路施工中遗留下来的水泥、石灰等残渣会破坏林区道路的质地,过往运输的车辆会排放大量的有害气体,汽油中的化学物质会沉积在林区的土壤结构中,久而久之不利于林区内动物和植物的生长[1]。

1.3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在林区道路建设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煤灰、石灰以及水泥等较多的粉尘,严重污染施工场地以及周边的空气环境。在林区道路建设中使用便利通道,进过运输车辆反复的碾压,泥土会变化成粉末状物体,尤其是在大风季节,会出现扬尘天气。道路在运行的过程中,过往车辆排放的尾气、烟尘等碎屑物会造成大气污染。同时道路建设的基本材料是由沥青、水泥等构成,路面的反射率大,比热容小,破坏了地表的热平衡,使林区的生态平衡更加脆弱。

1.4对林区水环境的影响

在进行林区道路建设的过程中,部分有毒的化学物质会进入林区的土壤中,谁的导热率和PH值不稳定,会严重干扰地面水和地下水的流向问题,改变林区地下水的运动流向和埋藏条件。水文状况的扰动会改变水流和数量,影响林区道路的建设以及周边地区的植物生长。施工中的挖掘和排水会影响施工环境周围的水位,填方施工会提升水位。林区道路在运营中,车辆运输中的漏油和废气等颗粒物会在路面沉积,一旦流入水中会造成严重的河流污染,甚至是污染林区道路附近的水源。

1.5对林区沿途风景的影响

林区道路建设会严重影响沿线植被,破坏沿路生态功能,使大陆沿线额景观遭到破坏。建设中的取土场、弃渣场以及临时施工等设施,会对林区的植被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扩大林区以及附近道路的地表裸露面积,从而破坏林区沿线的生态环境。林区道路的建设是作为景观传导和屏障的主要设施,因林区道路深入森林,会严重破坏景观格局[2]。

2林区道路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2.1能够降低生产成本

大多林区道路分布在山区,交通条相对落后,林区基本上属土路,局部地区甚至没有路,无法保证基本的运输条件,造成较低的生产效率,再加上劳动工资的逐年提升,林业生产成本不断提升,造成投资效益逐年下降。

2.2提升林木的综合利用率

由于林区的路况条件差,所生产的木材以及树木会在一定程度上大打折扣,不能够按照原价发售。同时由于运输条件落后,一些树木不能外运,树木经过长时间的风吹雨打,会出现掉皮、虫浸等现象,每天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林木采伐剩余价值得不到利用,产生了一定的浪费。一旦林区道路能够顺利运营,能够提高林木的运输效率,从而促进整个林区的生产率,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3]。

2.3有效提升森林防火能力

林区道路建设能够有效的建设森林防火隔离防护带,同时也能为森林救火工作提供便利的交通,从而促进森林防火能力的有效提升。

3林区道路规划建设的对策

3.1合理选择建设路线

基于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促进林区道路建设的最经济和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合理选择建设的路线。首先,合理选择合适路线就是最大程度上减少由于道路建设二导致环境污染的主要手段和措施。因此在进行林区道路建设的过程中,应该掌握和调查道路建设所处环境的地质和水文条件,尤其是要了解地质较为薄弱地区的泥石流、滑坡以及冲沟等情况。其中地址水文条件包括地下水文条件和地表水文条件。地表水文条件是指湖泊河流的供给和排泄情况、地表径流的基本情况;地下水文条件是指地下水的供给、流向、水位线高度以及水层的厚度等。其次,建设人员需要充分调查道路建设环境中的生物种类以及其他生物物种的分类。林区道路建设应该尽量避免地质条件复杂和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地区。除此之外,林区道路需要经过具有生态价值的地区,需要充分考虑高架桥等计划方案[4]。

3.2设计科学的道路

科学的道路设计应该充分考虑道路建设的防护性和观赏性,将二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合理规划林区设计,最大程度上的减少对环境的危害,促进林区大陆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促进环保工作的进一步展开。同时林区道路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避免对其造成重大的破坏。

林区道路建设的主要原则是避免深挖高填,这样不仅能够有效的降低工程造价的成本,还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在规划林区道路支沟时,需要架设桥梁,既确保林区的动物能够安全通过,还能减少水污染;林区道路设计需要减少隔离效应,将桥台、涵洞等设施埋入土中;冲刷防护措施的设计需要采取植被防护,需要尽量选择当地的植被和物种;沿河路堤的建设需要选择抛石和石笼防护,将泥沙投入其中以供当地植物的生长。除此之外,设计人员应该充分考虑排水等问题,减少水土流失,降低道路施工队水体环境的污染,加强排水力度,从而有效的加强林区道路的规划设计[5]。

3.3落实预先的绿化经费

绿化的概算应该在林区道路建设的前期得到落实,其中的经费包括沿线附属设施和边坡等设施的建设绿化经费,还包括补偿由于道路建设所占原来地面的绿化费用,例如恢复植被与防护措施的费用。

3.4林区建设的施工控制

在林区道路的施工阶段,应该加强对工程的总体控制,为了减少林区道路建设对当地环境的破坏,施工单位需要合理使用运输车辆,防止运输过程中出现的道路扬尘以及遗撒等情况。在施工中合理采用洒水设施,已达到抑制扬尘的目的。施工单位应该集中放置废弃的土石方,避免其碾压植被。同时应该建设必要的排水设施,根据当地的水文特征,建立综合的排水系统,修建时需要做好排水构造物以及路基防护栏。林区道路施工的材料应该与地面水保持一定的距离,为了防止废水外溢,需要建立深水坑和排水沟等设施,以免造成地表水的污染。林区道路想要穿过湿地,需要选择最短路线和架设桥梁;如果想要穿越野生动物区,需要建设专门通道,方便野生动物的穿行。在竣工后,应该适当的恢复预制场地和取土场以恢复原有的植被[6]。

总结

综合所述可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林区道路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在建设的过程中,一旦技术和方法处理不当,就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为人们的生活带来隐患。因此为了贯彻落实科学环保的发展理念,需要道路建设人员认识到林区道路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并采取积极合理的解决措施,合理选择、科学规划、控制施工,将环境污染降低到最少,促进林区的道路规划以及生态平衡。

【参考文献】:

[1]张炳春. 论如何促进林区道路建设与环境保护和谐发展[J]. 吉林农业,2011,12:188-189.

[2]李月梅. 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公共财政政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

[3]王迎. 我国重点国有林区森林经营与森林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

[4]庄莉. 中国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3.

[5]王毅昌. 黑龙江森工林区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8.

[6]曹静,尹海龙. 浅谈如何促进林区道路建设与环境保护和谐发展[J]. 河北林业,2008,03:11.

猜你喜欢

和谐发展对策研究环境保护
广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之重大(点)工程
慢生活:快节奏时代的减压良方
加强校园人本管理 营造和谐育人氛围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新《环境保护法》4个配套办法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