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文化理论指导下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2016-05-14李娜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6年7期
关键词:二语习得对外汉语教学

摘 要:二语习得向来受到以给学生灌输知识为主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把学生当作信息加工者的认知学习理论等诸多理论的指导。但近几年,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社会文化理论强调二语习得者在习得语言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自己内在消化吸收知识的过程,更要重视外界的社会文化因素对二语习得的影响。通过阐述社会文化理论在二语习得中的应用来探讨该理论指导下的对外汉语教学。

关键词:社会文化理论 二语习得 对外汉语教学

一、引言

社会文化理论的出现打破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一统天下的局面,为二语习得研究注入了新的血液。社会文化理论从学科上应归为心理学理论,因为该理论将交际活动放在思维发展的核心位置,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由社会实践和文化产物调节形成。在该理论指导下的二语习得研究认为:所有的学习首先应该是社会的,其次才是个体的。该理论与其他心理语言学及二语习得理论的根本区别是:社会环境和心理语言过程不再被看成是两个分开的现象,社会化和语言习得不再从产生它们的语言交互环境中分离出来。这些思想不仅对二语习得有重要的影响,而且对指导对外汉语教学,探索对外汉语教学方法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社会文化理论

(一)社会文化理论的提出

社会文化理论是由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Vygotsky)在20世纪20—30年代创立的,主要是为了研究儿童的心理发展。该理论强调社会文化因素在人类认知功能的发展中发挥着核心作用。社会文化理论认为,人的心理机能从根本上来说是一个由文化产品、活动和概念充当中介的、并受中介调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语言是首要的调节手段。在该理论框架内,人类被理解为利用原有的文化工具创造新的文化工具,并由这些文化工具来调节他们的生理和行为活动。语言的使用、组织和构建是中介的首要手段。人类认知活动的最重要形式是通过社会和物质环境内的互动而得到发展的。20世纪70年代末该理论被介绍到西方,立即引起了西方心理学界的广泛关注。到20世纪80年代,兰道尔夫(Lantolf)将社会文化理论引入二语习得研究领域。

(二)社会文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1.“调节”理论。该理论认为,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用来调节与他人关系的符号性工具,是连接社会和个体的桥梁。儿童所参与的思维活动或物理活动最初是从属于他人,特别是成人的,或者说是受他人调控的,而在参与这些活动过程中,儿童又实现了以语言为中介的自我调控。

2.“邻近发展区”理论。维果茨基对儿童的认知发展提出了两个发展水平:一个是事实性发展水平,即已经稳固确立并能独立解决处理问题的能力;另一个是潜在性发展水平,即在特定条件下儿童还未完全形成,但可以在别人的帮助下完成任务的能力。两个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邻近发展区,即儿童的实际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所形成的区域。该理论认为,邻近发展区内的知识最容易被习得。

3.“私人和内部言语”理论。私人言语是指儿童的自言自语,内部言语是指儿童所掌握的语言体系。该理论认为,儿童言语的发展,在开始阶段是社会性的,采用的是“社会言语”;接着经历了以自我为中心的阶段,采用“私人言语”;最后发展到“内部言语”,即语言体系的内化。

4.“活动”理论。活动是指儿童在社会文化环境中所参与的社会实践。社会文化理论认为,活动是联系外部社会和个人发展的纽带,儿童的认知发展就是在社会活动中实现的。

三、社会文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在二语习得中的应用

(一)“调节”理论在二语习得中的应用

二语习得属于高级的心理机能,要用语言来调节。语言是一种符号,是人类用来交流的最普遍的工具之一。在二语习得过程中,一方面教师通过传递语言教给学生新知识,帮助他们学习第二语言;另一方面,二语学习者可以通过参与社会文化活动,用目的语进行交流,不仅可以适应新的人群、新的社会环境,还可以帮助学习目的语。

(二)“邻近发展区”理论在二语习得中的应用

“邻近发展区”是指儿童事实性发展水平与潜在性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该理论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作用。二语学习者可以通过教师和他人的帮助来解决不懂的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三)“私人和内部言语”理论在二语习得中的应用

“私人和内部言语”理论解释了儿童的言语发展过程是从“社会言语”发展到“私人言语”,最后再到“内部言语”。这个过程也是语言逐步内化的过程。这就要求二语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会用目的语与人交流,而且要在交流中学会思考,思考的过程就是将知识内化的过程。这样有利于快速成功地习得目的语。

(四)“活动”理论在二语习得中的应用

社会文化理论中的“活动”指社会活动。二语学习者学习目的语的最佳方法是生活在目的语环境中,通过与说目的语者接触来习得目的语,这样的学习是潜移默化的而且是高效的。因此二语学习者要尽量与以目的语为母语者进行交流,通过参加社会性活动来学习目的语的知识和技能,把外部的语言形式内化为自己内部的语言系统。

四、社会文化理论指导下的对外汉语教学

(一)创造接近于目的语的学习环境

实践证明学习者生活在目的语环境中对其学习第二语言是非常有帮助的。我们应营造这样的学习环境,首先,语言输入对二语习得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对外汉语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多地使用目的语进行教授,让学生尽量避免母语环境的干扰。其次,对外汉语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与目的语相关的电影或电视节目,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外语。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一些语境让学生参加,增加学生练习口语的机会。

(二)任务型教学法和交际法相结合

教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多参与一些课堂活动或者要求学生完成一些任务,前提是学生要使用目的语完成这些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者会逐渐掌握第二语言。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在课堂中运用交际法进行教学,可以采用小组活动的形式进行学习。小组活动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为学习者提供合作与交流的机会,学习者可以互相帮助,发现缺点并互相纠正,从而实现共同进步。

(三)选择恰当的教学材料

在外语学习及教学方面,课堂是学生学习、接触语言的主要途径,教学材料和课堂互动话语的质量会影响学生学习外语的质量。因此,在选择教材方面一定要慎重,要选择内容有意义,与社会环境紧密联系,权威的、有趣的教学材料。这样才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质量。

五、结语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从一个独特的视角来看待二语习得,并对对外汉语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理论指出了社会文化因素在二语习得中的重要意义,启发我们不仅要重视外语语法知识的学习,更要重视交流的作用,因为交流不仅是二语学习与对外汉语教学的一种手段,更是一种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柏令.第二语言习得通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

[2]吴文,甘勇.社会文化视野下二语习得研究25年[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6).

[3]杨帆.社会文化理论在二语习得中的应用研究[J].文教资料,2013,(13).

[4]马俊波.社会文化理论及二语习得研究的社会文化视角[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院学报,2008,(5).

[5]金月,郭丽杰.社会文化理论与二语习得[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3).

[6]杨帆.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对二语习得的启示[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

[7]谭浩亮.浅论社会文化理论在二语习得中应用[J].才智,2014,(4).

[8]秦丽莉,王绍平,刘风光.二语习得社会文化理论研究的学科归属与理念[J].东北师大学报,2015,(1).

(李娜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中心 200030)

猜你喜欢

二语习得对外汉语教学
建设“三型”高校基层党组织实践策略研究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大学英语句法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与对策
浅析中国学生习得英语存现句常见的问题及原因
浅谈组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英语视听说教学改革探究
对外汉语课堂游戏教学设计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低年级学生英语写作母语迁移影响实证研究
对外汉语听力教学初探
高中生二语(L2)习得的性别个体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