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

2016-05-14黄莉

俪人·教师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大学英语英语教学语言

黄莉

【摘要】语言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深深扎根于民族文化中。文化教学贯穿外语教学的始终。本文分析了缺乏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对学生学习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探讨了大学英语教学中语言与文化相结合的重要性。

【关键词】大学英语 语言 文化 英语教学

一、传授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的需求不断增加,英语作为交流工具变得尤为重要。然而在使用语言进行对外交流的过程中,人们所面临的不仅仅是语言本身问题,还有文化冲突问题。在教学中,很多教师普遍认为英语教学重要的是语言基础知识的传授,因此授课过程中的重点则放在词汇、句法和语法等内容上,从而忽略了文化教学这一层次。美国语言学家Edward Sapir 在《语言》(Language)一书中写到: “语言是有背景的 。此外 , 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所谓文化就是社会遗传下来的决定人们生活方式的习惯和信仰的总和。 ” 语言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与文化紧密相联。在教学中,若想学生学到地道的英语,教师必须在教授基础知识的同时贯穿西方文化知识,否则缺乏文化背景知识将会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

二、缺乏文化背景知识对英语学习带来的负面影响

1. 降低英语阅读效率

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读者在阅读时,头脑中已储存的与读物有关的基础知识有助于文章的理解与保持。甚至,背景知识对阅读理解的作用比语言难度的作用更大。在大学英语教材中,文章内容广泛涵盖了英语国家的天文、地理、人文和民俗风情,同时还介绍了西方国家的名人轶事和科学技术等方面。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倘若缺少对文化背景知识的理解,文章对其来说则只能算是一堆无意义的文字。即使对文章的字词都认识,也难以将文章看成一个整体去体会和领悟其内涵。在缺乏文化背景知识情况下,学生对特定短语、长句的理解难度也会增加。例如:What was the creature that swallowed Jonah, given that whales are not given to swimming in warm, southern seas? 在这个句子中,关键词Jonah是出自圣经的一个故事主人公。故事讲述的是Jonah 因违背上帝的旨意而被大鲸鱼吞下的故事。倘若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教师没有将这一背景文化知识教授给学生,那么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将难以理解文章的主旨内容,甚至会歪曲文章作者想要传达的内涵。因此,学生只有在了解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的情况下,才能准确的理解英语词汇、句子和语篇的本质内涵,才能提高英语阅读的效率。

2. 影响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听、说、写、译等语言技能的训练必不可少,尤其需要注重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从而适应中国入世以后对外交往的需要。由于中西方文化存在很大的差异,在英语教学中倘若缺乏西方国家文化知识的传授,学生就难以在现实生活中与外国人进行得体的交际。比如,在对方很着急的时候,人们会说:慢慢来,别着急。西方人会说take it easy/ take your time, 而不是slow down。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会根据字面意思把这个短语理解为“抓紧时间”,从而完全曲解了短语本身的意思。还有在中国文化中,表示对他人关心时常常会询问对方的个人信息,包括婚姻状况、收入水平等。而在西方文化中,交流时不会直接询问对方Hows your marriage going? How much do you earn every month? 这一类涉及个人隐私的问题。因此,缺乏西方文化知识的交际必定不是一个成功的跨文化交际。只有在英语教学中重视文化这个重要因素,才有可能大大提高学生英语口语交际的能力。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西方文化的渗透

1. 在课文导入中介绍文化背景知识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对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的补充介绍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来自西方的异域文化。这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同时也能大大提高学生掌握英语这门语言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备课时,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揣摩和学习课文文章背后的文化内涵。例如在《综合教程2》第二单元The Virtues of Growing Older中,文章介绍了大部分西方人对于变老的看法,而作者则抒发了“变老”的优点。在对这篇文章进行导入时,教师应将中西方文化对待“老”的看法进行讨论和比较,可以通过直观教学或交际教学来介绍英语国家关于“年龄”和“老”的文化,因为东西方对待“老”的看法是有很大差异的。东方文化多以“过去为导向”,“老”意味着“有经验”、“长辈”甚至是“权威”;而西方文化则是以“未来为导向”为主,人只有对未来有贡献才有价值。因此“变老”对很多西方人来说是一件想要回避的事。学生在了解不一样的中西方背景文化的基础上,在学习课文时就有话可说,有想法可谈,学起来才能够理解文章的内涵,了解作者真正的意图。

2. 在词汇教学中补充文化背景知识

词汇与文化同样紧密相联。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常常受到母语的干扰,对许多富有内涵的英语词汇只能理解到其字面意思。英语中有许多带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词语。比如:to shed crocodile tears在西方文化中是指中文里所说的“猫哭耗子假慈悲”;to laugh ones head off是指“笑掉大牙”;“红”red在中国文化里常作为“红火”、“吉利”的象征,而在西方文化中, red常常与“血”、“残暴”、“放荡”相联系,贬义含义相当强,如red battle, red ruin,red light district等。在西方文化中,象征魔鬼的撒旦常常以红色出现,因此对red的含义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词汇教学不能单纯地对字母进行解释,而是挖掘词语背后的文化,把词语放在文化背景中理解,消除文化的干扰,扫除文化的障碍,真正理解英文词语的涵义。

3. 在语篇讲解中贯穿文化背景知识

目前大学英语的教材有意识的编选了广泛的文章题材,涉及到西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教师在语篇讲解中,语言知识与文化知识传授必须要尽可能地同步,随时随地从课文中挖掘有关文化背景知识的信息进行补充。例如在《综合教程2》第四单元Cultural Encounters中,有这样一段话:The early Bible translators hit the problem of untranslatability head-on. How do you translate the image of the Lamb of God for a culture in which sheep do not exist? What exactly was the fruit that Eve picked in the Garden of Eden?… 在该段简单的几句话中,出现了Bible, Lamb of God以及Eve, 每句话都需要教师补充相应的西方背景文化知识。如果缺失了这些文化知识的教授,学生在进行语篇学习时,就只能够在字面意思上生硬地逐字翻译。因此,作为一名外语教师,在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能力的同时,还要不断丰富自身的文化素养。教师需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语言学习环境,让学生尽可能地感受英语国家的文化,提高语言基础知识的同时拓宽视野,培养跨文化意识。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通过学习英语这门语言我们能够有机会认识英语国家的文化,而学习英语国家的文化才能真正把英语这门语言学活。西方文化背景知识已经渗透到大学英语的教材中,教师只有充分分析教材,挖掘教材包含的背景文化知识,再融入到英语教学中教授给学生,才能实现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2]朱景丽.浅谈西方文化背景对英语阅读的影响[J].内江科技,2010(10):86.

[3]王芳.英语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J]. 福建广播电视

大学学报,2008(1):58-70.

[4]赵厚.论文化教学原则 [J]. 外语教学,2002(5):73-77.

[5]杨庆萍.大学英语教学与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3):93-97.

[6]崔红霞.文化背景知识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J]. 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4):45-47.

猜你喜欢

大学英语英语教学语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