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肺炎早期予以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2016-05-14潘月明

中外医学研究 2016年7期
关键词:早期小儿肺炎护理干预

潘月明

【摘要】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应用早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评价其价值。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儿科2013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80例小儿肺炎患儿,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早期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及家长对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家长对护理总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且患儿恢复正常体温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肺炎患儿应用早期护理干预,效果良好,病情康复快,家长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早期; 护理干预; 小儿肺炎; 效果

中图分类号 R722.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7-0104-03

小儿肺炎为临床较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主要由病毒性感染或细菌感染、流行性感冒所引发,通常表现出呼吸困难、发热、咳嗽、气促等症状[1]。其发病率、死亡率较高,且病情控制并不理想,目前已引起医疗界的高度重视。由于儿童的自我调节能力差,语言表达能力上欠缺,机体免疫力较低,故增加治疗与护理的难度[2]。有效护理方法不仅可促进疗效,还能改善预后,使患儿早日康复。笔者选取80例小儿肺炎患儿,给予其常规护理和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取得的效果较令人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儿科2013年7月-2015年7月收治80例小儿肺炎患儿,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0.5~5岁,平均(1.8±0.4)岁。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0.7~6岁,平均(2.2±0.5)岁。全部病例经X线光检查显示肺部片状阴影,纹理增粗,且均符合小儿肺炎相关诊断标准,并伴有肺部湿啰音、持续发热、咳嗽等症状[3]。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疾病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入院后立即行常规护理,包括健康教育、用药、病情观察、康复指导等。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采用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内容如下,(1)心理干预。患儿受疼痛、医疗护理侵入性操作、陌生环境、疾病不适等影响,易抵触护理与治疗,并产生焦躁不安、恐惧等心理状态。因此,护理人员可通过肢体抚触、语言安慰、允许发泄、引导家长正确安抚等方式给予患儿稳定感与安全感,以提高患儿临床依从性。同时安慰患儿家长,以减轻其心理负担,并了解患儿家长的顾虑,及时作出解释,使其全面配合临床工作。(2)环境护理。保证病房内的阳光充足及空气流通,室内湿度控制在50%左右,温度控制在20 ℃左右。(3)休息护理。若患儿肺炎病变区域广泛,则需卧床休息,可稳定心肺功能,降低耗氧量;对于病情危重患儿,可集中检查、治疗、护理,以保证充足的休息。(4)呼吸道护理。将呼吸道分泌物及时清除,以增加肺泡通气量、改善通气功能、纠正缺氧等,鼓励患儿咳嗽排痰。若患儿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不畅,可采取雾化吸入、翻身及体位引流、叩击胸背部、吸痰、氧气吸入等进行排痰。氧吸入要求:持续吸氧(采用口罩或鼻导管),以1~2 L/m为氧流量,氧浓度应≤40%。(5)饮食护理。指导患儿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质食物,少量多餐,再逐渐食用半流质食物;鼓励患儿多饮水,饮水量控制在80~100 ml/(kg·d)。坚持母乳喂养2~3岁患儿,注意喂药时抬起患儿头部。对于年龄>3岁患儿,提供清淡、易消化、富含多种维生素的食物,告知患儿多吃蔬菜、水果;对于需喝牛奶的患儿,需在牛奶中加水兑稀,少量多次。禁止食用生冷酸、高蛋白、辛辣油腻的食物。根据患儿病情,制定合适的营养摄入与饮食方案,可用静脉输入营养液和经口安全喂哺等途径补充营养,保证摄入充足的水分和营养。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显效:经影像学与试验室检查提示病变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消失;有效:经影像学与实验室检查提示病变基本改善,临床症状减轻;无效:经影像学与实验室检查提示病变和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4]。并观察记录两组患儿恢复正常体温时间、住院时间及患儿家长对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分为十分满意:90~100分,满意:80~89分,基本满意:60~79分,不满意:60分以下。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总满意率=(十分满意例数+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集数据录入SPSS 1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表示,结果使用t/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护理效果对比

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51,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儿恢复正常体温时间、住院时间对比

观察组恢复正常体温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 两组患儿家长对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家长对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9.93,P<0.05),详见表3。

3 讨论

小儿肺炎是临床中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以胸痛、气促、咳痰、咳嗽等症状为主,病情进展较快,严重者可出现重症肺炎,并发脓胸、气胸等,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5-6]。先天性肺炎多因脐带绕颈导致缺氧,使胎儿呼吸时吸入羊水;吸入性肺炎是由于在分娩过程中缺氧而吸入被污染的羊水[7]。肺炎感染好发于春季和冬季,其首要发病原因为天气多变。因一系列呼吸道感染或支气管炎可引发小儿肺炎,当治疗、护理不恰当时,在一定程度上会威胁患儿的生命安全。因此,帮助小儿肺炎患儿快速恢复健康的关键是早诊断、早治疗、早护理[8]。为了提高临床疗效,护理人员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全面分析常规护理的不足之处,并及时进行补充,最大化的提升护理效果,且易被广大患儿及家长所接受。

该院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施行更人性化、科学、系统的综合性护理干预,有利于患儿早日康复。护理人员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并正确、合理的进行指导,保证患儿在获得健康教育、严密病情观察、药物治疗、康复指导的同时,还能得到适宜的心理疏导、环境护理、休息护理、呼吸道护理、科学合理的饮食护理,对促进患儿康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7.5%、恢复正常体温时间为(2.11±0.53)d、住院时间为(3.86±1.03)d、家长对护理总满意率为95.0%,对照组护理总有效率为80.0%、恢复正常体温时间为(2.92±1.04)d、住院时间为(5.27±1.91)d、家长对护理总满意率为67.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小儿肺炎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更好。早期护理干预从护理实践出发,以患儿及其家属需求为中心,以患儿的不同情况为依据,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极大地提高了临床护理工作的效率及有效性[9-10]。常规护理多贴近大众病患,未充分考虑到家属的需求、焦急及患者的实际情况。在饮食方面,早期护理干预予以患儿富含维生素、易消化、高热量的流食或半流食,更利于患儿的体质恢复和消化道的吸收。对于呼吸系统疾病患儿,将呼吸道分泌物排除的难度较大,早期护理干预尤其注重这一点,给予患儿雾化吸入、翻身及体位引流、叩击胸背部、吸痰、氧气吸入等方式,对临床治疗进一步起到了辅助作用。

综上所述,对小儿肺炎患儿应用早期护理干预,可提高疗效及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缩短恢复正常体温时间、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周晓红.护理路径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5):179-180.

[2]黄欣昱.系统性护理干预在小儿肺炎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4):482-484.

[3]程锦华.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治疗与护理疗效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3):159-160.

[4]徐秀英.优质护理干预在小儿肺炎中应用的有效性评价[J].吉林医学,2015,36(7):1491-1492.

[5]王自杰,刘平.系统性护理干预在小儿肺炎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3,24(9):379-380.

[6]张鸿.护理干预对127例小儿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1(15):120-121.

[7]李玉兰.护理干预在小儿肺炎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北方药学,2014,32(1):190-191.

[8]胡月洁.小儿肺炎的综合护理干预体会[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27(1):125-126.

[9]杨春荣.探讨小儿肺炎针对性护理的临床效果[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20(1):134-135.

[10]郭慧.早期护理干预对小儿肺炎的疗效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5):543-544.

(收稿日期:2015-11-21)

猜你喜欢

早期小儿肺炎护理干预
早期应用瑞舒伐他汀钙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
复方丁香开胃贴预防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疗效观察
婴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护理分析
马克思主义早期大众化研究的重要学术成果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乳酸菌片联合复方胃蛋白酶散治疗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