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银离子敷料治疗新生儿脐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

2016-05-14曾明涛赵阳石来军

中外医学研究 2016年7期
关键词:安全性临床效果

曾明涛 赵阳 石来军

【摘要】 目的:研究探讨银离子敷料治疗新生儿脐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新生儿脐炎患儿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其就诊时间奇偶数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抗菌药物莫匹罗星治疗,观察组患儿则给予银离子敷料进行治疗,分别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同时,记录各组患儿换药时的疼痛程度、单次换药时间、总换药次数、脐部拭子细菌培养转阴的时间以及脐部总的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0%和65.0%,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换药时的疼痛程度、单次换药时间、总换药次数、脐部拭子细菌培养转阴的时间以及脐部总的愈合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离子敷料治疗新生儿脐炎的临床疗效显著,脐部痊愈时间缩短,操作更为简便,换药的痛苦程度小,安全小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银离子敷料; 新生儿脐炎; 临床效果; 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 R72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7-0001-03

新生儿脐炎是儿科临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患儿发病时脐部或脐周皮肤会表现出明显的红肿,部分患儿脐窝处还会出现浆液脓性分泌物,如不加以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发展成为腹壁蜂窝组织炎,严重情况下还会引起败血症、腹膜炎、门静脉炎等病症,导致全身中毒症状(如发热、烦躁不安、精神状态差等),给患儿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1]。目前临床上治疗新生儿脐炎的主要原则是全身用药与局部治疗相结合,传统的儿科局部治疗以脐部或脐周涂抹甲紫、浓碘酊等进行消炎杀菌,但治疗效果都不十分理想[2]。本文就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

3月-2014年3月收治的新生儿脐炎患儿40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银离子敷料治疗新生儿脐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新生儿脐炎患儿4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有典型的新生儿脐炎表现,脐部有黏液、脓性分泌物,并带有臭味或脐窝周围皮肤发红。轻症者除脐部有异常外,体温及食欲均正常,重症者则有发热、吃奶少等表现。按照其就诊时间奇偶数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中,男12例,女8例;日龄3~36 d,平均(10.2±3.9)d。用药治疗前,采集患儿的脐部分泌物进行常规病原菌培养与鉴别,发现培养出大肠杆菌10例,B型溶血性链球菌3例,金黄色葡萄球菌6例,表皮葡萄球菌1例。按照患儿的临床表现将其分为轻度脐炎(脐周红肿,且脐窝内存在轻度渗出表现,无脓液)、中度脐炎(脐周红肿,脐窝有渗出物,且渗出物的量轻度增多,有少许脓液)、重度脐炎(脐周红肿,并有部分溃烂表现,脐窝内的分泌物呈脓液状,有臭味,同时伴随不同程度的败血症、腹膜炎体征)[3],分别有3例、

12例、和5例。观察组中,男12例,女8例;日龄3~33 d,平均(10.4±3.1)d。治疗前经脐部分泌物病原菌培养与鉴别,发现,培养出大肠杆菌9例,B型溶血性链球菌3例,金黄色葡萄球菌7例,表皮葡萄球菌1例。按照患儿的临床表现进行分级,轻度脐炎、中度脐炎、重度脐炎分别有3例、13例和4例。两组患儿性别、日龄、致病病原菌、临床表现及分级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儿通过使用蘸有3%的双氧水的棉棒对脐部红肿、溃烂部位进行清洁,将脓液完全清除,至无泡沫后再次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擦干并给予5 ml安尔碘进行消毒处理,采用旋转手法在患处涂以莫匹罗星软膏,轻轻按摩揉压,使得药物充分渗透、有效吸收,再以无菌纱布覆盖。上药2~3次/d。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儿则给予蘸有碘伏的消毒棉签将局部脓液清除干净,然后使用生理盐水对碘伏渍进行清洁,再以注射器(容量为5 ml)抽取生理盐水,对准患儿的脐部,通过脉冲式清洗法进行冲洗,反复两次后,剪取与患儿患处大小相适合的的银离子(爱康肤银)抗菌敷料,填充于脐部,以无菌纱布覆盖。上药1次/d。

1.3 观察指标和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分别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同时,记录各组患儿换药时的疼痛程度(患儿均在正常喂奶后60 min左右,安静状态下换药,观察患儿换药时是否啼哭[4]),单次换药时间、总换药次数、脐部拭子细菌培养转阴的时间以及脐部总的愈合时间。其中,患儿临床疗效的评价标准,显效:以患儿用药后1~2 d后脐部及周围皮肤红肿、渗液或者脓性分泌物等主要临床症状消失,脐部拭子细菌培养结果显示已转阴;有效:以患儿用药3~4 d后脐部及周围皮肤红肿、渗液、脓性分泌物等主要临床症状消失,脐部拭子细菌培养结果显示已转阴;无效:以患儿无法达到上述标准,且用药5 d后主要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的情况[5]。治疗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0%和65.0%,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3.906,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儿换药时的疼痛程度比较

观察组患儿换药时保持安静15例(75.0%),啼哭/吵闹5例(25.0%),对照组患儿换药时保持安静4例(20.0%),啼哭/吵闹16例(80.0%),观察组患儿总体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儿其他观察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单次换药时间、总换药次数、脐部拭子细菌培养转阴的时间以及脐部总的愈合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新生儿脐炎指的是新生儿在断脐时或出生后常因护理不当引起的脐部炎症,本身在新生儿的脐带脱落前,脐部就很容易成为细菌繁殖的温床,而当新生儿断脐后,脐部形成先天性创口,很容易受到细菌的侵袭致炎症感染[6]。大肠埃希菌、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表皮葡萄球菌等多种革兰氏细菌都是常见的致病病原菌[7]。

临床上治疗新生儿脐炎的主要方法是抗菌消炎,本文观察了银离子敷料治疗新生儿脐炎的临床效果,并将其与莫匹罗星软膏的治疗效果进行了比较,发现无论是在脐部拭子细菌培养转阴的时间或脐部总的愈合时间等主要指标的比较上,还是在治疗有效率的比较上,银离子敷料治疗效果均显著优于莫匹罗星软膏的情况。

虽然作为一种局部外用抗生素,莫匹罗星可以通过在病原菌菌体内异亮氨酸转录RNA合成酶和异亮氨酸结合点的作用,达到阻断氨基酸合成,促进细胞内转录RNA耗竭,并进一步终止敏感菌RNA、蛋白质合成的目的,对多种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发挥抗菌作用[8-10],但在治疗中,由于其无法有效维持创面的湿润,容易引起敷料浸透、创面粘连,一方面容易造成病原菌的再次入侵,另一方面,粘连严重的情况下,换药时不得不通过一些措施来将敷料分离,不仅操作复杂,时间长,而且易造成机械性损伤,给患儿带来更大的痛苦,本文患儿在换药时的疼痛程度比较,就明显观察到对照组患儿疼痛程度更高,啼哭/吵闹的比例占到80%,加上使用莫匹罗星软膏每天需换药2~3次,更增加了患儿的痛苦程度,使患处伤口的愈合时间延长[11]。

而银离子敷料(爱康肤银)应用于新生儿脐炎的治疗过程中,其以1.2%的银离子和羧甲基纤维素钠作为基本成分,一方面,羧甲基纤维素钠能够有效促进创面渗液的吸收和凝胶的形成,使创面可以维持一定的温度与合适的湿度,将其与外界环境隔绝,避免创口被污染,还能发挥保护裸露神经末梢的作用,有效降低患儿的疼痛程度;另一方面,敷料中含有的银离子成分能够在氧化后形成活性银离子,并有效发挥抗感染作用,加速创面愈合,填塞在脐部的银离子敷料也能同时发挥吸收渗液的作用,在为伤口提供良好愈合环境的基础上,有效避免了因敷料与组织粘连导致的伤口机械性损伤,换药次数少、时间短,效果显著,有效性和安全性都有保障,俞佳等[2]和应继东[12]研究结果也与本文基本一致,共同证实其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银离子敷料治疗新生儿脐炎的临床疗效显著,脐部痊愈时间缩短,操作更为简便,换药的痛苦程度小,安全小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树勤,徐小英.观察不同脐部护理方法在预防新生儿脐炎方面的效果[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7):106-108.

[2]俞佳,吴建萍,仇午娴.银离子抗菌敷料治疗新生儿脐炎的疗效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8):752-753.

[3]李梅,周珑,张鹤.银离子敷料在普外科换药中的应用研究及进展[J].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2014,2(1):45-47.

[4]李金玲.诺氟沙星联合云南白药外敷治疗新生儿脐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16):3684-3686.

[5]胡桂贞,胡献玉,李延辉.新生儿脐部不干预护理与传统护理的效果比较[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20):104-106.

[6]张焕梅,吴丽芬.护创液联合护肤粉治疗新生儿脐炎的效果观察[J].中国临床护理,2014,6(6):500-501.

[7] Soofi S,Cousens S,Imdad A,et al.Topical application of chlorhexidine to neonatal umbilical cords for prevention of omphalitis and neonatal mortality in a rural district of Pakistan:A community-based, cluster-randomised trial[J].The Lancet,2012,379(9820):1029-1036.

[8] Broom M A,Smith S L.Late presentation of neonatal omphalitis following dry cord care[J].Clinical Pediatrics,2013,52(7):675-677.

[9] Erdogan H M,Unver A,Citil M,et al.Dairy farming in Kars district, Turkey:III.Neonatal calf health[J].Turk Veterinerlik ve Hayvancilik Dergisi,2009,33(3):185-192.

[10] Goldenberg R L,McClure E M,Sarah S,et al.A Review of Studies with Chlorhexidine Applied Directly to the Umbilical Cord[J].American Journal of Perinatology,2013,30(8):699-702.

[11]周凤娟.汇涵术泰护创敷料用于新生儿脐部消毒临床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1,25(8):2223-2224.

[12]应继东.银离子抗菌敷料治疗新生儿脐炎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5,15(1):47-48.

(收稿日期:2015-11-21)

猜你喜欢

安全性临床效果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民航空中交通管制进近程序间隔安全性评估模型
西药临床应用中合理用药对其安全性的影响
鼻内镜手术治疗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关于桥梁设计中的安全性与耐久性问题的几点思考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