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地区院校MPA专业人才培养思考

2016-05-14王海龙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6年7期
关键词:民族地区思考实践

王海龙

[提要]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离不开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与经济振兴。民族地区院校MPA专业培养应立足广大的民族地区,科学定位,凸显民族特色,不断增强MPA的实践教学环节,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更多更优秀的MPA专业人才,从而更好地服务民族本地区;此外,还应不断探索民族地区MPA教育发展的新思想、新内涵、新途径,以加强民族地区院校MPA专业培养的创新性、实践性与操作性。

关键词:民族地区;MPA专业培养;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月20日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统一建设步伐,其中MPA教育在这个总目标实现过程中必然要发挥重要作用。尤其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随着政府管理方式和运作方式的转变,需要对MPA专业人才培养进行重新定位,因此对民族地区MPA专业人才培养的理念和技术提出崭新的挑战。

一、民族地区院校MPA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民族地区院校的MPA专业首先作为一种通才教育,是以广大政府机关或非政府公共机构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在职人员为培养对象,重点突出“多维发展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设计,旨在提高其理论水平和强化业务技能,从而培养出具备公共政策分析和公共管理方面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虽然我国民族地区院校开办MPA专业的历史不长,但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很快,尤其是近几年来民族地区各院校因时因地制宜,从自身条件出发,进行多方尝试,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办学特色,并展开了激烈而有序的竞争。为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的应用性,民族地区院校在培养MPA专业人才的探索实践中结合民族地区实际,设置相应专业方向,并根据培养目标设置面向民族地区的MPA的主干课程;探索并发现与东部地区的区别,建立条块结合的专题式的教学体系;根据社会需求,把核心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本位两种目标有机结合起来,让MPA人才更贴近民族地区工作的实际需求,从而培养出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二、民族地区院校MPA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随着我国开办MPA专业高校数量和规模的发展,民族地区院校MPA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上没有凸显其民族特色和地区特色,基本上效仿了其他特别是重点高校的培养机制,从而导致了人才培养目标与民族地区社会发展需要相脱节。MPA专业培养涉及到公共管理专业的多个领域,面对的是不同学科和工作背景的学员,然而这样一个普遍适用的MPA培养目标难免会导致民族地区各高校一味空洞地、机械地去执行。再加上在安排知识教授及能力培养方面并无现成的经验,只能是借鉴现有的公共管理类和企业管理类等专业课程,结果内容交叉重复、专业性不强、定位不明确、学生学习目标模糊,影响了学习的主动性。

(二)人才培养方案缺乏民族特色。民族地区院校MPA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导致在开展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上杂乱,民族特色未能得到充分体现。目前,在国内MPA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民族特色的课程及教学内容屈指可数,民族事务管理这一学科方向没有得到普及,不能适应民族地区的特殊需求,不能做到“服务民族地区、服务地方政府”,难以激发MPA学员的学习兴趣,更不能有效通过所学知识来服务本民族发展。如此一来培养出来的MPA专业人才就会千篇一律,无法体现出民族地区院校MPA专业人才培养的民族性和优越性。

(三)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环节不足。国内MPA教育在民族地区实践教学探索这一方面的发展速度依然缓慢,依然停滞于理论层面的学习,范围也只局限于学校内部相关院系的口头探讨,几乎没有借助民族地区当地政府和相关企事业单位等力量的参与实践教学分析,更很少委托学术机构展开专题探讨和学术沙龙活动。这种情况一方面导致没有充分利用民族地区院校丰富的学术资源来解决我国少数民族的区域公共危机管理和区域发展问题;另一方面也使民族地区MPA专业缺少实践探索和理论联系民族地区实际的能力。

(四)人才培养方案不能体现民族地区的特殊性。目前,民族地区院校MPA教学环节薄弱,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着诸多弊端,特别是随着“一带一路”大战略的推进,在地方经济、对外贸易迅猛发展的今天,薄弱的实践教学环节已经不适应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的MPA专业人才培养。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公共管理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很多地区性民族公共事务缺乏有效管理和组织,民族地区MPA人才培养方式却没有增强体现民族事务管理特殊要求的实践教学环节。在目前MPA教学案例库中,涉及到民族地区公共政策和公共管理事务的案例少,与民族地区MPA专业相配套的有关著作更是有限,民族地区MPA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无法体现民族地区的特殊性要求。

(五)人才培养方案中没能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手段的优势。目前,民族地区MPA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依然缺少创新点,继续沿袭研究生教育的一般规律,多集中在教室中,采用普遍的老师台上讲、学生下面听的封闭、单向性灌输知识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式的弊端是太过局限于教科书上的知识结构和教学内容,使用的教学手段较为单一,缺乏创造性训练。民族地区院校MPA人才培养模式是研究生层面的教育,不是干部培训,传统“填鸭式”式教学缺乏创新性,已不适应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而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没有及时处理好现代与传统教学手段关系的现象。

三、民族地区院校MPA专业人才培养发展建议

(一)明确、合理定位是民族地区院校MPA专业的战略发展方向。民族地区院校MPA专业培养应该具备一个科学、明确又合理的定位,以此凸显民族地区这一地缘优势的战略方向,这是办好民族地区MPA专业的首要前提和基础。首先,少数民族地区MPA人才培养在专业特色的建设方面应树立科学的发展理念,树立“地方区域特色,服务少数民族,辐射带动周边”的办学宗旨和教学理念。根据国家对民族地区的发展要求,认清并明确了民族地区院校MPA专业培养的特殊性,以便充分发挥民族区域独特的地理和人文优势,化弊为利从而逐渐形成独一无二的院校特色和办学优势。坚持在人才培养方面服务民族地区人民发展需要,为民族地方政府培养理论加实践“双内行”人才;其次,民族地区院校应致力于培养通晓民族地区风俗习惯,能够适应民族地区环境的特色型MPA专业人才。通过设立区域经济、民族地方治理、民族宗教研究等研究方向,针对民族地区发展出现的新问题,培养MPA专业学员在实际工作中的分析思维和判断能力;最后,在人才培养机制上,合理安排教学进度,调整教学方案,增加民族事务管理内容,增设民族特色课程,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调动民族地区MPA专业学员的主动探索与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增强学生服务地方、服务民族的学习动力,增加其竞争力,从而凸显出民族地区院校MPA专业人才培养的战略特色。

(二)凸显民族特色是民族地区院校MPA开展教育的基础。目前,民族地区的MPA院校涉及综合类、财经类、师范类等各类高校,院校背景、院校类型、院校特色等的不同构成了民族地区院校开展MPA专业教育的条件和优势。一方面只有依托区域特色、院校特色、专业特色,才能提供民族地区院校MPA专业培养的差别化和特色化培养。因此,MPA专业的战略发展方向就是要充分考虑到民族特色这一独特优势,通过不同院校之间的学术交流和共建,发挥学科优势,进一步提升民族地区的MPA专业人才的综合能力、促进民族地区的繁荣与发展;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各院校的优势,加大MPA专业的教育、教改课题资源的整合,注重民族地区院校MPA专业特色的建设。这就要求民族地区院校客观分析实际,理性分析潜在的优势与劣势,然后进行科学定位,坚持走一条地域性、民族特色的发展之路。事实上,针对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设置特色培养方向无疑会成为今后民族地区的MPA教育建设与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不断增强MPA的实践教学环节,适应民族地区社会发展需要。MPA专业的学员由于具有实际的工作经验,因此渴望将所学与具体的工作实践相结合,同样对于民族地区院校的MPA人才培养而言,与之相配套的社会实践显得更为现实和迫切。只有通过实地走访和观察研究,才能真正察觉民族地区公共管理事务的疏漏之处,从而做出科学的公共政策和公共选择。第一,应从少数民族地区公共管理环境的特殊性出发,适当增强案例教学课程。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对各民族的习俗、禁忌及发展历程有了直观而深刻的感受,让学生亲身体验民族地区公共管理环境,将所学公共管理知识同实际中的民族特殊性结合起来;第二,安排MPA学员深入到特色的民族自治乡和村落进行入户访谈和实际调查,全面了解当地居民的实际困难和听取他们对政府工作的建议,了解群众所需所想,从而有的放矢更有针对性地制订民族公共政策,维护人民利益,为促进民族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打下扎实的基础。此外,鼓励学生观摩少数民族的节日及宗教活动,使之在与少数民族人民的亲切接触中能够感受到浓厚的文化熏陶和人文关怀,从而跨越民族差异的鸿沟;在民族文化节期间,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活动,增进学生的民族认知,为大众提供服务。综上所述,通过这些更具人文关怀的一系列实践教学,激发MPA学员为民族地区和人民贡献力量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四)增加能够体现民族地方案例教学的MPA专业课程。民族地区院校MPA专业的人才培养中的课程设计不应当是学术型研究生课程的大杂烩,而是适应职业化应用型研究生培养的要求,重新设计的一个培养体系,因此在目标选择和课程设计上应有不同的选择和侧重。一是处理好民族地区院校MPA以教育核心必修课与方向选修课的关系,特别是课程中应突出定量分析或经济分析及计算机知识的重要地位,克服以往研究生培养中定性研究多、定量研究少、历史知识多、现实分析少等弊端;二是在教学案例方面,要收集整理案例库中与民族地区有关的相关典型事件总结教训进行案例教学,使用网络技术进行远程教学,注重在民族节日的特殊风俗习惯和风俗活动;三是充分利用民族地区社会资源,聘请当地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相关部门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成功人士以民族地区相关专题讲座、报告等教学形式来为MPA学员进行论坛或学术沙龙活动,并引导和鼓励MPA专业学生从以往的公共管理经验中大胆开展讨论,评价并总结经验和教训;四是民族地区院校MPA专业应尽可能依托本校优势学科,整合学校资源,应尽快邀请在管理一线的工作人员参与编撰具有民族地方特色、反映民族地区区情、民族地区公共事业管理规律的案例教材、著作;五是应该在案例教学中培养MPA专业学生公共服务、效率优先、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等理念,深刻认识理念培养在教育和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五)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利用远程网络进行MPA教学。民族地区MPA专业培养应坚持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协调,同时必须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加以解决,其中远程网络教学是应对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挑战的一项有效教学方式。由于民族地区院校MPA学员都是在职的政府机关或企事业单位在职人员,由于工作、地域、交通等原因,很多情况下难以将全部学员在统一一个时间集中起来固定学习,因此远程网络教学便显得格外具有特殊意义。首先,利用远程网络可以将宝贵的集中教学时间用于课程教学方面,教师可采用图像、图表、数据、音响、动画等一系列多媒体手段制作教学课件,并将教学课件置于网上,便于学员下载与学习,提高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其次,MPA学员可根据自己从事工作关注的领域不同,擅长写作论文的方向不同而自由选择不同老师的课程、利用工作或业余时间分学段分课时进行系统学习。通过现代网络课堂,学习时间更加自由,学习形式更加灵活,学习方式更加多样,能与教师和学员进行在线交流及交流探讨。通过远程的信息化教育保证MPA教育的质量与教学进度,同时又开辟了终身教育之路,这些都应成为未来民族地区院校MPA专业培养与教学、探索的重要着力点。

四、结语

民族地区院校的MPA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一件光荣而艰巨的事业,在其发展和实践的过程中有经验可吸取也有不足待完善,可谓任重而道远。各民族地区院校要围绕民族区域经济和民族特色发展尽早定位,不断凸显和凝练MPA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首先,民族地区院校MPA的学科发展要紧密围绕为民族地区培养治国理政的MPA专业人才这一主线,切实确定MPA专业的未来的重点及其发展方向,并且根据所属民族地方实际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不断调整MPA专业的方向和侧重点;其次,要不断加强与民族地区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与组织的人才交流与共享,在社会实践和学术交流活动中,逐步增强MPA学员的价值认同和使命意识,进而不断凸现MPA专业的专业特色和竞争力;再次,民族地区院校在发展MPA教育时不仅需要具有本土化的知识,同时也需要具备国际性的视野。在比较成熟的高校实行MPA专业的对外交流与学习,鼓励到国外进行公共管理方面的观摩与见习,吸取他国在发展过程中的优秀经验。

总之,民族地区院校MPA专业的培养,既要立足民族地区教育的现实关切,又要紧随全国高等教育的前进步伐,既要“走出去”又能“引进来”,体现出国际思维、中国特色、民族特色,如此才能够培育出“有为更有味”的民族地区MPA专业人才,进而为民族地区培养干部和输送人才起到积极的人才储备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狄良川.民族地区高校的定位与发展策略[J].中国民族教育,2010.Z1.

[2]李俊清.关于面向民族地区的MPA专业专业方向设置和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考[J].民族教育研究,2007.2.

[3]刘晗.民族地区地方高校专业建设的路径选择——以吉首大学为例[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5.

[4]江波,林怡婷.论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公民政治参与[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

猜你喜欢

民族地区思考实践
民族地区城镇规划现状浅析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