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联性分析
2016-05-14侯天宇
侯天宇
[提要] 本文从新疆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角度,对两者的增长率指标做描述性分析,对两者的关联性进行实证分析,从而对未来新疆经济发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能源消费;经济增长;关联性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月28日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新疆经济发展迅速,能源消耗比往年增长19.2%,而煤炭消费占消费总量的68.4%,大量的煤炭利用加重了环境的污染。为此,加快优化能源结构并使其高效转型是未来新疆能源发展应该抓住的重点,亦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诉求。
二、新疆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统计分析
本节主要从新疆能源消费以及经济增长的增长率指标出发,分析两者的变动趋势,从而推断出新疆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可能存在的因果联系,为实证分析做准备。
(一)能源消费增长率趋势分析。从图1可以看出,变动最为剧烈的是天然气的增长率,从2000年的负增长在2001年有了很大的提升之后又趋于缓慢,这可能是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在其他能源增长率都低的情况下采用天然气来替代其他能源;而石油增长率在2005年得到了快速的增长,在2009年又下降至最低增长率点。到了2012年,除了水电增长率一直在增加以外,其余能源增长率都开始呈现出下降趋势,这可能是因为我国经济不再追求速度而是注重节能环保、低碳发展。(图1)
新疆形成了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但由于技术落后、经济发展滞后等原因,新疆能源利用效率与全国有很大差距。新疆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除了尽量减少能源消费量外,还应更注重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二)经济增长率趋势分析。从图2可以看出,新疆GDP增长率趋势紧紧围绕着全国GDP增长率变动而变动。且有时快于全国生产总值增长率。2008年两者同时呈现出下降趋势,且下降趋势十分严重,这都是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的。新疆GDP增长率下降到了13年以来的最低点。这对新疆的经济增长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而从2009年开始又开始急速上涨达到了13年以来的增长速度最高点。然而在2010年又随着全国GDP增长率的下降又开始下滑。这可能是新疆开始发展节能减排经济、注重调整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所造成的结果。(图2)
新疆经济增长相对还是比较迅速(除2009年金融危机)。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理论上具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否确实具有紧密相关的联系,需要做相应的关联性实证分析。
三、新疆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联性实证分析
(一)新疆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节以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选择经验函数形式的时候,本文选取Cobb-Douglas生产函数:
Y=KαLβEγ
为简化起见,将此式化为线性方程(取对数),且估计出来的参数可代表弹性。
lnY=αlnK+βlnL+γlnE
进行实证分析时首先要确定变量是否平稳,如果平稳则直接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以及采用OLS进行回归估计出参数即GDP能源弹性;如果变量非平稳,则建立岭回归模型来对其进行分析。因此,选择2000~2013年的新疆能源消费总量与新疆GDP(以2013年的不变价格平减)以及就业人口总量和固定资产投资(以2013年为不变价格平减)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并依次将其设为“E”(能源消费总量)、“G”(新疆GDP)、“L(新疆就业人口总量)”、“K”(固定资产投资)。(图3)
从图3可以看出,所有变量在取对数后都呈现出逐渐上升趋势,其中能源消费总量、国内生产总值和固定资产投资上升幅度较大,而就业人口总量增长相对较缓,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着相关趋势,但是序列是否存在平稳则需要进行相关的检验。因此,运用单位根检验来对数据进行检验分析。(表1)
上述检验结果可以大致看出,原始变量中只有lnG数据序列是平稳的,而lnE、lnK及lnL在差分之后都平稳,其中lnK为二阶平稳,其余为一阶平稳,故不能进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所以将lnG作为因变量,其余变量作为自变量对其进行线性模型估计得出结果,如表2所示。(表2)
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DW检验接近于2,证明这个变量间不存在自相关问题,而从vif的值中可以大致看出,lnE和lnL的值较大而lnK的值相对较小,证明存在较大的多重共线性。接下来建立岭回归模型得出结果,如图4所示。(图4)
默认的k从0~1,步长为0.05。从图4结果可以看出大致k从0.03步长开始后,岭迹开始大致的呈现出平稳状况。故我们取k=0.03,尔后继续做岭回归,得出结果如表3所示。(表3)
从上述结果中我们可以得到模型的未标准化和模型的标准化回归方程:
未标准化:lnG=-9.4479+0.3350lnE+1.0113lnE+0.9679lnL
标准化:lnG=0.3492lnK+0.3039lnL+0.3411lnE
故标准化后的模型方程即为消除共线性后的模型。且从各变量的参数值中我们可以看出,固定资本对新疆GDP的影响力最大,而能源消费对GDP的影响次之,影响最小的则是就业人口(劳动力)。
从上述一系列的模型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能源消费对gdp的影响不如固定资本对GDP的影响,但是还是会影响到经济的增长,故新疆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有一定的影响。
(二)新疆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的影响。为了反映新疆经济对能源的依赖程度,本节对能源消费量和新疆生产总值两个变量做协整分析,数据使用的是2001~2013年主要年份的能源消费总量和新疆GDP。
分别对“E”(新疆能源消费总量)变量和“G”(新疆国内生产总值-不考虑价格因素)进行ADF检验。为了消除可能存在的异方差,将两变量分别取对数并设为lnE、lnG;但是去对数可能会造成虚假回归,故先进行平稳性检验(单位根检验法)得出的结果如表4所示。(表4)
从以上对LNE、LNG两变量进行不含截距项与趋势项的检验过程中得出它们在5%水平下都拒绝原假设。这表明LNE、LNG的二阶差分都是平稳序列。
通过单根检验可知两变量为同阶单整,可考虑两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用EG两步法进行协整检验。先得到协整回归方程,后对模型残差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对2001~2013年主要年份的相关数据进行协整回归。(表5)
由表5可知其回归方程为:LNE=3.24271+0.675915LNG+et
R-squared=0.980398,F=600.1705。从R2可以看出模型的拟合度相当的高,比较接近于1,所以此回归拟合度比较好。若要得到LNE与LNG具有协整关系,则需对其残差序列et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如表6所示。(表6)
如表6的二阶差分单检验结果所示:序列et在没有截距项和趋势项下ADF值为-3.710284,均小于1%、5%和10%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故残差et是平稳的,因此LNE与LNG之间存在协整关系,LNE和LNG长期均衡。
可知,新疆生产总值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将使能源消费量增加0.675915个百分点。由此可以看到,长期以来新疆经济增长都对能源消费有很大的依赖性,要想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则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
为了探讨LNE与LNG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因为两变量在二阶为平稳变量,故我们用LNG2、LNE2表示二阶差分后的变量并用来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并且将变量LNG2滞后一期为LNG1,再将LNG1与LNE进行格兰杰检验后得出结果如表7所示。(表7)
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LNG1不是LNE2的格兰杰原因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而LNE2不是LNG1的格兰杰原因不拒绝原假设。LNG1是LNE2的格兰杰原因,即下一期经济增长对当期的能源具有强烈的依赖性。经济快速增长是会刺激能源供给的。这也说明新疆的经济增长仍然处于依赖大能源消费数量的阶段。
从上述对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总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后得到: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一方面经济增长对能源具有一定的依赖性,能源短缺会对经济增长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经济的快速发展将会刺激能源的需求。总而言之,经济增长、能源消费之间是密切相关的。故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使两者之间产生积极的相关影响且不受阻碍,这样才能促使新疆在经济能源变革的背景下以更快、更好、更有效的方式发展经济。
四、相关对策建议
(一)实施可持续能源发展战略。新疆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依赖于能源消费,如何使能源使用、经济增长不彼此冲突,这就需要实施正确而有效的能源发展战略。首先应长期实施节能优先战略,由政府机构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如能源价格制定政策和清晰的能源鼓励政策来支持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贯彻执行并保障政策的执行力度,从而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二)推进技术进步,提升能源效率,发展循环经济。学会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合理开采技术;开发出新能源后又要积极有效率的利用新能源,将其用在对经济增长产生效益的方面。实现“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过程能更有效的利用资源,以小能耗成本实现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树立节能减排意识。节能减排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宣传节能减排意识,并通过政府、社会组织等部门引导人民广泛参与节能减排活动,树立节约、绿色消费观念,提高人民节能减排意识,让节能减排意识深入民心,实现全方位的节能减排目标。
主要参考文献:
[1]杨冠琼.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山东省的经验证据[J].经济管理,2006.22.
[2]赵进文,范继涛.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内在依从关系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7.8.
[3]齐绍洲,罗威.中国地区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强度差异分析[J].经济研究,2007.7.
[4]谢松,刘庆和.贵州的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J].贵州社会科学,2007.12.
[5]新疆成立50周年筹委会办公室,新疆统计局.新疆50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6]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