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路径的实证研究
2016-05-14刘芳
刘芳
摘要:高职教育在我国的发展日趋完善。近年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与职业教育实践相比,职业教育中道德教育的发展还不尽如人意。相关研究大多仅拘泥于理论描述,而缺少实证材料。为了使职业教育的发展更好的适应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本人以重庆市某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为例,选择科学抽样的方式,对500,g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根据研究结果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或提升职业道德教育的建议或对策。
关键词:职业道德;实证研究;高职院校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需要日益增多,整个社会对职业的要求也随之大幅度提升。但是,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当前职业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构不尽合理,质量有待提高,办学条件薄弱,体制机制不畅”。为了更好的了解和掌握高职学生对职业道德的认知情况,从而找出问题,进一步探寻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路径,切实提升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笔者选取重庆市内某高职院校的学生组织开展了一次抽样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选取了国家示范性骨干建设院校之一的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了实证调查研究。
(2)调查内容
调查主要是围绕学生对职业道德的认识水平等相关内容进行设计,主要从敬业奉献精神、工作的目的、完成工作的自觉性,工作态度及签订就业协议书的态度。
(3)调查过程
第一阶段:预测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实际回收问卷95份,问卷回收率为95%,形成有效问卷87份,问卷有效率87%。
第二阶段:随机访谈。主试召集部分学生,就某些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讨论,自由发言,主试作记录,共召集2次,共16人。
第三阶段:正式调查,本次调查发放问卷500份,收回问卷480份,回收率为96.0%,其中有效问卷为466份,有效率为97.1%。虽然本次调查仅在学校内进行的,但发放问卷量大,专业涉及面广,且辅以随机访谈的方式确保了调查的深度,使得调查结果具有比较高的参考价值。
二、调查结果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我们主要围绕主要从敬业奉献精神、工作目的、工作态度、完成工作的自觉性,及签订就业协议书的态度等5个方面得出以下结论:
(1)敬业奉献精神
在关于“你认为在现在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是否还应该提倡‘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奉献精神”的调查中,我们发现63.3%的同学认为在现在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有必要提倡敬业奉献精神;认为很有必要提倡这种精神的学生仅占16.3%;仍有20.4%的同学对敬业奉献精神表示不知道、无所谓甚至完全没必要。由此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认为工作中的敬业奉献精神意识较为单薄,已经不在显得那么神圣和重要。
(2)工作目的
在关于“人们从事一定职业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得到报酬,因此与道德无关”的调查中,我们发现:由于敬业奉献精神意识的淡薄,使得在考察学生未来选择工作的目的这个问题上,也呈现出与之相对应的结果。
(3)工作态度
在对于“干工作,钱多就多干,钱少就少干;没钱就不干”这种工作态度看法的调查中,更是进一步体现了同学们日后的工作目的。由此看出,同学们对日后的工作考虑更趋近于现实的考虑,而缺乏较高层次的思想道德追求。
(4)工作自主性
在关于“认为自己在工作期间是否能自觉按时完成工作“的调查中,有24.2%的同学认为自己在工作期间能够自觉按时完成工作,55.5%的同学认为自己基本可以自觉按时完成工作,而也有18.2%的同学表示自己不一定能自觉按时完成工作,由此我们不难发现,高职学生缺乏较强的自觉性,对于完成工作任务缺乏一定的主动性,对通过工作开展自主学习、获取信息、拓展素质的意识薄弱。
(5)诚信
当问及“大学生在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后又主动毁约的行为”的看法时,持谴责反对意见的学生仅占到了4成,接近6成的同学表示如果符合个人发展需要或具体情况,主动毁约的行为可以为允许。一方面他们希望社会是一个公平、公正、诚信的环境,另一方面也受社会方面其他因素的深远影响,而导致一部人诚信的缺失。
三、思考与培养路径的探索
从党的十七大以来,国家明确指出并一再强调,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以及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这一宏伟战略最关键的是培养人才.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学生职业道德的高低是综合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好坏。结合调查结果,我们做了一些思考,现将对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一些看法表述如下:
(1)从学校层面
1.课堂:改变教学方法,专业课堂渗透
目前,我国高职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仍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优势在于可以集中地向学生传授国家倡导的价值观以及一些受到广泛认可的、具体的的职业道德规则。因此,专业课堂引入生动的案例,结合行业、企业的特点,模拟职业场景,运用案例教学使学生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能够真实的体会发生在职场环境中有关职业道德的事件,感受在现实生活中可能碰到的道德困境。
2.教师:提升教师职业素养,起好模范带头作用
教师为人师表,作为学生的表率,更应该表现出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如此一来才能培养出具有高尚职业道德情操的学生。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力图做到能够用自己的师德修养、道德情操去影响学生,使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到无私奉献、爱岗敬业、勤奋诚信等职业道德精神。
3.社团:校园文化引领,社团积极推动
如果仅仅依赖于课堂上的理论灌输,职业道德教育总是无法达到最理想的效果。还有通过学校的各项基础性工作的大力配合,进行系统的全方位的职业与职业道德教育活动,才能使学生取得切实有效的教育效果:让学生更加真实地感受和逐步意识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并把职业不仅仅当成是谋生的手段更当成自己的事业而做,从而不断提升自我,成就自我。
(2)家庭
学生职业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发展不仅受到学校、师生关系的引导和启示,更起源于父母对其子女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如果忽视了家庭对学生的影响,而只强调重视学校“孤岛”教育的观点不免显得偏颇因而,家长也要紧跟时代的变化,注重自身道德素养的提升,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素质;形成合力,双管齐下,达到共同教育的作用。
(3)社会
高职院校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也许没有过于繁重的课程压力,却比同龄人更早地接触社会,并接受社会的考验和挑战。而这个年龄层的他们也正处于心智较为单纯,具有较强可塑性的重要阶段。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是非道德观念的形成,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带来了无法控制的3巨大影响。因而,社会在学生职业道德养成方面也需负有重要责任。只有各方力量聚集,共同谋划,形成合力,齐抓共管,职业道德教育才会卓有成效。
最后,殷切希望通过坚持不懈地努力,能够逐渐培养一批批相对稳定的奉献敬业精神;树立“干一行,爱一行”,勤奋刻苦,立足本职,为社会作贡献的乐业意识;强化服务意识,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以诚实守信为核心,将学生学生个人理想、自身职业发展的美好前景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为社会主义建设尽一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