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益创业学生社团的心理支持探究

2016-05-14宋晶晶

青年时代 2016年7期
关键词:学生社团

宋晶晶

摘要:本文解析了公益创业的内涵,归纳了公益创业学生社团的发展困境,从目认知、情感、行为三个层面提出了该类学生社团的心理支持方案。

关键词:公益创业;学生社团;心理支持

高校学生社团是由在校大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并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它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为宗旨。学生社团不仅能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是高职院校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在丰富校园文化、提升育人品位、优化教学环境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公益创业理念日渐兴旺,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受社会责任感的推动,陆续成立以公益创业为主要活动内容的学生社团,如环保协会、心理健康协会、关爱流动花朵协会等。这些学生社团以公益形式参与创业实践,凝聚志同道合的青年学子,致力于解决社会问题,不仅培养了学生热心公益、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操,更使大学生胸怀天下、知行合一的优良传统得到发扬光大。

但是由于公益创业在我国还处于初创阶段,学生社团的发展和传承也面临较大困境,充分认识公益创业对于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积极探索公益创业类学生社团的心理支持方案,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一、公益创业的内涵

“公益创业”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Gregory于1998年提出,指的是个人或者社会组织在社会使命的感召下,面向社会需要,积极追求创新、效率和社会效果,为公众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社会活动。胡馨将“公益创业”界定为“个人在社会使命激发下,在非盈利领域援用商务领域的专业作风,追求创新、效率和社会效果,在争取慈善资金的竞争中独树一帜,将公益事业办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有竞争力的实体”。

在欧美,公益创业最初是为解决社会问题而兴办的,例如为帮助贫困人口改善居住、医疗条件以及解决培训、就业等问题而开展的援助活动;为帮助老年人、残疾人解决生活不便等问题而开展的服务活动;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而开展的公益活动,其事业范围涉及环境保护、医疗福利、教育培训、消除贫困、文化事业等。这些事业原来大多由政府承担和举办,但在经济增长低迷,各国纷纷削减公共开支的背景下,很多福利性、公益性事业开始由政府转向民间,公益创业也随之应运而生。

二、公益创业学生社团的发展困境

(1)科学认识欠缺

国外学者在构建的公益创业模型中指出,公益创业的核心要素分别是风险管理、前瞻性和创新性。这充分说明,对于公益创业而言。如何识别及开发机会是重要前提,尤其需要有预见性地发现社会问题,并以增量创新、体制创新或者颠覆性创新的方式解决问题。目前,大学生公益创业类社团的主要活动形式是大学生暑期“三下乡”、“3·5”学雷锋等,通常以教育帮扶、敬老爱老、文明倡导等为活动内容,服务对象固定机械,形式单一重复。这些学生满怀激情热血,有十分清晰的公益概念,但缺少创业的行动,极少援用商业运作模式追求团队的创新和效率,因而导致在实践理念、内在动力和发展路径上与志愿服务行为混淆不清。经调查显示,我校公益类学生社团中有半数以上的成员不清楚“公益”与“创业”的关联,学生对公益事业的纯洁性极度认可,但对公益创业的理解知之甚少。

(2)智力支持匮乏

公益创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课堂教学,我国高校开设创业教育仅有十余年,就课程设置而言,大部分高校的公益创业课程都围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鲜有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就师资力量而言,公益创业是实践性极强的课程,而高校教师大多无创业经验,很难在实际操作层面对学生进行深入讲解和辅导,限制了公益创业教育的开展;就群体层面而言,青年学生具有情感热烈丰富、思维活跃敏捷、理想崇高奔放等优势,但同时也伴随自我认识片面、依赖心理严重等弱点,对于公益创业者需要具有的冒险开创精神、优秀的道德品质和强烈的社会使命感的要求,鲜有能担此大任之人;就人员稳定而言,学生社团是由在校大学生自发组成的非正式群体组织,社团进出自由,人员流动频繁,传承性和稳定性无法保证,常常出现因人兴事、因人废事的无奈局面。

(3)获取认同艰难

社会公益并不是个人范畴的活动,它需要汇集群体的力量,尤其是在公益创业初期,有否顺畅的政策支持、干练的工作团队、积极的环境氛围至关重要。然而在现实工作中,学校对学生承担着日常管理的责任,开展任何活动必定将安全问题置于首位,对于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开展公益创业活动大部分高校持有小心谨慎的态度。学生社团因活动需要向学校职能部门提出各种支持请求时常遭到相互推诿、拖延办理,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参与公益创业的积极性,也反映出高校管理者目前并未充分认同公益创业的重大意义。

三、公益创业学生社团的心理支持方案

(1)调整培养目标,促进认知提升

公益创业教育是在尊重主体意识的前提下,注重非功利性的价值取向,协调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使学生在精神层面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在实践层面具有创业的能力,将奉献友爱的互助精神与个人的前途发展高度结合,这就要求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作出调整,帮助学生在认知层面上有所提升:一方面要进行文化引领,让学生了解公益创业的内涵,激发学生公益创业的兴趣,引导学生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联系起来,并内化为坚定的人生信仰;另一方面要丰富教学内容,以专业学习作为公益创业的知识支撑,将专业特点与公益创业教育相结合,启发学生寻找与专业相关的创业切人点,帮助学生在复杂多变的创业环境下持有竞争力。

(2)搭建多元平台,给予行为帮扶

高校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尽力为公益创业学生社团提供多元平台。第一,搭建公益孵化平台,提供场地支持和技术指导,使学生社团能在低成本、低风险的条件下以校本服务为切入点尝试开展公益创业;第二,完善课程教学平台,将公益创业教育以选修课或者专项培训班的形式进行,针对有公益热情和有创业意向的学生,开展系统全面深入的公益创业教育,还可将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进行分类引导,力求做到公益创业教育有针对性、创新性和实效性,完善教学体系,在行为层面对学生社团给予支持。第三,建立融资渠道平台,认真解读政府相关扶持政策,为成熟的公益创业项目寻求资金帮助,同时设立高校公益创业教育专项资金,用于学生社团开展公益创业活动。

(3)营造创业氛围,增强情感认同

高校相关职能部门一方面可以大学生“挑战杯”创业大赛、公益创业计划赛等活动为契机,宣传公益创业理念与内涵,在全校范围内选拔优秀参赛项目,利用官方微信、微博、网站等新媒体技术为公益创业宣传造势,大力弘扬推崇公益创业,为公益创业树立良好形象,引导大学生关注社会公益问题,关心弱势群体,增强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可与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联合,对在公益创业过程中遇到挫折和困难的学生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与人文关怀,使公益创业学生社团在情感上收获认同感。

公益创业学生社团属于新型社团,青年学子特殊的年龄阶段使得参与公益创业活动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与风险性,这些都需要高校对学生社团在认知、情感、行为上给予充分的心理支持,利用好大学生学习知识的黄金时期和心智发育的重要阶段,建立科学的公益创业教育思路,引导学生投身公益创业,创造社会价值。

猜你喜欢

学生社团
高职院校枢纽型学生社团精品化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当前高校学生社团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职学校学生社团加强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途径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形态构建
试析高校学生社团文化的功能
当前医学类院校学生社团发展中的难题及对策
浅谈新形势下学生社团管理模式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社团良性发展的几点认识
新时期学生社团组织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