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高校学生社团文化的功能
2016-12-14姜楠独伊
姜楠独伊
摘 要:高校学生社团文化是伴随高校学生社团的蓬勃发展而逐渐繁荣起来的,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社团文化具有社会功能、凝聚功能、导向功能、育人功能,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特色鲜明的学生社团文化活动,有利于实现学生社团自身建设,加强学生自我教育管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高等教育质量。
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团;文化;功能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8-0183-02
高校学生社团文化的功能是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展示,特别是在知识经济、信息化的新时代,全面准确地了解和挖掘高校学生社团文化的功能更显得尤为重要。高校社团文化具有社会功能、凝聚功能、导向功能、育人功能四大功能。
一、社会功能
社会化是个体步入社会的必然过程,对于尚处于社会化临界阶段的地方高校学生来说,高校就是社会的一个缩影,一个“小社会”,而高校学生社团文化对高校学生社会化的整体进程有着重要的推进作用。高校学生社团文化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社团文化与社团文化之间、社团文化与校园文化之间、本校社团文化与跨校社团文化之间联系不断,甚至走向社会,与社会企业、公司等联合举办各种活动。高校学生社团文化作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与社会不断接轨,并将社会中的一些价值观和生存理念等逐步融入社团文化中,高校学生通过参与社团活动,让自己的知识、技能和生活方式等与社会相适应,逐步适应社会的需要,促进自身社会化。高校社团文化通过作用于大学生而作用于社会,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1]。这些都大大加快了社团社会化、学生社会化的步伐,因此说,地方高校学生社团文化具有社会化的功能。
二、凝聚功能
凝聚是“把一些本来分散的、孤立的东西通过某种富有吸引力和黏合作用的物质,有意识地聚合在一起,以形成一种强大的、具有同一作用方向的力,向着既定的目标运动的一种机制。”[2]高校学生社团文化是社团成员之间以兴趣、爱好和相近的文化追求等为前提而形成的各种社团成果。目前,高校学生社团文化内容类型丰富,每一种学生社团文化都有其社团宗旨、社团理念等,这些宗旨、理念在不断地进行活动交流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每个学员本身,形成本社团一致的价值观和精神氛围。正是在这一精神基础上,社团成员之间目标明确,社团成员通过发展社团,并无怨无悔地为之奋斗,逐步扩大了地方高校学生社团文化的凝聚力和外部影响力,对高校学生社团文化的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实践证明,优秀的高校学生社团文化会通过将本社团的宗旨和价值理念灌输给广大社团成员,让社团成员拥有荣誉感和归属感,从而将他们紧紧团结在社团内部,并为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和高校学生社团文化的建设不断输入人力资源和活力,使每个成员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三、导向功能
导向功能是指:“运用启发、动员、教育、监督、批评等方式,把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到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正确方向上来。”[3]高校学生社团文化作为地方高校校园文化的亚文化,一方面,我国高校学生社团在党团组织的领导下进行活动,因此,本学校校园文化、办学理念、社会主流价值观等都对大学生有导向作用[4]。此外,高校学生社团文化在开放的文化系统中,对社会主流文化、高校校园文化进行精心挑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并加以改造和吸引,将多元化的社会文化和校园文化转化为符合地方高校学生社团追求和需要的内部力量,转化为有利于促进社团成员全面发展和提高社团成员道德品质的内在动力,使之成为广大社团成员行事处世、生活学习的重要风向标。
四、育人功能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了“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育人功能是地方高校学生社团文化最根本的功能,追根究底,地方高校学生社团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促进广大社团成员的全面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也明确指出要“大力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艺术和娱乐活动,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指出:“在新形势下,各地各高校要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度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5]地方高校学生社团文化是广大社团成员在共同兴趣、爱好、价值观等基础上逐步形成并为全体成员所认同的价值理念、行为规范的各种社团成果,学生社团文化内容丰富多彩,从心理、思想、行为、价值观等多方面对广大社团成员产生影响,使其生活在充满育人色彩的环境中,寓教于乐,从而实现对社团成员精神、个性等方面的境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