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学文言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回归
2016-05-14董旭王鑫
董旭 王鑫
【摘要】在“汉语热”和“中国文化”备受欢迎的今天,国内各种团体和个人,以各种方式从各个方面呼吁回归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与此相对,有一个很尴尬的社会现象——中学文言文教学中对传统文化的忽视。本文重点研究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继承传统文化的意义,以及教学方法的改进。
【关键词】中学文言;教学;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化因其独特性而产生生命力,文化在人类历史里程中起着凝聚人心的作用,文化对人来说,具有一种亲切感,认同感。正因如此,文化传承变成了一道无声的指令,凝聚的力量,集团的象征。传统文化凝聚着民族魂,没有传统文化,很难想象一个民族如何能存在,一个社会如何能稳定,一个国家如何能巩固。”(庞朴《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苏教版语文教科书必修四)
因此 ,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传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显得尤为必要。
一、中国传统文化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含义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含义的阐释多种多样。
徐仪明认为“中国文化或中国传统文化,代表了中华民族的特点,反映了中国氏族社会晚期、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个历史阶段的政治和经济状况,是具有各种知识价值的精神成果的总和。它包括了古代哲学、宗教、科技思想、文学、艺术、思维方式、习俗等等,并形成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1]
张岱年认为“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佳惠世界的科技工艺,精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哲学宗教,完备深刻的道德伦理,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化的基本内容”[2]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是以文言或古白话为载体的,对古人思维特点、生活习惯、风俗世貌的集中反映。是在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文化内容不断充实,文化体系不断完善的情况下总结出的历史的、世界的、人民的智慧结晶。它不是隐藏于书本中教条指导人民的规范,而是丰富人民生活,充实人民思想,愉悦人民身心的宝贵财富和珍贵遗产。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帮助个人修身成长、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兴邦治国、维护和平等诸多方面产生深远影响,是我们吸收营养的宝藏。
传统文化的巨大影响首先体现在个人身心的修养养成上。不论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还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论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还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论是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还是“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传统文化都在教导我们要注意个人修养,弥补自己不足,积极进取,不懈向前。而且,儒家思想强调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更是直接地规范了我们的人生轨迹,体现了我们的人生价值。同时传统文化在培养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产生着深远积极的影响。
其次,传统文化在今天的教育领域内,仍有值得借鉴,值得践行必要。如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思学结合、温故知新、乐知学习、终身学习等等教育思想,仍然熠熠闪光。
不仅如此,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联系的进一步加强,中国传统文化得世界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自古以来,中国的传统文化就对周边国家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如东南亚诸国,并在此基础之上形成了中华文化圈。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文化。儒家文化在价值观念、道德追求等方面体现出的安贫乐道、坚贞不屈等优秀人文精神,在抵御人们集体意识减弱,价值观混乱、道德沦丧、谄媚拜金等腐朽堕落,消极悲观等思想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正因如此,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正逐步走出国门,为世人所接受。
(三)学习和继承传统文化的意义
1.学习和继承传统文化是有效的德育方法。
传统文化的缺失,会导致人们心中没有共同的精神归宿,同时会丢失掉汲取营养和动力的源泉,更有甚者会造成精神涣散、价值观崩溃、人生观扭曲、世界观虚无、好逸恶劳、空虚拜金等不良影响。
中学阶段,是一个人身体、心理逐渐成熟的黄金时期,在这一阶段树立起来的人生观、价值观会影响其一生。许嘉璐曾表示“为什么要用传统教育青少年呢?我国有着悠久的优秀传统,这是我们的祖先在几千年奋斗过程中积累下来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赖以延续发展的精神支柱。在我们的文化遗产中积累下来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赖以延续发展的精神支柱。在我们的文化遗产中固然有不少糟粕,但是能够作为民族精神代表的,无疑是那些维系并激励民心的东西。”[3]我们正是要在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传递给每个中学生,以培养他们具有优秀的品质和高贵的人格,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快乐生活。
2.学习和继承传统文化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以口语和书面语为载体的,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核心的,通过个人的知识积累、思维习惯、能力本领所展示出来的综合素养。
首先,可以通过文言文的学习,提高学生对汉字的识记能力。例如同样是“看”,却有“顾”“睹”“望”“睨”等不同词语和不同解释。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可以通过古诗文的诵读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古诗文有一个共同的“微言大义”的特点。带领学生诵读古诗文,学习古诗文,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联想的能力,以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
还有,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阅读的过程是读者用自己的心灵通过文字媒介感知作者内心世界的活动过程。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积累、能力,发挥自己的想象,努力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在提高鉴赏能力的同时,自己也会变得更加敏感,写作能力也会有所提高。
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积累,要通过自己再创作的方式表现出来。这时或是引用诗句,或是借用典故,或是创造意境等等方法都会使自己的作文顿生文采。
二、中学文言文教学
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不论是在口语领域内还是书面语领域内被广泛应用。文言文以及传统文化、传统思想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加之社会对理工农医类人才的需求与重视,更加威胁到人们对文言文及传统文化中肯的认识与评价。虽然现在文言文出现在教科书之内,传统文化被逐渐重视,但是由于其缺乏实用性,还是没有得到广泛的重视。
(一)现阶段的中学文言文教学
在中学阶段,文言文的教学工作,是大部分老师和学生反感抵触的教学和学习任务。
文言文的讲解,要求教师备课的内容繁多,工作量加大。要知道每篇文章的体例,如古文中要区别“铭”“说”“书”“论”等有何不同。古诗中要区别《诗经》、乐府、绝句、律诗的不同。之后要了解作者生平,一般著述。最重要的是对文章大意的疏通,字义、词义、语法知识等等工作纷繁复杂。
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也是一样,不仅仅要背诵经典篇目,还要记住重点词语的解释和重点语句的译文。大量的背诵、默写工作激起了学生的抵触情绪,越难越不爱学、越学不爱学越难,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所以,现阶段的中学文言文教学工作的重点,还是对字词、语句以及考试内容的学习与熟记。通常使用的教学手段就是译字、译词、译文、背诵、默写、背答案。目的也只是为了应试,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了答题技巧上,学生将主要精力放在追求“标准”答案上,从而忽略掉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的要求,也丢弃对人文精神的重视和学习。造成了人们认为学习文言文事件枯燥乏味的心理。
(二)中学文言文教学应对传统文化回归
1.中学文言文教学对传统文化回归的必要。
学习古诗古文,我们首先要弄清的就是字词句和传统文化的主客关系。不论是古诗还是古文,都是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文字媒介,也是表现传统文化的文字载体。能够影响人们生活的是传统文化而不是字词句。对于古诗和古文中字词句的学习和理解,知识为了扫清学习和继承传统文化的障碍。教师应负起引领学生学习和继承传统文化的责任。“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其次,传统文化不是封建思想的余孽,而是数千年来古人留给我们的丰厚的、宝贵的遗产。其中有放任四海皆准的道理,它明确了每个人存在的意义所在,有助于民族和国家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也能够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快乐生活。
学习和继承传统文化可以培养学生自强不息,志存高远的精神。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到“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从不缺乏自强不息、志存高远的仁人志士。古人崇高的理想,傲岸的形象,可以激励学生养成坚强不屈的意志。
学习和继承传统文化可以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心集体的精神。不论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爱心,还是“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的集体认同感,都能够激励学生塑造完美的自己。
学习和继承传统文化可以培养学生关爱国家、关爱民族的精神。不论是“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的千古良相,还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贬谪文人,抑或是“粉身碎骨寻常事,但愿牺牲报国家”的革命烈士,都以他们忧国忧民的一片丹心,激励学生要关爱国家、关爱民族。
总而言之,学习和继承传统文化,能够正确树立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祛除历史虚无主义、增强民族认同感、增强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
2.中学文言文教学对传统文化回归的方法。
要加大中学教材中文言文的比重,其中,应加大经典篇目的比重。能够使学生通过文言文的学习,对传统文化有一般了解;通过经典篇目的诵读,激发学习文言文、学习和继承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课程标准和考试范围,应明确指出中学文言文的教学方向。否则,一切改进方法只不过是隔靴搔痒而已。在文言文的教学目标当中,要充分肯定“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的意义和价值。要明确指出,要求教师的讲授重点,是通过文本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继承。
中学语文教师应注意提升自己的文言素养。首先做到是个读书人,要对古诗文、传统文化(各个方面)有大致了解。教师自己要先能够悉心学习古典文化,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夯实自己的专业基础,加深自己的文化底蕴。其次,讲解文言文要有内容可讲,要能够就某一点旁征博引地展开,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地讲,学生会觉得课堂枯燥无味,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培养出有文采的学生。再次,要做好准备工作,认真研读教材。
教学方法的选择要灵活多样。文言文教学相对于一般现代文教学,存在一定难度。主要体现在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上,如果课文晦涩难懂,往往会造成学生的抵触心理。所以文言文教学活动,最主要的是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和传统文化的兴趣。
首先,设置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授古诗、游记、写景散文等,可以使用多媒体播放音乐、图片等素材。讲授传记可以请学生分角色扮演,猜想古人所说的话是什么意思。寓言故事可以请学生表演出来。
其次,以诵读法和探究式学习为主。古诗文具有一定的韵律美,即便是不能理解文意,但是学生会读,可以让他们在读中体会古诗文的韵律美,激发学习兴趣。在进行合作探究。
再次,以讲授法和问答法为辅。教师要就重点字词句做讲解,注意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疑问。教师扮演一个引领者的角色。
传统文化,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中还有很多精华和营养需要我们去学习、认识、继承。中学文言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回归是一个艰巨的任务,正是“任重而道远”有待于我们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徐仪明.中国文化纲论[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
[2]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