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乡村教学效益,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016-05-14刘玉祥

新课程·小学 2016年7期
关键词:均衡发展义务教育

刘玉祥

摘 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党和国家的战略性国策,当前山区学校的办学效益低下,现状不容乐观。以一个基层教育工作者的身份对当前山区学校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对提升山区学校办学效益,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行了思考,总结出点滴策略以供探讨。

关键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乡村教学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成为党和国家的既定方针,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以及教育主管部门的现实任务。自上世纪实施“双基普实”以来,国家及地方政府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在我们这些偏远的农村学校,硬件投入及师资建设都取得了长足进步,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们对教育需求的不断增长,当前农村学校仍然存在着办学效益低等一些问题,有待深入研究和亟待解决,才能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

一、当前山区学校教学现状

1.资源匮乏与设备浪费同在

(1)山区农村学校教学资源严重不足。上世纪我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学校办学条件不言而喻,为完成“普九”这项战略性国策的达标验收,政府铆足了劲,修建了大量的教学用房,配备了实验器材和图书,学校硬件建设实现了突破性发展,全县也顺利通过“双基普实”验收,这项工作已过去16年。然而16年后的今天,部分学校的实验设备、图书却没有更新与增添,许多村校用一穷二白来描述他们的教学条件一点都不过,所以设备的落后就不言而喻了。

(2)山区学校设备浪费现象突出。为完成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任务,现在规模较大的农村学校正在配备标准化实验室、图书室,建设六大功能室,部分学校配置了“班班通”,设备在不断充实中,问题来了,有的学校缺房子,设备来了没有房子摆放,配置了计算机教室学校却没有教师胜任这个课程。

2.教师满员与师资短缺并存

(1)山区学校教师岗位满员。据调查,某教育管理中心下辖3个乡镇,在校学生1860人,在职教职工275人,师生比为1:6.8,当下城镇的师生比一般在1:25,从师生比来看,部分山区学校的教师是满员,没有岗位空缺。

(2)山区学校师资短缺。同是这个教育管理中心辖区村完校29个教学点,仅有1名专职体育教师、1名特岗英语教师,无专职音乐、美术教师,艺体学科教师严重不足,所以英语课无法开,音体美只能将就着上。近几年,因三峡库区的搬迁,城市学校规模不断扩大,每年要从农村招考部分教师进城,无形中农村学校变成了城市教师的培训基地,农村学校教师从数量和质量都逐年退化。

3.山区学校点多面广,教学资源单位效益不高

(1)山区农村学校校点多。上述教育管理中心下辖三个乡镇,完村校共计29个教学点,规模大的学校不足300学生,20名学生以下的校点近10个校点,这众多的校点给资源配置和教学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2)山区学校教学效益低。一个教育管理中心在校学生1860人,在职教职工275人,学校炊事员、保安等临聘人员50余人。辖区在职人员工资及保险等粗略估计每年的人员经费在1800万元左右,用于1名学生一年的人员开支(我暂把它命名为生年开支)近1万元,个别偏远学校这个数更大。

4.山区学校师少生少,缺乏竞争意识。一个学校一名老师,学生别无选择,他怎么教、教得怎么样,教师没有危机意识。一个班级七八个学生,再怎么样他在班上也是前十名,在新教育理念下,不得给学生排名,但学生学习的竞争意识还是得培养。这些因素也是许多家长选择将学生送到城区上学的原因。

二、提升山区学校办学效益策略

1.加强校本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当前的教师培训非常重视,组织了县级的教材教法培训,采用了请进来走出去的培训,毕竟教师队伍庞大,一个县的在职教师有5000多,能走出去的太少,有的教师可能数十年没有一次外出的机会,所以培训的效果不尽如人意。针对当前农村教师素质不高的状况,应加强校本培训,只有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的培训,根据学科教学及学校管理需要实施培训,才能保证培训的效率。

2.建立合理岗位流动机制,提高教师积极性

农村小学教师的素质提升慢,与城市教师在文化素质、职称结构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已越来越不能适应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需要。农村优秀教师向城市的单向流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村小学师资的薄弱和下降。教育主管部门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进行统一招聘和集中管理,在一定区域内对教师资源进行统筹管理和安排,形成教师在校际间和城乡间的定期流动制度,并将其作为职称评定中的重要因素,把教师聘任制真正落到实处,打破岗位的铁饭碗,才能有效刺激那些不思进取的教师。

3.强化岗位管理考核

当前党和政府对农村教师的政策倾斜可谓空前,山区教师生活补助、乡镇工作人员津贴,城区与偏远农村教师同一职称的待遇悬殊,这对保证偏远学校教师队伍的稳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这也让一些教师不思进取,这个钱没有发挥它的功效。对农村教师津贴等应实行考核发放,实施按劳取酬,有效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4.整合农村教育资源,发挥办学规模效益

学校的规划要结合实际,推进义务教育协调发展,必须求实、务实,从本地区实际出发,不简单化、不一刀切,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对于只有几个学生的校点,不可能去建设六大功能室,所以必须认真思考和规划他们的发展,只要充分调研,保证学生和家长的利益,慎重的撤校并点也是一种选择,把偏远的村校校点相对集中,便于设备的配备,发挥规模办学效益。

5.优化考核机制,借鉴“城乡捆绑考核”机制

曾有学者提出:将一所优质城区学校与一所农村学校实施“捆绑”,不撤销农村学校建制,由城区学校牵头,发挥优质学校优势,弥补农村学校不足,资源共享,促进农村学校整体水平的提高,这也是一项值得探索的办法,落实真正的绩效考核。当前推行的绩效考核存在一定的弊端,绩效考核的制度不完善,要让它成为提升教育质量的工具。

6.探索最优生态移民及农村学校寄宿制办法

当地政府实施生态移民政策是一项很好地落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民生工程,居民点的建立把分散的高山偏远学生聚集起来有利于规模教学,但目前享受到的人还有限。学生寄宿制可以有效减少偏远学校,减少撤校并点的难度,但在经费及管理人员的统筹上配套不成熟,增加了实施学校教师工作任务,由于学生少、学校条件差等一些问题没解决,教师和学生家长的满意还

不高。

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战略性国策,其重心在农村,难点在山区,破解政策瓶颈,探索实施策略,我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有广大教育人群策群力,提升山区农村学校的办学效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指日可待了。

参考文献:

朱永新.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J].中国教育学刊,2002(6).

猜你喜欢

均衡发展义务教育
职业教育区域均衡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探析
初探关于促进城乡幼儿教育均衡发展
金融均衡发展对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实证研究
税费改革与我国义务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研究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教师资源配置研究的三重解读
信息技术走进山区教育,揭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篇章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