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探究
2016-05-14刘凤晶
刘凤晶
摘 要: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教学方式就是为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整体素质。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改进课堂教学手段,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灵活选择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在此提出了几点教学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们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兴趣,让语文教学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一、弹性设计教学,实现教学目标
首先,教学要求要具有弹性。为了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我们要不拘于形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所处的层次授之以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基础型”要求养成边读边写的良好学习习惯,根据导读的要求正确读准字音,理解字义,读通全文,具备自主学习的基本能力。“作业型”要求学生能够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自主完成预习、课后练习等学习任务,养成带着问题学习的良好习惯。“自能型”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主动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大胆质疑、踊跃提问。其次,学习目标要具有弹性。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相统一,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能力的学习目标,随着学生能力的不断提升目标难度逐步深入,让学生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采用趣味教学,吸引学生注意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比较喜欢听有趣的故事,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年龄特征,采用充满童趣的语言实施教学,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随着角色的变化而发生语调的转变,并根据课文内容变化自己的表情,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让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加深学生对课文人物形象的把握。例如在教学《充气雨衣》时,当学生读到“雨水流进小林的裤腿,风一吹,冷极了”时,教师可以抱着胳膊,做出冷得发抖的状态,并提出问题:“怎么办?好冷呀!谁能想个主意帮帮小林?”学生看到老师的表情后,会纷纷献计献策,不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精心设计问题,增强交流互动
为了增强师生互动交流,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我们要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体验严谨结构,感受巧妙语句,欣赏优美词语。在问题的设计环节中,我们要注意问题的启发性和针对性,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使问题具有层次性和梯度性,另外,还要注意表达方式和问题的来源。首先,我们要以教学目标为中心,围绕教学目标设计问题,把握重点和难点,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提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其次,问题要简明清晰,切忌模棱两可。最后,问题要因人而异,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将低认知水平的问题和高认知水平的问题灵活搭配,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更好地发展。例如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文章的时候,笔者注意到文中有一处运用了总分总的句式:“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于是笔者巧用此处设计了一个问题:“这段话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它的精彩之处在哪里?”随后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畅所欲言。
四、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情感
多媒体技术集声音、图形和文字于一体,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号召力,能够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动力,让学生的思维达到最兴奋的状态,产生求知的欲望和动力,自发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为此,我们要积极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情感,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唤醒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意识,让学生不断地闪现创新和智慧的火花。我们可以利用精彩的视频片段、优美的音乐和生动的图片来增强教学的审美性和艺术性,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让学生获得情感和心灵上的净化和陶冶,从而激发学生情感,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这节课的时候,为了突出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让学生感受山的奇、秀、险和水的静、清、绿,笔者搜集了大量的图片和视频片段,将桂林山水形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加上优美的背景音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动力。另外,相比较抽象的文字而言,生动直观的图形展示更能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含义,犹如身临其境一般,对“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受会更加真切,教学效果是其他教学方式远远无法达到的。
当然,除了以上方法外,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做进一步的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陈大伟.在新课程中:困惑与成长[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