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指导低年级学生读书的尝试
2016-05-14张蕾
张蕾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数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但是也发现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数学课的读书能力越来越差。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明确读书的要求,不仅要求读懂,还要读出数学味。同时,可以采用以问代读、循序导读、先讲后读、拓展阅读等策略进行指导,这样学生才能会读书,才能提高阅读、理解、分析和自学能力。
关键词:数学课;读书;要求;策略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欣喜地看到: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孩子们积极地参与合作、探究的全过程,数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起来,一节课下来学生收获多多。但是在热闹的背后,我们也发现一些数学课只是一味强调让学生合作、探究、发现,整节课几乎很少让学生翻书,特别是随着多媒体越来越多地进入课堂,低年级这种现象更加明显,学生读书的能力越来越差。针对这种情况,我在低年级进行了数学课指导学生读书的尝试。
一、明确低年级数学课读书的要求
不同学科、不同年级学生的读书要求是不同的。
1.读懂。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结构的特点,他们的数学阅读能力很低,主要表现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识字量少、缺乏信息迁移能力等,因此,我认为对于低年级学生读书要求是能正确读懂就可以。也就是在读书时,要指导学生学会“想一想”,对图文结合的内容,也能用正确语言有顺序地说出其含义;还要会读一些简单的、图文并茂的数学知识普及读物。
2.读出数学味。读书并不是语文课堂的专利,数学课堂也离不开阅读。数学读“书”,是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包括语言符号(文字、数学符号、公式、图表等)的感知和认读、新概念的同化和顺应、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等各种心理活动因素,同时也是一个不断假设、证明、想象、推理的积极能动的认知过程。由此可见,数学课堂的读书不同于其他学科,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读书时一定要读出数学味。
二、指导低年级读“书”的策略
1.以问带读。低年级多数学习内容是图文并茂,很适合学生阅读。但是学生年龄小,教师在放手让学生阅读前,一定要及时提出目的明确、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例如,教学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钟表——认识半时”一课时,课本上呈现的主题图是“聪聪的星期天”。学生很容易看懂小朋友在干什么,但往往忽视去看做这件事情的时刻。因此,在指导学生读“书”前,我先提出问题:“请你仔细观察这四幅图,说说聪聪在做什么,是在什么时间做的?”这样,孩子们读起书来就会有明确的目的,知道自己该看什么,增强了实效性和针对性。
2.循序导读。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指导学生边看数学课本边思考,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去思考,培养数学阅读能力。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游动物园”一课时,由于篇幅较长,整整两页大图,很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如果放手让学生去看,势必会走马观花。因此,我采用了循序导读的方法,先让学生从整体上进行观察:动物乐园里都有哪些景点?接着从局部入手,引导学生学会有顺序地看书,按照景点的游览顺序观察,看看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独立观察、交流。在“扶”的基础上,教师再放手让学生解决松鼠、梅花鹿等数学问题。通过以上教学,孩子们不仅能正确理解图意,还学会了有序、有条理地进行观察、阅读。
3.先讲后读。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由于他们识字量不多,阅读能力有限,有些文字多或不易理解的内容,教学时应采取先直观演示结合讲解,后指导学生看书学习的方式进行。也可将课本上的内容写在小黑板上或做成课件,边出示边讲解。然后叫学生打开书,找到这部分内容在书上什么地方,指导他们进行对照,明了书上的图解及叙述意义,以后可逐步提高对学生阅读课本的要求。这样才更容易帮助学生理解书上的内容。
4.拓展阅读。指导学生读书仅靠课堂是不够的,因为毕竟时间有限。数学课外读书是学生接受知识信息的第二渠道,通过阅读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能开阔他们的视野和丰富他们的知识。因此,教师要鼓励课外要多读书,丰富数学涵养,提升数学能力,借助多种形式的数学课外活动,全面展示学生的数学阅读成果。让他们人人参与搜集数学小故事、趣味数学题、表演数学童话,在数学活动课上交流等。
学生自己读书,读自己的书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学习方法。这种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时间的培养和积累,需要从学生正式接触数学就开始着手。因此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会读书,是培养自学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基础。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采取不同的指导读书方法,多种读法交替使用,才能使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领会知识内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阅读、理解、分析和自学能力。
参考文献:
邓月玲.低年级小学生读书的尝试[J].基础教育研究,19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