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国际教育师资培训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一些相关问题

2016-05-14王丕承

亚太教育 2016年7期
关键词:师资培训汉语国际教育跨文化交际

王丕承

摘要: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建立是汉语国际教育师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首要任务,汉语国际教育师资职业意识的培养也是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文化依附问题的解决尤为重要。还要注意培训汉语国际教育师资对一些具体跨文化交际策略和技巧的掌握。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师资培训;跨文化交际

中图分类号:C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3-0267-02

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汉语国际教育师资培训中的重要性自不待言,但师资培训的教学实践和师资本身在汉语国际教育工作中的实践都证明,要想使汉语国际教育师资获得所需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并非易事,还有许多具体的问题需要解决。

一、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建立是汉语国际教育师资培训的首要任务

跨文化交际能力虽然具体表现在汉语国际教育实践中的教学①操作行为上,但形成相应的操作行为实际上首先要树立起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如果被培训的师资根本不能意识到所面临的情况和处境是跨文化交际的,则在操作层面很难做出相应的跨文化交际行为。

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形成并非易事,有学者提出:“各种文化共存的理想状态是:互相交流,取长补短,成果共享。但是,文化却常有本民族文化优越感的倾向。每个人一出生,就会潜移默化地形成以自己文化标准去衡量一切的思维定式。尽管这种民族文化中心主义往往是无意识的,但常常会阻碍跨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蔡绿,2008:128)看来,以自我文化为中心是人们一种易于形成和表现出来的天然倾向,这倾向的存在必然使交际主体不能在不同文化之间进行跨越因而顺利地进行交流,因此完全有必要有计划地对面临跨文化交际任务的汉语国际教育师资进行跨文化交际意识的专门培训并列为首要的培训任务。

二、职业意识②的培养是汉语国际教育师资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学者认为对于教师而言跨文化交际意识是其职业意识的组成部分:“我们认为,无论是时代意识、课堂教学意识,还是跨文化交际意识,都可以并入对外汉语教师的职业意识。……对对外汉语教师——尤其是专职教师在观念上的要求,实际上是诸多要求中最高标准的要求,是对教师主观能动性的要求。因为只有对自身职业有了正确的认识,才会有自觉提高自我职业素养的动力,才会做主动完善自我的有心人。”(张和生,2006:129-130)意识的建立必须由 被培训的师资主动有意识地去完成,同时具备了跨文化交际方面的职业意识,教师也可以在汉语国际教育的工作中主动地去发现和解决出现的跨文化交际问题。

汉语国际教育师资职业意识的建立,必然要面临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依附③问题,因为文化依附是师资们在教学工作中经常要面对的问题,同时也是最为困扰着他们的问题。“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也存在着大量由于文化差异而造成的障碍,其中,对教学双方造成的困扰最为常见、最为严重的就是文化依附矛盾。” (蔡绿,2008:128)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文化依附问题实际上存在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有学者就认为:“一方面, 教师代表着汉语文化,教学对象却来自异文化群体。为了适应教学对象,我们在教学中有时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文化依附选择,文化依附矛盾便产生了。另一方面,留学生代表的是各自民族、国家或地区的文化,为了学习体现汉文化的汉语,必须进行文化选择,他们的文化依附矛盾也产生了。”(蔡绿,2008:128)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依附问题由于要涉及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就显得更为复杂,尤其是在汉语国际教育中教学任务的完成离不开教师和学生的配合,两方面的文化依附问题纠合在一起就更显复杂。

三、培训汉语国际教育师资对一些具体跨文化交际策略和技巧的掌握

(一)对跨文化交际中文化误解问题解决策略的掌握。汉语国际教育中的跨文化交际问题较多体现为对目的语文化的误解问题。“在跨文化交际中,假如留学生缺乏对中国文化背景的了解,常常无意识地用自己文化的种种标准去衡量和评判教师的行为。……造成这种后果的主要因素是: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很少有直接与多种异文化接触的机会,很难开阔眼界;有些人即使和异文化有所接触,却始终偏爱自己熟悉的文化,不愿放开胸怀,当与异文化发生碰撞时,总是试图进一步肯定本民族的文化特征;还有些人由于对跨文化交际中可能出现的困难认识不足,在得到与异文化接触的机会时畏缩不前。”(蔡绿,2008:129)汉语国际教育是使学生对中华文化进行接触的良机,师资只要树立正确的中华文化传播意识,就能解决教学过程中跨文化交际的具体问题。

当然,跨文化误解问题的数量和程度在不同国家是有所不同的,这与两种或多种文化之间的文化差异程度直接有关。“跨文化交际的双方文化共享性较差,即来自不同文化群体的成员不具有或者很少具有共同的文化特征。当然,各种文化的差异在程度上是不同的,产生误解的可能性的大小也是不同的。留学生与教师间在文化上所具有的共性越多,他们在交流中所遇到的心理挫折或文化曲解就越少。反之,误解的可能性就越大。”(蔡绿,2008:129)在汉语国际教育师资培训的过程中要注意使被培训者多了解各个国家的文化情况,培养其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

(二)对学生易出现的跨文化交际问题预判能力的掌握。通过相关理论和知识的学习掌握跨文化交际中容易出现问题的规律,使汉语国际教育师资对学生易于出现的跨文化交际问题有预判和准备的能力。“在教学中要做到知己知彼,这是对外汉语教师必备的素质,但仅仅了解彼此文化的异同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对引起冲突的因素有充分的认识。我们应具备事先预知文化冲突点的能力,在留学生文化曲解发生前,有意识地通过提供丰富翔实的背景知识、通俗易懂地解说文化内涵等手段进行解释性教学,以利于彼此的了解,减少他们对所得信息的误解,达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效果。”(蔡绿,2008:129)需要师资自身在师资培训的过程中和汉语国际教育的具体工作中有意识地不断有所积累,信息的准确性理论、

(三)文化自信和对对方文化尊重的策略和技巧的掌握。平等对待学生,特别是要平等对待学生的母语文化,要使被培训的师资具备尊重对方文化的意识和态度。“在进行对外汉语教学时,理想的跨文化交际方式为平等对话型,而那种自我中心型或控制对方型都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多种基本技巧,如尊重对方、设身处地地体味别人的喜怒哀乐、给别人讲话的机会、心胸豁达、以理服人等等。当然,在跨文化交际中,师生双方的互信程度也是交流顺利进行的关键性因素,对教师的信任程度甚至会影响汉文化的形象。一个在本民族文化观上绝对自负或绝对自卑的对外汉语教师,都不容易得到留学生的信任。因此,我们在确立汉语文化自信的同时,也应该对留学生的母语文化做出积极、公允的评价。”(蔡绿,2008:129)对自身文化的自信和对对方文化的尊重是在师生之间的跨文化交际中至关重要的,也是师资培训中必须有意识地为被培训的师资树立并使之切实掌握的。

结语

跨文化交际的问题具体渗透在汉语国际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但是最为突出的是体现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尤其是教师自身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是必须首先明确和建立的。汉语国际教育师资只有掌握了跨文化交际的具体策略和技巧,才能顺利地开展教学活动。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

参考文献:

[1]蔡绿.文化依附矛盾与跨文化交际能力——也谈对外汉语教师素质[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6(4).

[2]张和生.对外汉语教师素质与培训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注解:

①汉语国际教育师资所面临的常常并不仅是教学上的跨文化交际问题,尤其是赴海外任教的师资教还要面临生活环境和教学管理方面等许多方面的跨文化交际问题。但是这些方面仅仅是间接地与汉语国际教育相关,汉语国际教育师资是主要任务是教学,因此本文主要论述有关教学方面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训问题.

②对于教师的“职业意识”有学者提出了这样的认识:“所谓职业意识,就是一种观念,它反映出从业者对自己职业的认识水平。”(张和生,2006:129).

③有学者对“文化依附”给出的定义是:“所谓的文化依附,即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中和留学生在学习中代表或体现什么样的文化。”(蔡绿,2008:128).

猜你喜欢

师资培训汉语国际教育跨文化交际
汉语国际教育中教师利用对学生的正面评价促进教学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汉语国际教育中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发挥的作用
现行高校师资培训体制问题剖析
浅谈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拼音教学方法
跨文化交际中的“入乡随俗”
中西方价值观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的探究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一体化教育实践基地模式构建研究
独立学院师资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