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的课程

2016-05-14王小彤

亚太教育 2016年7期
关键词:课程内容

王小彤

摘要:美国学前课程内容的选择与设计体现了其为了儿童、属于儿童、成于儿童的原则取向,本文从这三方面入手,详细分析美国学前为了儿童发展的、符合儿童特点的、由儿童创生的课程内容。

关键词:美国学前课程;课程内容;儿童的课程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3-0001-02

学前课程内容是实现学前课程设计及目标的手段。学前课程的内容与课程标准目标的符合程度,是基于标准的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课程内容在理论上存在三种不同的取向:课程内容即教材;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在美国学前系统中,其课程内容的取向往往是以不同的方式平衡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即课程内容在选择上既考虑到适合儿童发展的特征、贴近生活,也考虑到选择的内容在知识与技能方面是否具有系统性和可操作性。

一、为了儿童——为了儿童发展的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是根据课程目标,有目的的选择的各种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总和。课程内容是课程的核心要素,它与课程目标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同时又影响着课程实施方式。幼儿园要拥有一个全面的、有效的课程,教师要为儿童提供丰厚的、完善的课程内容。

1.学习活动的创设贴近儿童生活

早期经验对儿童的发展起着很大的促进或阻碍作用,儿童的经验影响着儿童动机、方法和特质,如坚持性、主动性和灵活性,学习的教师要给儿童安排有意义的经验,而何种经验是适宜的?发展适宜性实践强调要为儿童设计学习经验,有效地实施综合课程,使儿童能够达到不同领域和学科所拟定的主要目标。

以下是美国某幼儿园1-2岁儿童班主题活动的活动安排:

将日常生活中的经验作为学前课程内容是美国一贯的传统,像户外活动、午餐和休息时间都存在着大量教育儿童的契机,能使儿童获得知识,促进思维的发展。例如儿童对食物的观察、触摸和品尝可以使其了解食物的物理特性,对餐具的分配则可以发展儿童的逻辑数理智能。所有的教育实践都应该适合于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反映儿童所生活的社会和文化背景,而这些活动的选择和组织必须贴近儿童的现实生活,教师通过为儿童创设接触不同事物的多种时机,来对儿童进行初步的教育启蒙。

2.材料选择力求更多经验的给予

对于学前课程来说,课程资源与操作材料显得尤为重要。美国学前机构的教室布局通常分为若干区域而不同区域所提供的材料丰富繁多,而这些材料的选择力求能给予儿童更多的经验体验,帮助他们增加成人角色的兴趣、发展社会技能、开发想像力、增强运动技能并尽可能的扩大词汇水平。

3.学习经验的提供综合不同领域的发展

早期经验对儿童的发展起着很大的促进或阻碍作用,儿童的经验影响着儿童动机、方法和特质,如坚持性、主动性和灵活性,要给儿童安排有意义的经验,有效地实施综合课程,使儿童能够达到不同领域和学科所拟定的主要目标。然而,学习经验的获得并非只是单一方面的,儿童可以在一次经验中获得多种知识的积累与情感技能的感悟,因此学前课程设计力求儿童在学习经验中获得不同领域的综合发展。

(1) 艺术区

艺术提供了表现的手段,使儿童能够:使用各种不同的材料;在使用多种媒介时体验感官的愉悦;对颜色、形状、质地进行实验;创造自我的表达方式;运用 .运用视觉表达作为交流信息的工具;发展小肌肉的协调性;发展手眼协调;从事个人或合作的方案活动;

(2)积木区

积木区帮助儿童:享受熟练使用积木的乐趣;享受积木带来的感官和动觉的愉快和满足;促进大肌肉与小肌肉运动的协调性;学习在集体中分享思想和一起工作;发展诸如大小、多少、相等、形状、尺寸等的概念;表现创造力;有非语言表达和发泄、放松情感的机会;理解男孩和女孩都能用积木建构;发展平衡、对称和重量的物理概念;自己一个人或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方案活动;描绘一个真实的或想像的世界;

(3)阅读区

阅读区是一个使人轻松、愉悦的地方,它鼓励儿童做到:用独立和自在的方式接触书本;会“阅读”有图画的书籍;为寻求愉快而浏览书本;扩展对多种多样的媒介(照片、图表说明、字词)的了解并能用它来表示思想和情感;发展个人的阅读兴趣;观察其他儿童的阅读;会运用书籍作为参考材料;利用图画的线索预测故事中的想像和现实;探究故事和印刷符号之间的关系;

(4)玩沙区

沙子能提供给儿童各种机会:探查干沙与湿沙的特性;在玩沙中感受感官的愉悦;享受建造各种样式的建构物的乐趣;合作地工作;享受单独游戏的乐趣;从随心所欲的挖掘中感到满足;创造公路、堡垒、隧道和火山等;在活动中获得蒸发和其他的科学观念;享受“弄脏”的感觉;②

二、属于儿童——符合儿童特点的课程内容

美国学前课程内容的选择以符合儿童的特点为首要考量。以学前阶段的学前课程为例,今天的学前阶段儿童与一百年前以有很大的不同,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参加过一年、两年或三年的保育或教育;他们已经看过可能上百小时的电视;有些可能经历过家庭的离异或遭受身体上的虐待;有些可能长期生活在贫困水平以下。无论从整体上来看抑或从个体角度讲,今日的学龄前儿童以与以往的儿童产生巨大的差异,今日的学前课程内容的设置必然也需要根据儿童的变化有所调整。

1.身体与运动发展方面

对儿童身体与运动发展的理解有助于教师理解积极活动的重要性。学前阶段儿童与婴幼儿时期的儿童在身体与运动发展方面有巨大的差异。随着儿童的成熟,他们的动作技能提高得非常迅速。到3岁时,虽然每一次跳动只能跃过很小的物体,在跑动时也不能很自如地转弯或停止,但他们已经可以沿直线走或跑,能够双脚离地的在地板上跳。4岁的儿童可以跳跃、单腿跳、用双手接球,与1年前相比跑得更远,更快。5岁时,儿童的动作变得相当熟练,相当熟练,在跑动时,他们可以像成人一样摆动胳膊,其平衡能力已经提高到相当的水平,一些儿童甚至可以学习骑自行车了。

由于儿童在这时期身体与运动技能发展十分迅速,这时期的课程内容也因此十分关注身体与运动发展方面。例如,针对手眼协调水平的小肌肉控制的精细运动类活动增多,如手指画;针对大肌肉运动的户外活动时间渐长等。

2.社会与情感发展方面

学前教师的主要职责之一即支持并促进学前儿童的社会与情感发展,积极的社会情感发展能让儿童更好的学习并在学校活动中取得成功。快到两岁的儿童开始表现出复杂情绪,例如尴尬、害羞、内疚、嫉妒和骄傲。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阶段发展理论,3-5岁的儿童正处于主动对内疚的冲突阶段。在这一时期如果儿童表现出的主动探究行为受到鼓励,儿童就会形成主动性,这为他将来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人奠定了基础。如果成人讥笑儿童的独创行为和想像力,那么儿童就会逐渐失去自信心,这使他们更倾向于生活在别人为他们安排好的狭窄圈子里,缺乏自己开创幸福生活的主动性。当儿童的主动感超过内疚感时,他们就有了“目的”的品质。埃里克森把目的定义为:“一种正视和追求有价值目标的勇气,这种勇气不为幼儿想像的失利、罪疚感和惩罚的恐惧所限制”。因此,此阶段的课程更应强调在内容选择上给予儿童自主探索的机会,提供儿童“去发现”和“去经历”的项目与活动。

3.认知与语言发展方面

学前期处于儿童智力发展的前运算阶段,这时期儿童的发展特点为:儿童对象征的运用能力,包括语言的运用能力;儿童尚且不能进行运算思维;儿童处于自我中心的思维方式中;儿童并不能理解守恒。

此阶段的学前课程内容设计倾向于向儿童提供具体实在的材料以帮助儿童看见过经历“概念”和“过程”;为儿童提供能够动手操作的活动或材料以便引导他们参与到课程中来;向儿童提供尽可能多的不同的经验体验。

三、成于儿童——由儿童创生的课程内容

关于课程内容的不同主张,主要决定于对课程本质的认识。对课程的本质属性有三种的不同的认识一一课程是经验、课程是知识、课程是活动,与之相对应的,对课程内容的理解、选择和组织安排上也存在三种不同的取向,即经验取向、知识取向和活动取向。

1.学习经验的提供从儿童的兴趣出发

如果儿童自己的兴趣得到了认同和支持,他们的学习就不需要外来的推动力;他们自己的兴奋能使学习持续下去。不同的儿童有不同的兴趣,在课程生成过程中,儿童往往在其自身兴趣的引导下改变着其所将获得的学习经验。

2.学习活动的创设鼓励儿童的自主探索

儿童总是主动地去探索周围的世界,通过多种方式来进行学习,儿童有内部的学习需要与动机,他们积极地认识周围世界,他们是主动的学习者。知识与经验是儿童与环境动态地互相作用的结果,通过自己的心智加以组织与建构。秉承着这种信念,美国学前课程内容在学习活动的创设上积极鼓励儿童自主探索,与此同时,儿童的自主探索也时刻影响着教师预设的学习活动。

3. 材料的选择给予儿童充分的自由

由于儿童总是主动去探索周围的世界,并通过主动探索由儿童发起的活动和教师选择的活动所构成的环境与材料去学习,课程内容设计中为儿童提供探索材料、开展活动、与同伴和成人交往的机会就变得尤为重要。美国学前课程的设计要求运用课程框架,以保证含有重要的学习目标,加强班级经验对儿童的持续影响,对于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提供上亦要求给予儿童充分的自由,以便儿童在活动中自主选择,来探索他们所感兴趣的学习材料,教师则需在必要时给予指点与引导。

(作者单位:渤海大学研究生院)

参考文献:

[1]J.P. Isenberg, M. R. Jalongo, Excerpt from Creative Thinking and Arts-Based Learning Preschool Through Fourth Grade, 2006.

[2]李生兰.儿童的乐园:走进21世纪的美国学前教育[M].2011.2

注解:

①Excerpt from Creative Thinking and Arts-Based Learning Preschool Through Fourth Grade, by J.P. Isenberg, M. R. Jalongo, 2006 edition, p. 285.

②Reprinted from Interest Centers(n. p.)by Kay Stritzel,Rencken, n. d.,Tucson,AZ: Borton Primary Magnet School

猜你喜欢

课程内容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内容整合
水彩画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由《指南》到课程内容的转变——基于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解读
疫情主题下 美术课程内容的深度融合
析课程内容 谋教学佳策——“数的认识”模块知识的教学思考
历史语境下音乐教学法课程内容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
《风电场规划与设计》课程内容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