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中职教育“劣质化”问题的研究

2016-05-14张海含

亚太教育 2016年7期
关键词:对策与建议中职教育

张海含

摘要:职业教育承担着向社会提供技术人才的重大使命,中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基础阶段,其教育质量显得尤为重要。然而,中等职业教育却呈现“劣质化”的态势,究其原因,主要由于师资力量薄弱、资金投入不足以及缺乏企业参与。本文就中职教育的当前问题,基于经济外部性的视角对中职教育的正外部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中职教育;“劣质化”;经济外部性;对策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G2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3-0157-01

在当今“结构性失业”的就业背景下,高级蓝领重金难求的现象已不再新鲜。本应发挥重大作用的中职教育却显得力不从心,中职学校的办学质量以及培养人才的质量令人堪忧。近些年来,我国逐步颁布了有利于中职教育的政策,如2006年7月,财政部、教育部决定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资助,建立中等职业教育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体系;2009年秋季学期,财政部、国家发改委、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决定从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做起,逐步实行中职教育免费政策。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也着重提出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随着这些政策的颁布,中职教育生源的数量理不断增加,中职教育的办学质量也应随之越来越高,但实际情况仍不遂人愿,“劣质化”仍然是不能瞬时扭转的大问题。

一、中职教育“劣质化”的原因分析

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我国的教育评价机制呈现出重分数不重实践的特点。为了眼前的学校发展,中职教育不得不趋同于普通高中,学校办学不仅没有特色,质量也每况愈下。

(一)师资力量薄弱。据2012年教育统计年鉴表明,目前中职教育的招生数为754.13万人,已经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总数的47.17%,然而就专任教师数而言,中职教育仅有专任教师88.10万人,是普通高中专任教师159.50万人的半数左右中职教育的师资问题不仅体现在数量上,还体现在教师质量上。通过调查,中职教师的学历普遍比普通高中教师的学历低,这也直接导致了中职教育的“劣质化”问题。

(二)教育经费不足。中职教育的办学质量受教育经费投入的制约,本文特对近五年(2008年—2012年)中职教育的主要经费拨款情况进行调查, 在教育经费投入总量上,中职教育的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明显少于普通高中,而且差距在逐渐拉大。

在基本建设拨款方面,中职教育重实践的教学特点并没有凸显出来。据调查,中职教育的基本建设拨款还没有普通高中的多,想要培养中职生过硬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基本设施不到位的前提下,终将是“天方夜谭”。

(三)缺乏企业参与。一直呼吁的校企合作大多数只是完成了形式上的合作,目前企业对中职学校的贡献只能说是微乎其微。企业靠营利维持生存与发展,当企业在中职学校身上看不到切实可得的短期效益时,自然就失去了合作的动力。然而,缺乏企业的参与,中职学校的发展之路更加举步维艰,不但不能为学生实习提供机会,连教师的职后培训也成为难题。

二、中职教育的正外部性分析

正外部性是指经济主体对旁观者的福利产生了有利的影响,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报酬,其结果是整个经济的资源配置不可能达到帕累托最最优状态。经济的外部性会影响经济主体的生产动力,这一问题需要通过有效的方式解决。

中职教育属于准公共产品,具有非常大的正外部性。对国家社会来讲,中职教育发挥教书育人的作用可以提高全民的整体素质,而且中职教育培养的技术人才可以缓解“结构性失业”的问题,增加就业人数,维持社会和谐稳定。对企业来讲,中职教育与企业之间存在十分密切的供需关系,中职学校向企业输送人才,企业吸纳后获得更多的收益。对学生来讲,中职教育满足学生所需的差异性,提供了更多选择及成才途径。

三、中职教育“劣质化”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解决外部性问题的有效途径即是将其内部化,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一)鼓励高等教育给予支持。德国的职业教育之所以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要归功于知名大学为职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国的中职教育与高等教育处于分离的状态,应鼓励高等学校加强对中职教育的理论研究,提供可应用的理论模式。另外,需要促进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形成,将该领域的高校教师与中职教师“绑定”,对中职教师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行定期的培训,利用教研、座谈、授课等形式提高中职教师的研究素养及教学能力。

(二)加大政府教育经费投入。国家应加大对中职教育教育经费投入的力度,根据中职学生普遍家庭困难的情况,相应提升奖助学金拨款数量,不断完善健全奖(奖学金)、贷(贷款)、助(勤工助学)、补(困难补助、助学金)、减(学费减免)的资助体系。

另外,从中职教育的办学特点上看,政府应着重加大基本建设拨款的力度,借鉴企业中的产业集群思想,为中职学校建立可共享的实训基地,培养职业技能。调整实践环节所占用的时间比例,以便缩短学生的入职时间,节省职后培训的资金投入。

(三)加强企业与学校的合作。中职教育最直接的受益者当属企业,中职教育、企业与国家三方之间存在一个“利益链”:中职教育向人才市场输送人才,人才市场中的各企业各取所需。企业通过优秀人才的吸纳,创造出更大的产出,国家再根据产值按比例征收税费,将其作为教育经费促进中职教育办学。但目前我国用于中职教育办学税费的比例较于2003年德国企业投入72%的比例而言实在是九牛一毛。企业应为中职教育办学成本的更多份额买单,通过货币报酬和资源共享的方式参与到中职教育的办学中去。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美)保罗·海恩等.经济学的思维方法,第11版[M].世界图书出版社公司,2008(5).

[2]谢革新.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困境的经济学分析与对策建议[J].教育学术月刊,2009(6).

[3]刘云龙,刘放鸣. “诺斯外部性”理论的扩展及应用[J]. 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95(4).

[4]贾丽虹. 对”外部性”概念的考察[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2).

[5]王万山,谢六英.正外部性激励优化的经济分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猜你喜欢

对策与建议中职教育
走出思想品德多媒体教学的误区
高校体育课堂评价的研究
新时期校企有效结合的探索与实践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关于提升财政补助资金使用效率的思考
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物流德育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