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语文课程改革之我见

2016-05-14刘倩妮

亚太教育 2016年7期
关键词:课程改革意见问题

刘倩妮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全面进入高原期的今天,语文课程改革的出路问题又重新摆在我们面前。本文针对当前语文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结合现今实际教学情势,针对性地提出了课程改革的策略,以期对当前语文课程改革做一些有益的反思。

关键词:语文;课程改革;问题;意见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3-0070-01

一、 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一)语文课程的属性。按照美国《新教育百科词典》的解释,“课程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学习活动的总体”。语文课程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语文学习活动的总体。新中国成立后,始用“语文”一词。《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①语文课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而语文课程的基本属性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主要培养学生理解和应用语文的能力,凸显其实践性特点;语文的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的人性解放和人文关怀,凸显其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②

(二) 语文课程的地位。在基础教育阶段,强调语文课程的奠基地位。《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定位,可以概括为“三个基础,一个重要地位”。语文课程的重要,正在于它是“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其地位是由它的性质和其在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性决定的。③

二、 语文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过程只在证明结论,而不是发现意义。现今教学中存在这样的问题,教师带领学生解读文本常常被不经意间换成教师代替学生解读文本。实际教学中,学生解读文本的一些重要环节常被老师省略掉、省略去,教学往往只是证明一个既定的结论,而不是积极发现文本所蕴含的潜在意义。

(二)教学过程过于复杂,课件充斥课堂,喧宾夺主。在教学中,教师为了体现语文的综合性,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会使用一些图片和音乐丰富文本,以致于脱离了课文本身,整个课堂课件被充斥着,喧宾夺主。在一些教师的公开课中,教师整节课的讲授容量大,语速过快,音乐太响,课件中的画面又多,教师的讲话语无伦次,在讲台上手忙脚乱地演示着幻灯片。学生根本没有仔细思考的时间,被动的跟着老师的思路观看屏幕,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和教师的引导作用都没有得到发挥,教学过程过于复杂。

(三)脱离文本,文章缺失整体性。在现今的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常常随意肢解、宰割课堂,使课文内容支离破碎。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通常都会提问学生对那一段和那一句话是你最感兴趣的或者使你印象最深刻?难道那些学生不感兴趣的内容就不是重点阅读的内容吗?有的老师脱离上下文,脱离文章的整体思想,只让学生孤立的去理解文章中的某一句话或某一段文字,或者让学生只读屏幕上的内容,课本被闲置一旁,脱离了课文整体。

(四)教师职能的弱化,对学生普遍肯定,廉价表扬。现今提倡素质教育,教师对学生的表扬要夸张,对学生的批评要吝啬,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当今的教师存在不敢严格要求学生和对学生的过分言行不敢批评的现象。教师对学生廉价的表扬、普遍的肯定。教师不范读,不板书,淡化了教师的指导作用。

三、 我对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建议

(一) 更新解读理念,调整教学思路。教师应更新解读理念,让学生直接地、原汁原味地阅读文本,之后再去交流感受,从而发现文章的意义,不直接告诉学生一个标准答案或者文章的中心思想,限制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教师应指导、引领、点拨学生在课堂中的思考和探究,不能“代替”学生去理解文章本身,学生与文章之间的对话是要经过学生亲自在文章中钻研探究、提出疑问、寻求答案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不能脱离文章主体,推敲词语,有时候还需咬文嚼字。

(二) 语文课要“消肿”,突出主干,凸显主体,理清主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求面面俱到和平均用力是不太现实的,这样的教学效果也不是很好。对于存在复杂的教学过程,课件过多的问题,我们强调提倡“一课一得”,就是每一节课学完后都有收获,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时,教学目标要明确,任务要清晰,训练也要落实。语文课要“减肥”,突出主干,理清文章脉络,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复杂的内容变得简单明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精讲重难点,讲精华,画龙点金,要言不烦,惜时如金。同时也要求学生的问答简明扼要。

(三)紧扣文本,强调文章的整体性。课堂应是一个有完整的环节的过程,语文文本是一个整体,包括内容的整体、语言的整体和形象的整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指导学生理清整篇文章的脉络,抓住线索,梳理文脉。对于文章中优美的片段和句子重点赏析但不能脱离文本,把握整体文意,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量和审美能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教材进行巧妙的、合理的整合,突出文章的整体性。

(四)教师应严格要求学生和尊重学生相结合。教师首先是作为学生知识的传递者,应该在课堂中尽可能多的去范读课文,培养学生对中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使学生能有感情的去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美,教师通过范读课文创设情境,强调学生的审美教育。其次,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赏识学生是必要的,严格要求学生也是必要的,这就要求教师要遵循严格要求学生和尊重学生相结合的德育原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决心、恒心、信心和知难而进的精神。

总之,当前语文课程改革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应怎样理性的应对语文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这是摆在我们面前艰巨的任务。从教学思路、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职能几个方面来看,我们都必须加强深化改革,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全新的语文教育面貌就会呈现在我们面前。

(作者单位:延安大学)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的目标理念策略》.杨再隋.湖南教育出版社.

[2]倪文锦.当前我国语文课程改革十大特点与趋势(上).教学月刊.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注解: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课程改革意见问题
评“小创”,送好礼
没有反对意见
评“小创”,送好礼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