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导学生主动体验,提高品德与社会教学有效性

2016-05-14张正祥

新教师 2016年7期
关键词:人教版品德笔者

张正祥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如果隔离了学生的社会生活基础,在课堂上仅仅通过教材组织教学,“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就犹如空中楼阁。通过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体会到,要提高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应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特别是应引导学生主动体验。

一、课前体验,引导初步感知

1. 教师铺路,教给方法。

为了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前体验,教师应充分备课。要通读整册教材,统领教材,根据实际对教材进行重组和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教师对教学的设计心中要早有计划,特别是学生的课前调查活动要及早做安排。每个单元学生要准备什么资料,开展什么调查活动,列出一张表,分阶段提前告诉学生。同时,要教给学生收集和分析处理资料和信息的方法。

2. 留心生活,个人初探。

生活中不仅处处有学问,而且处处有情感体验。只有留心生活细节的人,才能对生活有着美好的体验。教师要告诉学生,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要养成良好的品德,必须把课堂上讲的道理与社会生活进行对接,在平时的生活中学会为人处世。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和他人产生矛盾,都习惯于把过错归咎于对方,很少从自身找原因。学习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换个角度想一想》一课时,课前,教师要求学生体验和同学、家人相处时,遇到问题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看看结果会怎么样。学生通过课前的切身体验,能很好地达成“学习从他人的情感和想法等角度,去判断、理解和解决问题;在与他人的互动交往中,尝试多角度地看待和思考问题”的教学目标。

3. 家校配合,共同体验。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家人的爱》一课,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家人一天中给我们做了什么?我为家人做了些什么?为把教学落到实处,笔者制作了家校联系卡,邀请家长和学生一起体验。

通过课前与家长的互动,在执教《家人的爱》一课时,学生都能够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有的学生说:“奶奶早上五点多就起来做饭,为了不让我上学迟到。”有的学生说:“妈妈给我盖被子,帮我洗衣服。”有的学生说:“我给奶奶盛饭。”还有的学生说:“我帮家里倒垃圾。”从一句句普普通通的话语中,可以看出学生们已体验到了家人的爱。

二、课堂体验,引导深化认识

1. 利用多媒体资源,丰富学生认知体验。

小学生需要借助直观的物体或形象的画面来进行思考和理解。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以学生的生活为切入点,引入录像、图片、音乐等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这样有利于让学生迅速产生感受,引起情感共鸣,进入体验状态。如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漫游世界”第一课《到周边去看看》一课时,教师可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地图,并可以配上Flash动画,让学生学得自由轻松。在了解印度这个国家特点的时候,让学生从鲜活的视频资料中目睹印度人到圣城朝拜,到恒河洗圣浴、饮圣水的习俗。通过观看视频资料,对印度优美的舞蹈、特色饮食——手抓饭、传统服饰——沙丽有了深刻的印象。第二课《环球旅行去》,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和图片,神秘的金字塔从传说中走到眼前,不仅外部面貌,就连内部结构也一览无余。不用走出教室,狮身人面像、玛雅人的奇琴伊萨观象台、帕伦克宫殿遗址、古代奥运会赛场遗址等古代遗迹,以及贝多芬、莫扎特、施特劳斯等音乐天才的不朽名曲,一饱我们的耳目。学生在视听盛宴中与世界零距离接触,在不知不觉中体验到了世界风情,理解和感悟了世界文化的多元性。

2. 模拟生活情景,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伸出爱的手》一课时,笔者让学生扮演自己见到过的残疾人。学生们有的捂住自己的眼睛演盲人,有的绑住手或者脚演肢体残疾的人,有的则坐在位子上演无法行动的人等。整节课上,学生真实地感受到自己作为一个“残疾人”的不方便。如演盲人的学生,连简单地从讲台走到自己的座位都只能提心吊胆、摸摸索索地走。这样的角色扮演,让学生体会到,作为一个残疾人是多么不幸,并真切地感受到,应该同情残疾人的处境,而不应取笑他们的行动不便之处。笔者欣喜地看到学生体验后的收获,它就像一粒种子,埋在了学生的心里。在组织这样的教学模式时,教师要注意,模拟的情景应是学生有所熟悉的生活经验。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让生活以活动的形式在课堂中再现,并让学生在学习体验中更好地掌握助人技能,实现教学目的。

三、课后体验,引导习惯养成

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只有通过课后生活的再认识和检验,才能内化生成为行为习惯。教学完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呵护我们的身体》一课后,学生明白了身体就像一台工作着的机器,如果从小就爱惜它,它就能工作得更好,生命存在的时间也就更长。道理虽懂,但往往学完不久也就忘得差不多了,很多学生依然是“我知道巧克力吃太多不好,可是我一吃起来,就总是吃不够”“我知道饭前、便后、外出回家要洗手,可到时候总想不起这一点”“我知道应该保证充足的睡眠,可是一有好看的电视节目,我就想把它看完”。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就是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脱节了,说归说,做归做,教育的效果仅仅只停留在课本和课堂上。

引导学生课后体验,将课堂学到的生活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是多么重要。于是,学完《呵护我们的身体》一课后,笔者组织学生讨论:我们到底该怎样爱护我们的身体?经过讨论,学生们得出了结论:呵护身体不能只是嘴上说说,要靠行动,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笔者让学生说说自己有什么不爱惜身体的不良行为,列出来,并订出一个改正的计划,看谁能按照计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了让学生的“改正计划”能够化作行动,必须加强课后督促,不断巩固行为养成。笔者通过观察、家访、家长会、学生互相监督、自我汇报等方式,加以督促和落实。对确实养成爱护自己身体习惯的学生予以表扬和鼓励,并号召全班同学向他学习。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说:“一件事,我听到了,随后就忘;看到了,也就记得了;做了,很自然地理解了。”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体验,让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能够提高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人教版品德笔者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基于历史中“人”的历史叙事——以人教版《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为例
人教版“两极世界的形成”商榷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新人教版《逍遥游》中几处标点符号误用例说
论茶的君子品德
人教版选修七核心词汇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