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教学的点滴感悟
2016-05-14李辉马婷婷
李辉 马婷婷
【摘 要】《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重要代表作,也是一篇词情凄清,催人泪下的千古名篇。通过这首词不仅写出了词人的情感历程,也道出了暗含在她心中的时代苦难。对于名篇的讲授对老师讲课而言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很难推陈出新。本文是在反复揣摩名师教学课例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过程而产生的点滴感悟。
【关键词】声声慢;教学感悟
对于李清照,学生并不陌生,在初中已经学过其前期代表作,如《如梦令》等,也接触过其它抒写“愁绪”的作品。《声声慢》是李清照后期的代表作,被后人誉为“千古绝唱”。本词围绕“愁”展开,运用各种各样的手法来加强愁绪的渲染。认真反思本节课之后,总结出一些可供日常教学借鉴的点滴之处,概括为以下粗浅的几点:
首先,教学环节紧紧围绕学习目标而设置。遵循了学生的学习规律,也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一节课,不能有太多的环节,否则整堂课就显得凌乱而不能突出重点,学生的学习热情会被分散,知识根本学习得不透彻。对于《声声慢》我设计的主要的环节只有两个: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会词人前后期作品的别样愁情。学生在整堂课中都处在紧张而活泼之中,学习效率自然比较高。
其次,赏意象,感受意境,品愁情。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当作者带着满眼的忧愁来观察周围的事物时,“物皆着我色”,本词作者从淡酒、晚风、孤雁、黄花、梧桐、细雨等意象来渲染愁情。在品鉴中让学生对自己感触最深的一个意象来赏析,学生各抒己见,都有所感悟。对于一些意象,老师要适时点拨。如“酒”意象,为何说酒淡,要三杯又两盏地喝?明确:在乍暖还寒,身子最难调养的时候喝;并非酒太淡,而是愁太浓,酒力压不住心愁。故觉酒淡无味!梧桐、细雨意象的分析,梧桐是孤独、凄苦的象征,细雨有着哀伤、愁丝的意味,又逢深秋黄昏之时,惆怅寂寞之味更深,点点滴滴的细雨敲打在梧桐叶上,也敲打在作者凄苦落寞的心上,一愁未了一愁添,一愁却比一愁深。
总之,本词中急风欺人,淡酒无用,雁逢旧识,残菊憔悴、梧桐叶落、细雨靡靡,无一字写愁,却字字含愁,声声是愁,声声含泪,满纸呜咽,如泣如诉,回肠九叠后,犹有剩回肠。
第三:从对比中感受一般愁字别样情。《声声慢》是李清照后期的代表作,对于词的结尾“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中“愁”情感很丰厚。结合刚刚学过的《醉花阴》,从对比中感受词人不一样的愁情。结合词人身世来看,词人前期所表达的是一种相思的闲愁。而结合着李清照后半生身世(1127年:金灭北宋,夫妇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1129年: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不久去世;1132年夏: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诉讼,与张汝舟离婚。被判刑两年;1151-1156年: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
从中我们感受到词人独居之苦,丧夫之哀,亡国之恨,比起清照前期代表作《醉花阴》中的相思闲愁,这份愁又多了多少深刻的内涵。
充分的准备、精心的设计是高效课堂的前提,但课堂不仅仅是个预设的过程,更是生成的过程。沉淀下来,重新审视这堂课、这个设计,同时也存在诸多不足:
1.课堂节奏还不够紧凑,有些前松后紧;教师掌控课堂能力,对课堂效率有直接影响,在设计时,各个环节的时间考虑不够细致。
2.对于“词眼”问题的讨论环节设计有些过于追求“小组讨论”的形式,部分同学没有参与进来。而从学生的反应来看,这一问题可以学生独立思考直接交流,这样能节省一些有限的教学时间,留给后面“个性鉴赏”环节更多的交流时间。
3.在“缘愁选景”步骤中我要求学生从词中找出相关描写愁的意象并进行分析,这样虽然可以让学生迅速把握作者宣泄“愁情”的切入口,在教学中更利于操作,但却无形中削弱了对整体词句的品读,使词作的分析有些支离破碎,“愁”的深度和浓度都变浅、变淡了。因此我觉得诗词的赏析一定不要驾空,意象的品读要融入具体词句,边读边品,每分析完一个意象,应用精练的总结性语言帮助学生提升对此意象的把握和其与全词的内在联系。不宜纯粹脱离感情基础去找一些景致。
4.朗读不够。注重诵读,以读为上,以读为美,是汉语言教育的一个优秀传统。教读古典诗词,一定要以读带动教学的进程,“读”,不仅是老师的范读,还有学生的各种各样的读,但无论是何种方式的读,必须让学生明白,“我读这一遍,要达到一个什么目标”。而本节课,没有处理好这一点。学生读懂了,读透了,方可进入诗词的意境,然后,在反复诵读中体味词人的情感,学生们才可带着感情读出韵味来,最后达到真正融入到词中。
高效课堂说来易,做到难。可以说细节决定效率,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认真考虑每一个目标的设定、每一个环节的安排、每一个问题投放是否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是否契合学情、是否具有可操作性等等。毕竟衡量课堂效率的标准不是我们讲了多少,而是学生学了多少。课有尽,思无穷。
【参考文献】
[1]张小平.论李清照的生活历程对其词风的影响[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2]邬永辉.晚年李清照:一叶孤舟风浪中[N].中国教育报,2008年
【作者简介】
李辉,男,1983年生,山东微山人,微山县第一中学,中学二级教师,本科。
马婷婷,女,1983年,山东微山人,微山县第一中学,中学二级教师,本科。
(山东省微山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