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从相信开始
2016-05-14伏克英
探讨家庭教育的问题十分必要,具体说起来却十分困难,因为家庭、孩子是千差万别的,笔者尝试谈点个人体会:家庭教育从相信开始。
一、相信孩子
泰戈尔有一句名言,“有时候爱情不是因为看到了才相信,而是因为相信才看得到”。我很想把这句话用在家庭教育上。在春天,我们看到,哪怕最最柔弱的小草也是蓬勃向上的,同样,即便在学校里成绩倒数第一的孩子也想把学习搞好。
有的孩子经常说谎,父母很头疼。严厉训斥,孩子不改;相信孩子,孩子还是不改,真是无计可施。后来才搞清楚,原来是父母对孩子过于严厉、肯定过少,结果孩子为了逃避批评、打骂而不得已说谎;或者为了换取父母的表扬、肯定而虚构了不存在的好事。在这种情况下,父母的方式其实就是孩子说谎的根源。根源不改变,只是相信,又有什么用呢?
完全地相信孩子,就是相信孩子天性里就有向善、向好的趋势,同时相信孩子天性里有他独特的优势,还相信这世界一定有他发挥的空间。鸟儿天生要飞翔,鱼儿天然善游泳,我相信孩子一定有他自己的优势。
相信不止是一个大的目标,还应该从小的事情上开始。孩子上一年级的时候,经常是我喊他起床,结果孩子赖床、起来晚了还埋怨我,后来给孩子买了闹钟,让孩子自己起床,孩子反而自己准时起床了。这说明什么?说明孩子自己有能力办好自己的事情,也提醒家长要相信孩子、敢于放手。
哲学界关于“人性善恶”的问题争论不休,作为家长,我固执地单纯地相信孩子很棒、孩子一定是向善的。
二、发现孩子
有了相信孩子的前提,就可以尝试发现孩子了。有人问怎么知道孩子喜欢干什么、善于干什么?可以做一个记录,不写作业、不玩电脑的时候,家长不干涉的情况下,孩子玩了什么、玩了多久。在主要由孩子们参与的活动中,也容易发现孩子的特点。当然,这个过程也是逐步来的,有时候孩子不喜欢练琴,但是为了爸爸妈妈练,这就需要家长区分开。
对孩子的发现可能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就需要家长自己打气,坚信孩子一定有闪光点、一定有适合孩子发挥的领域。苏格拉底有句名言,“认识你自己”。我们对自身的认识往往有局限,我们对孩子的认识更容易被功利的诉求限制,比如家长希望孩子将来干个公务员,就可能无视孩子的艺术天分。这样,我们又回到第一个问题,那就是能不能相信孩子?发现孩子的过程,也是家长自我发现的旅程。
三、释放孩子
我们相信孩子、发现孩子只是开始,更重要的是释放孩子、让孩子做他自己。大家都听说过神农尝百草的故事,我想神农小时候一定对各种植物感兴趣。一个人干自己从小喜欢的,不断积累下去,不断生出内心的喜悦,必然导致他干得更好。相反我们和猴子比爬树、和鸟儿比飞翔就会出问题。
释放孩子需要家长逐步放手,把选择的权利还给孩子,很多事情让孩子自己做决定,这也是孩子独立的过程。孩子小的时候,父母给他选择穿什么衣服,上小学的孩子就可以自己决定穿什么了,冷了、热了孩子自己知道,父母不能一直包办。鸟儿天生要飞翔,如果关在笼子里就很难飞。
“认识你自己”,后续是“做回你自己”,“坚持你自己”。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喜欢什么、擅长什么真正的大问题要让孩子自己逐步弄清楚,因为家长不能包办一辈子。家长最该做的可能还是相信孩子,从小不断鼓励孩子,允许孩子试错。敢想、敢干都是从一点一滴开始的,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孩子先要自主决定小事情将来才好独立面对大事情。家长需要发现、发挥孩子天性里的优势,让鸟在天上飞、让鱼到更宽阔的水域。
孩子将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依然只能由孩子自己回答,但家庭教育随时随地都在发生,正如杜甫的名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需要家长们行动起来,从点滴开始。
四、结语
在家庭教育中寻找一劳永逸的方法可能是徒劳的,思考这个问题时似乎各种因素缠绕在一起,我的建议是从相信孩子开始,家长有了这样的信念,家庭教育才更容易展开。在相信孩子—发现孩子——释放孩子的多次循环过程中,需要每一位家长体会、坚持。
【参考文献】
[1]皇甫军伟.家庭教育的捷径——以心养心[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
伏克英,大学本科学历,克拉玛依技术工人培训中心助理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成人培训。重要荣誉:本文已收录到教育理论网。
(中国石油新疆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