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德建设的探究

2016-05-14甘树东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6年7期
关键词:师德道德理论

甘树东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劳动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必备的道德品质。如何针对教师的实际情况,提高师德建设的实效性,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学校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学校2011年被广西壮族自治区文明委授予第一批“自治区和谐学校”称号,2012年被广西宣传部评为广西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

一、强化学习,让师德在学习中提高

终身学习是师德的基本要求之一。学习是动力之源,学习是成功之基。不断学习是提高教师师德水平、促进教师整体素质发展的保证。

(一)道德理论。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让教师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学习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理论,让教师吸取其精华,并在实践中发扬光大;学习共产主义道德理论,让教师用先进的道德理论,武装自己,教育自己,树立正确的道德理想;学习一般的道德理论和教师的职业道德理论,让教师从多方面获取道德知识,为良好道德品质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学习师德规范。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是衡量教师道德是非、指导教师道德行为、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的标准,是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开展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扎实推进“践行核心价值观,做人民满意的教师”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弘扬教师爱岗敬业、诲人不倦、志存高远、严谨笃学、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良好风尚;引导广大教师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尊重学生人格,不歧视、侮辱、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以自己的高尚人格教育和影响学生,真正成为广大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全社会尊敬的人。

(三)学习教育理论。教育理论是人类长期教育实践的概括和总结。教师作为教育科研的第一线的实践者,尤其需要提高理论修养,才能避免实践的盲目性和研究的低层次、低效率。定期举办业务讲座,学习教改先进经验,加强教育理论学习,不断提升教师教育理论水平。

(四)学习模范典型。名师和身边的典范,是师德教育的好题材。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思想和感人事迹,魏书生、覃月明、莫振高等优秀教育工作者的名字已在教师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学校涌现了一大批敬业、爱生的优秀教师。

二、搭建平台,让师德在实践中深化

我们从学校实际出发,丰富师德载体,为教师创建优良的师德发展平台,让教师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师德素质。

(一)为教师搭建相互交流的平台。每一学期举办一次师德经验交流会、一次教育教学经验交流会和一次班主任经验交流会,让教师介绍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点滴收获,让全体教师分享。

(二)为教师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组织各种形式教育教学的活动,如教学比武、班主任风采大赛、教师才艺大赛、教学能手评选等,给教师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在活动中增长才干,积累经验。

(三)为教师搭建服务的平台。开展“我为学生办实事”的活动,号召每位教师做一件对学生有益的事,增强师生间的情感沟通,融洽师生关系;开展以“三爱、三送、三杜绝”为主题的活动——关爱贫困生、给贫困生送温暖;关爱学困生,给学困生送信心;关爱特殊生,给特殊生送方便;杜绝体罚学生,杜绝歧视后进生,杜绝伤害学生心理。积极主动参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服务,使教师的师德风范向社区辐射延伸。

(四)为教师搭建发展的平台。学校重点推进“六师”教育工程。一是铸师魂。要求教师具有“四心”:关爱学生诚心,了解学生细心,教育学生耐心,服务学生热心。二育师德。要求教师做到“三爱”:爱事业,爱岗位,爱学生。对后进生要有“三心”:爱心、耐心、信心。三是树师表。要求教师努力实现“一二三四”目标:一强——强化为人师表意识;二严——严肃的自我修养、严谨的治学态度;三种精神——奉献精神、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四高——高度的觉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高尚的道德情操、高超的教学艺术。四是正师风。通过制度规范、行为规范、榜样规范,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五练师能。加强校本培训力度,强化教师现代教育理论、学科及其相关知识技能的学习,不断完善知识结构,不断优化教师的综合素质,切实增强教师对课程标准、教材及相关教育教学信息的理解能力和分析处理能力,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具科学性和实效性。六是育名师。重视骨干教师专业素养、业务水平、科研能力的全方位提高,组织各类学科竞赛、展示活动,认真组织开展学科带头人示教活动,为教师成长搭建更多的平台。

三、注重反思,让师德在自省中完善

反思是教师以自身的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分析的过程。“吾日三省吾身”是我国道德修养的古训。美国教育学者波斯纳曾经提出一个公式:教师的成长=实践经验+反思,他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因此,要求教师进行自省与反思,在“昨天、今天、明天”的问题上,总结“昨天”,注重“今天”,展望“明天”,倡导写“反思札记”、“教学后记”、“自省日记”、“个案分析”,并进行展示。

四、注重创新,让师德在创新中升华

我们学校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师德建设的新特点和新规律,创新师德内容、方法与途径,弘扬高尚师德,力求做到求真、求实、求新、求美、求善。在内容上,提出了“师德六爱”新要求——关爱环境、关爱学生、关爱他人、关爱岗位、关爱社会和关爱学校。在方式方法上,开展定自己的师德铭、园丁爱心基金会和网上师德论坛。在师德制度上,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师德建设的内化自律机制,提出了“一个原则四看四尊重四结合”:“一个原则”即鼓励性原则;“四看”即看基础、看发展、看进步、看闪光点;“四尊重”即尊重教师主体、尊重教师人格、尊重教师的个性差异、尊重教师的个性特点;“四结合”即成就激励、荣誉激励、物质鼓励和情感激励几种激励手段相结合。

猜你喜欢

师德道德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爱是师德的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