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2016-05-14赵彩红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6年7期
关键词:两位数周长长方形

赵彩红

求异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它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知识水平能力,对某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去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激发学生思维动机,理清学生思维脉络,培养学生思维方法,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方面。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要树立求异思维的意识

教师首先从自己做起,有求异思维的意识,允许并接受学生出现的多样思维,并且自觉的把这种意识贯彻到教育教学中。要积极看待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设身处地的从学生的角度理解他们产生问题的原因,给予他们言语权,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给予他们以正确的引导,而不是直接将孩子的创造抹杀在萌芽状态。当然,对于有些教师来说,这种想法说起来很容易,但是贯彻起来却很难。要求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要有一个善于思考的大脑,要有充满情感的语言,要有情商,要能处理好课堂生成性的资源。而这些能力的获得,是需要教师有良好的修养。

二、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习惯和兴趣

教师要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就要有宽阔的胸怀。不要怕学生把自己问倒而引起难堪。要乐于肯定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看法的精神,千万不要认为这是学生骄傲的表现。要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彻底解除学生的思想束缚。而课堂语言评价和设问则是一种很好的途径:“你真厉害,你的思路老师也没有想到啊!”“哪位同学还有不同的想法?”教师还要及时发现、充分肯定、热情鼓励学生的“创见”,“你的想法很有特点!”“这位同学的说法与众不同!”“你的想法老师都没有想到啊!”使他们敢于“班门弄斧”。即时是错误或者不够科学,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教师随时随地都要鼓励学生敢于“求异”,并形成习惯。诱发求异思维,激起求异的火花。教师要引导学生解放思想,解除束缚,敢想、敢说。教育学生探求真理,信服真理、捍卫真理,又要教育他们不要畏首畏尾、盲目迷信,要敢于创新。在这样的训练中,才有可能给予学生永远学习数学的动力——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个人都知道,但要保护学生的兴趣,做到的老师却不是很多,或者不是很好。

三、从有“疑”入手,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因此,我们要从小培养孩子积极思考、主动质疑的习惯。老师应更新观念成为学生学习上的合作伙伴。通过创设一定的活动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主动学习,大胆质疑。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时,我把教室布置成一个玩具店。小朋友去购买玩具,可以选择两样,然后算出多少钱。学生积极性很高,像模像样地“购买”、“付款”。在这过程中,小朋友复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顺利地“结了账”,也有的同学遇到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他们有的自己思考,看例题算出得数;也有的几个人围在一起轻声地讨论起来,“我是这样想的……”“我也可以这样想的……”因为是学生自己遇到的问题,学起来特别认真。学生主动将自己的疑问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讨论,最后达成共识,掌握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此外,我还创设过“我们齐来办储蓄”,“我们来当废品回收员”等系列情境,都以其富有生活色彩的画面,让学生自主挖掘数学知识,主动去质疑问难,把学生带进了生动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兴趣高昂地学习自己喜欢的数学,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在平等宽松的学习氛围中,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首先,要精心组织教材,设计吸引学生的情景展开教学。如一、二年级,可以以游戏、活动等形式学习新课,并提供给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我们可以解决游乐公园中的数学问题来学习乘加、乘减算式,也可以通过摆学具学习乘法口诀……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时,我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制作长方形和正方形框,感知周长概念,然后让各组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周长,挑选一种最喜欢的方法,并说明理由。同学们通过动手制作和积极讨论,最后认为(长+宽)×2计算周长比较简便。有的同学提出正方形周长是否也可以用这个公式计算呢?有的同学认为还可以用更简便的方法计算,如边长×4……同学们各自发表见解,围绕着学习内容积极展开讨论。这时,有的同学摆弄着手中的长方形框说:“如果把这个长方形框折成一个正方形框,周长不变,我们还能算出正方形的边长。”由于同学们积极思考努力发表自己独特见解,所以不但很快地掌握新知识,还触类旁通,求异思维得到了较好的培养。其次,给学生以“心灵自由”,有利于求异思维的培养。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下,师生平等对话,学生才能充分张扬个性,培养求知、求异的情感、信念、动机等非智力因素,实现师生之间的思想共振、情感共鸣,唤起创新、求异的热情,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我认为应该首先关注学生的心灵,即如何让学生“心灵自由”——说的通俗一点,就是要让学生“敢想”,进而“敢说”,终而“敢做”。为此在课堂上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学得“自由”,敢想、敢说、敢做,以积极的情感投入,极大地调动思维活动,不但训练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并使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得到较大的发展。

五、加强实际操作,启发思维,引导思维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示范、引导、指导,潜移默化地使学生获得一些思维的方法。教师如果能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问题,加强实际操作,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思维,就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只有在思维的活跃状态中,才能擦燃求异思维的火花,通过“新”思维,掌握新知识。例如:在教学“比较简单的分数大小”时,为了使学生掌握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我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通过操作实践,直观认识分数的大小比较。在比较1/3和1/4的大小时,我给每位同学准备了大小相同的两张长方形纸。先请同学动手把一张长方形纸折成相等的3份,取其中的一份涂上颜色;再取一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把这一张纸折成相等的4份,取其中的一份涂上颜色。再仔细观察,涂颜色的面积哪一块比较大,哪一块比较小?最后经过讨论得出1/3和1/4究竟谁大。通过动手操作,用眼观察,使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形象,学生都能得出1/3>1/4。

有效的科学知识学习与创新、求异能力的培养,前者是花,后者是果。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们教师不仅要针对学科特点,做到适时、适度、自然结合,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多掌握解题方法。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不忘学生创新、求异能力的培养。

猜你喜欢

两位数周长长方形
巧算两位数加法
巧求周长
巧求周长
特殊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计算技巧
写出不同的两位数
分类数 不出错
巧替换 妙解答
巧算周长
长方形的困惑
两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