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探索和体会

2016-05-14蒋志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6年7期
关键词:兴趣培养小学数学策略

【摘 要】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严密逻辑性和应用广泛性的学科,学生理解、掌握与应用数学概念、定律、性质、法则等数学知识时,总会感到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达到预定的目的与要求。这就要求教学中教师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兴趣培养;策略

学生对数学的钟情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由兴趣到探求,由探求到成功,在成功的喜悦中产生新的兴趣,如此往复循环,推动数学学习的不断前进。但由于那么,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本人结合自身教学的实践探索,谈几点体会:

一、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唤起学生兴趣

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往往就是由讨论数学问题开始的。教师要巧妙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合理的组织好教学内容,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问学生:为什么车轮要用圆形的?如果不采用圆形,改为椭圆形、长方形、正方形、的行不行?为什么?这样一个司空见惯的现象,却引发学生思考与讨论的兴趣:是呀,为什么一定要用圆形呢?究竟圆形有什么特点?如果改用其他形状将会出现什么情景?为了进一步唤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利用多媒体适时地放映了“小动物们乘坐在各种不同形状的轮子的车行进时的状态,”真是妙趣横生,课堂内一片欢声笑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学习圆的兴趣与热情。

二、质疑问难,激发兴趣

古人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疑”是打开思维的大门,激发兴趣的“金钥匙”。教学中平铺直叙地讲解,一般不会引起学生兴趣的。如果教师能够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悬念,引起学生认知上的矛盾与冲突,便能激发起学生要求解疑的心理需求。如教学长方形周长的概念后,要求学生对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说出求周长的方法。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列出了如下几个不同的算式:6+4+6+4、6+6+4+4、6×2+4×2、(6+4)×2。这时,教师充分肯定这几种算法都是对的,都能够求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进而提出:哪种方法最简便呢?启发学生在比较中选择,并归纳出长方形的公式。稍后,教师又问:你们能想出求正方形周长的办法吗?为什么?从疑到不疑的过程不断反复,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兴奋地状态之中。特别重要的是在释疑的过程中,一定要有一个民主和谐的外部环境,运行学生发表各种不同的、甚至是不正确的意见,要教育学生不讥讽、不歧视有错误想法的同学,这样才能在最大的空间内激活学生的思维,在最长的时间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叙述、思考等多种途径的教学形成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一个被动的位置,只能一味地听从教师的“指挥”。其实每个学生都有一双灵巧的双手和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可是在“填鸭式”教学中,学生的特长不能得以发挥,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到别的事物上去,使学生逐渐对学习数学失去了兴趣。所以笔者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的手动起来,头脑转起来,使学生与教师紧密配合,将学生的思维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中,然而要想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还需要教师的大力指导。例如:在教学“圆周长公式”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圆周率的含义,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自己事先准备的工具测量出圆的直径和周长,然后再算出圆周长与其直径的比值,引导学生用此方法对不同大小的圆分别做出测量和运算,最终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即:圆周长与其直径的比值总是3倍多一些,这个比值叫做圆周率。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是一个自觉完成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灵巧地利用双手,并开动脑筋,自己解决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不仅能够理解地记忆这一知识点,而且也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设计科学的、有趣的练习,增强兴趣

练习是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实践的主要形式,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巩固知识、运用知识、训练技能技巧的必要手段。当前的教学中,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机械重复的练习、烦琐的死记硬背、无思维的练习很多,造成了学生对数学练习及数学学习产生厌烦的情绪。因此,设计科学的、有趣的练习是教师备课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它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不再把练习当作一种“苦差事”,而是愉悦轻松的一种游戏、一种活动。根据小学生好奇、好动、好玩的心理特征,教师备课时要从练习的形式、题型出发,避免呆板、单调重复的练习模式,保持练习的形式新颖、生动、有趣。可以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直观、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如讲故事、做游戏、小组竞赛等。这种具有游戏性、趣味性、竞赛性的练习,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做练习的兴趣,又能取得满意的练习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练习。如在《质数和合数》结束新课时,同样也设计这样一个练习: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学号,按老师要求站立,看谁反应快。①学号是质数的同学;②学号是最小合数的同学;③学号既是偶数又是质数的同学;④学号既是合数又是奇数的同学;⑤学号是合数的同学;⑥没有站立过的同学。像这些有趣的练习可以把学习气氛推向高潮,让学生带着愉快和渴望学习新知识的心情结束一节课。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使学生养成不甘落后、积极向上的学习品质。

总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只是手段,通过这些方法的目的是利用教材内容为媒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新教材中有很多内容都涉及到学生熟悉的生活,因此我们应适当地把教室变成他们的活动场所,让他们自由地施展个性,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内驱力自然逐步增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之舟,学生一旦对数学产生了浓厚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了。

【参考文献】

[1]于忠斌.浅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成才之路,2010.21

【作者简介】

蒋志,本科学历,中学数学高级教师。重要荣誉:本文已收录到教育理论网。

猜你喜欢

兴趣培养小学数学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高中生物学习兴趣培养方法探讨
灵动指尖的艺术
扩展阅读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