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形成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思考

2016-05-14陈武剑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6年7期
关键词:策略思考数学学习表达能力

陈武剑

【摘 要】学生表达能力培养,不仅仅就是语言学科课程教学的事,非语言学科课程也应当进行比较认真的思考。作为小学数学教学,关注学生语言能力培养,非常重要。本文从形成学生表达能力的思考,对促进小学生数学学习有值得大家借鉴的地方。

【关键词】表达能力;数学学习;策略思考

小学数学教学,需要学生在相互之间的合作互动中形成数学思想,进而比较理想地解决数学问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形成数学思想的过程,需要学生进行思维。学生的思维1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能极为理想地将自己的思维表达出来,那对学生数学问题的解决也会就是完全意义上的大打折扣的。换言之,让学生去比较顺利地解决数学问题,也必须在形成学生数学表达能力上去狠下功夫。

一、形成表达能力需奠实学生积极思维的基础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所需要学生进行表达的内容当是比较广泛的,可以是对数学问题的发现,也可以是对生活中数学的发现;可以是自己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路,也可以是自己不得而为之的困惑。但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表达都不甚理想,用句不够中听的话,那就是多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多数学生在课堂上的表达都不可能去荡起一个个学生思维的涟漪,有时还可以闹出一些捧腹大笑的笑话来。小学生学习数学之如此表达,应当说就是真学课堂、有效课堂打造之大敌,作为数学教学必须力劈学生之无效表达。让学生能够有效表达,需要学生奠实学生积极思维的基础。所以,在平时的数学教学课堂中,为了学生的表达,我们首先必须营造一个能够让学生去积极思维的氛围,营造学生积极思维的氛围其策略是比较多维的。我们可以利用现代技术让学生实际观察相关的数学问题,如学习打折的相关内容,就可以呈现相关市场上的交易画面,让学生在观察中进行思考,所思维的质量相对比较高;让学生动手,在动手中观察和思考,譬如教学《圆柱的体积》,课堂上让学生先观察设计好的三个立体图,并在观察中建立起自己的猜想,然后再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动手实验进行验证,学生在经历着观察、实验和验证的具体过程后,小学生不仅仅就是顺利地发现着圆柱体体积方面的特点,而且通过类比去发现着圆柱体的体积与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的相等,圆柱体的体积应该等于底面积乘高。当学生有了比较准确的思维后,表达语言的质量也就显得高了起来。

二、形成表达能力需养成学生缜密思维的习惯

情感心理学家尼克·弗莱吉达认为,无论是痛苦还是快乐,一旦形成习惯就不再有强烈的情感反应了。如我们曾经认为是很痛苦的事情,比如很早起床去工作,我们在不断重复以后,形成了习惯,就会变得无所谓了。从这个意义上去思考,习惯对于人为事是多么的重要,虽然形成习惯的过程是无情的,但当习惯一旦形成时,那习惯的作用是何等的巨大乃是不言而喻的。小学生在平时的数学学习中,其思维习惯的培养则是相当重要的。尤其是在学生经常性的思维不能获取正果,思维中走的弯路比较多时,则更应当培养学生缜密思维的习惯。由于思维的不能获取正果,那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不可得以怎样的提高。所以,让学生去缜密地进行思维,并形成缜密思维的习惯,不仅仅就是现实的重要,而且还应当是我们在平时必须去持之以恒的。如教学《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教学时,不仅仅就是让学生进行观察,而且让学生进行操作实践。怎样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实践中进行缜密思维,并获取其思维正果?先让学生去画长方形放大图形,学生可以边画边讨论出按3:1的比放大表示的是的意思,放大后长方形图形的长和宽的具体数据。经过学生的画,经过学生画中的思考,学生所获取的就不仅仅是会画放大后的长方形,更为主要的是加深着学生对图形放大含义的理解,更是促使学生理想表达的有效途径。先是放大,再考虑图形缩小,仍由学生进行比较独立性的画图操作,也进行着比较独立性的思考。学生也就在按比例把图形放大和缩小的本质内涵把握上形成比较缜密的思维。

三、形成表达能力需形成学生有效思维的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结晶,理想而有效的思维可以形成理想的表达,可以促进理想的表达。学生思维的低效甚至就是无效会致使学生不能形成表达或就是不能形成正确的表达,是常理所在。小学数学也由比较具体的内容板块去构成,无论怎样的板块都需要学生在解决比较具体的问题中,进行有效思维,形成有效思维的能力。让学生形成有效思维的能力,从数学教学的具体情形乃至学生的具体学情看,学生的有效思维不能完全赖于学生的自主,只有在学生主体地位得以确定的基础上,实施着教师自身比较适当而又巧妙的点拨,那学生的思维才有可能有效。如和学生一起学习《圆柱的体积》,学习时,让学生进行比较具体的实验操作,让学生在具体的实验操作中,验证自己的猜想。学生在比较具体的自行操作中,进行着比较有效的思维,也就在学生比较有效思维的基础上,学生在相互之间的交流互动上也显得是那样的独到具体,且是那样的有板有眼。让一个个学生去想方设法将圆柱转化成长方体,这个时候一个个学生便将自己预先所准备的圆柱之底面进行平分,先是分成8份,然后切开,再拼起来,学生便这样表达着自己的感觉:经过细分着圆柱地面后,再拼起来是多么近似于长方体。学生做出将圆柱继续进行平分,其结果将是越是分的细就越接近于长方体的猜想。而在具体的细分中也证明:把圆柱体的底面平均分的份数越多,那拼成的几何体会越来越接近长方体。当学生比较理想地形成这样的经验后,则游刃有余地推导出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课程改革深化[J].教育研究,1998

[3]肖川.教育的使命与责任[M].岳麓书社,2007

(重庆市万州区中加友谊小学)

猜你喜欢

策略思考数学学习表达能力
创新写作教学,培养表达能力
汉语授课对维吾尔族学生数学学习影响的案例分析
数学文化价值观对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影响
在游戏中经历, 在探索中提升
对语文教学中学生有效表达的思考
加强联想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