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探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016-05-14崔凤云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6年7期
关键词:木棒主体作用探究性

崔凤云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地学习是推进素质教育,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要想在探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必须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局面,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究、去动手、去小结。

一、让学生自己去发现

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即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要依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创设条件促进学生学习的顺利进行。因此,我们可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去发现新问题,探求新知识。

例如:教学“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让学生充分利用旧有的知识自己去比较,去学会新知识。教学时我先让学生比较百以内数的大小,并汇报比较的方法。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以小组为单位,相互比较各自卡片上数的大小,并让学生边比较边讨论怎样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顿时,学生们热情高涨,和自己周围的同学比起数的大小。同学们通过比较和讨论总结出比较数大小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我出示三道例题,让学生根据自己所总结的方法来比较其大小,效果很好。在这里教师就只起到了一个导的作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

二、让学生自己去探究

课堂教学毕竟是学生学,如果仅由老师讲,学生就始终处于“听”的被动地位,为什么不能让学生讲老师听呢?这样做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基于这种思想,对于一些适宜学生讲解的知识,可采取先出示结论,再让学生去探究道理,在探究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最后再让学生各自讲道理的教法。

例如:在教学百以内口算加法时,出示例题:64+25=89让学生直接说结果,再让学生以合作学习的方式去探究不同的计算方法,讲解各自不同的计算过程,拓展了学生思维。有的学生说先算64+20=84,再算84+5=89;还有的说先算60+25=85、85+4=89……整个课堂是同学们各抒己见,从多种渠道讲的不同的计算方法,这些方法最后又得到了大家的肯定。这样做不仅体现了学生自己学习的过程,更能扩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去探究新的知识。

三、让学生自己去动手

课堂教学教师应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动手画画、剪剪、拼拼、比比,通过自己摆弄和操作学具获取知识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一种重要形式。因此,一个概念、一个公式、一个难题都可以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去解决。

例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我先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木棒,引导学生按如下方法进行操作:

(1)6根木棒,每份3根,可分几份?

6根木棒,每份2根,可分几份?

学生边操作边回答,教师板书:

(2)7根木棒,每份3根,可分几份?余几根?

7根木棒,每份2根,可分几份?余几根?

学生边操作边回答,教师板书: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比较:(1)(2)两种分法有什么不同?让学生从实际操作中体会到,分东西往往有两种结果,一种是正好分完,另一种是分后有余,这个余下的数叫做余数。这样,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对余数的概念有了深刻的认识,同时,又培养额学生分析、比较、综合等逻辑思维能力。

四、让学生自己去小结

小结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少教师总爱自己小结,其实很多知识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小结,通过小结能及时反馈信息,了解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

例如:教学读数时,学完新知后,我说:“哪位同学能以‘我懂了……为开头。帮老师小结一下读书的方法。”“帮老师小结”这句话,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大家跃跃欲试,有的说,我懂了:读数应从高位开始读;有的说,我懂了,数的中间不管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0;有的说,我懂了,数的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这样小结,既达到了小结的目的,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

因此,只要教师在备课时多思考,精心创设,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究、去动手、去小结,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掘学生的聪明才智,培养学生的素质。

猜你喜欢

木棒主体作用探究性
挑小木棒(节选)
高中英语探究性学习的初步实践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
能量几个长度
如何发挥编辑的主体作用
发挥主体作用,加强高中数学复习的自主性
浅谈探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