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撒人文的阳光 让思维之花绽放
2016-05-14钟丽娟
钟丽娟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贯穿人文理念,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人生的真﹑善﹑美。促进语文课堂的最优化和学生思维的活跃,为学生创建美好精神家园。
【关键词】人文精神;语文教学;思维;精神家园
语文,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人文,可以理解为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而人文教育就是要将这些文化教育到人,从而起到陶冶人性﹑健全人格的作用。在语文教育中注重人文精神的构建有它自身的必要性。
首先:语文不是单纯的关于语言和文学或语言和文字的学科,而是“重要的文化载体”。
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学生通过学习语文,除了承担认识词了解语法等基本任务之外,还应“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其次:语文课程在所有的人文课程中具有较强的人文教育优势。一方面,与自然课程相比,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更与人文性有密切联系。散文,可以让你在缠绵悱恻中体会肝肠寸断的凄苦;戏剧,可以让你在曲折迂回中迭出动人心魄的震撼;诗歌,可以让你在含蓄凝练中读出超脱凡世的清远。这些文学中的文化在心灵的光盘上刻写语文的美妙,让人们感受到恒久,轻松和美妙。另一方面,就汉语言本身来说,它一直传播着中华民族古老而灿烂的文化,语言本身就具有“文化的”功能。因此,在语文教学的时候为学生创造一个人文教育的空间是非常必要的。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做到在教学中对他们施之人文关怀,帮助他们建立自由而开放的思维并构建美好的精神家园呢?
一、语文教育者应端正自身的教育理念
著名学者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孙绍振认为,现在的语文教学中,教材只是一部分,甚至是很小比重的一部分,相比之下,教师水平的提高更为艰巨。语文教育首先是育人教育,要改变我们的教育观﹑学生观,展开和学生心灵的对话。
刘京海在《成功教育》中指出:“过去的教育不是对学生的内在的动力系统不承认,就是抽象地承认,其外压式教育教学就是证明”。这里指出了过去的教育教学所存在的没有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态度的问题。就是要切实做到:学生能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老师要展开与学生的心灵对话和沟通,帮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进行自主性和体验性的学习。
二、在语文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利用情感教学,情境教学等方式提高学生认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教材中的范文。语文课文教学除了给予我们知识,还给我们传达了作者的人生思想,对生命和生活的感悟,世界观,以及对美的思考。一篇篇凝聚着作者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章如果经过老师在教学中积极恰当的引导,一定会对处于青春时期的学生们产生巨大的积极的影响力。
“人文学科是集中表现认为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它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叶郎《人文精神的坚守与呼唤》)。语文教科书中的丰富的思想内容和人文内容,社会生活和人生哲理,世界之美,人生之美,思辨之美,语言之美,都应该通过学生在听﹑说﹑读﹑写训练过程中,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贯穿到他们的精神世界。
三、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性思维,激励学生个性张扬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那么怎样能做好这一点呢?首先要树立人人成才的学生观,不因为成绩而去断定一个学生的未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平等﹑友好的环境中学习。要学会聆听﹑学会理解。“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要善于跟他们交心,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心灵,时刻不忘自己曾经也是一个孩子。因此拥有爱心是一个教师走向成熟和事业成功的护照”(苏霍姆林斯基)。其次,给学生留下充足的自主时间和思考时间,让他们进行研讨。我们应该给学生一个宽松的空间,培养学生感觉﹑知觉的敏锐准确﹑创造性思维的新鲜活跃﹑感情积累的深厚丰富﹑艺术想象的自由奔放﹑意志情感的坚定倔强等。例如在讲述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这一课时,就可以在课堂上留出充足的时间引导学生去想象景物的美,并让他们去描述自己心中所想象的画面。这样一来,学生的审美情趣得到很大提高,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也收获了美。再次,要完善评价制度,不能单纯以分数去评价学生。应该开展“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价”的多元评价机制。作为语文教育者,应该让学生沐浴阳光而不是脚踏荆棘。鼓励他们,引导他们,尊重他们。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叶郎《人文精神的坚守与呼唤》)语文教学中处处体现人文性,注重在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构建可以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勃勃生机;让学生心灵回归;让学生感受真善美的意境;让学生的思维之花在美好和谐的精神家园中沐浴着人文的阳光更好地绽放。
【参考文献】
[1]叶上雄主编.《中学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版
[2]陈安福.《中学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版
[3]叶郎.《人文精神的坚守与呼唤》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1.2
[4]朱中义.《怎样优化课堂人文环境》山西:语文教学通讯,2001.5
[5]岳建学,刘建启.《现实的语文教学离新课程究竟有多远》北京:中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