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实施探究性阅读的策略初探

2016-05-14李学勇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6年7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策略

李学勇

【摘 要】探究性阅读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确定研究主题进行探究的阅读学习活动。探究性阅读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来阅读,从而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一种阅读教学模式。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改进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探究阅读;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中,探究性阅读是阅读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有效地实施探究性阅读呢?

一、鼓励学生质疑,激发探究兴趣

问号是开启任何一门学问的钥匙。小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因此,实施探究性阅读要从鼓励学生学会质疑开始。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产生探究兴趣。首先,老师要鼓励学生敢疑。教师要鼓励大胆地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思想上尝试做到“三个不”:不从众,不唯书,不唯师;“四个敢于”:敢于否认教师,敢于否认教材,敢于否认古人名人,敢于否认自我、同伴。其次,要引导学生善疑。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问题,提出独特而又有思考性的问题,多问一问“为什么”,多问一问“怎么样”等。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中,班上就有学生提出文中前面写“我们趴在地上必须纹丝不动,咳嗽一声或者伸一下腿,都有可能被敌人发觉”,而课文后面却写到“我扭转头一看”,这是不是矛盾了,为什么?“我”与邱少云相隔这么近,为什么没烧着呢?这些问题本身就能激起学生探究阅读的兴趣,学生能提出这样的问题也是经过了一个探究性的阅读过程的结果。最后,要鼓励学生多疑。不仅要让学生从教材中质疑,还要鼓励学生走出书本,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大自然,从学习、生活多方面多角度地去观察、去思考、去质疑,从而培养其全面探究的兴趣。

二、训练学生思维,教给探究方法

思维能力是学生各种素质的核心。语文教学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必须注重训练学生思维,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探究性阅读。

要鼓励学生多思考。在学生的阅读中,要做到读思悟结合,每一次读就有每一次的目的,就要进行每一层次的思考、感悟。思考侧重于对字面内容的理解和归纳,感悟则侧重于对思想感情、表达方法的感受与领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多思考,做到读、思、悟的密切结合。这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基础,学生如果在阅读中不能独立思考,不会独立感悟,谈何探究?

要引导学生善于思考。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提出启发性的问题,问题的启发性在于能激起学生的思考,学生只有经过一定的思考才能得到解决。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质疑,另一方面根据学生的质疑加以归纳,梳理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如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极了》一文时,学生质疑后,我把问题归结为一个:“作者对父母的评价在认识上有什么变化?你的看法又是怎么样的?”学生就围绕这个问题探究阅读,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总结,学生从作者童年、少年、成年的不同认识中理解父母评价的作用和作者对父母的感激。老师要启发学生思考,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见解,还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训练其发散思维能力。

要教给学生探究方法。在探究性阅读中教师还要注意抓住学生智慧的火花,创新的闪光点激活学生的思维,要教给学生探究方法。探究学习可采取逆向思维方式,从问题出发,带着问题抓重点句,通过对重点句的读、思、悟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如教学《狱中联欢》时,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然后把“为什么在狱中也要联欢”和“在狱中怎样联欢”作为探究阅读主题,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当然也可采取顺向思维方式,让学生抓住重点句的阅读,去体会其内涵,揣摩表达效果,领悟表达方法。如在学习《泊船瓜洲》时,理解“绿”字的好处是个难点,也许多数人会从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用绿字入手,我却采用顺向思维方式,让学生充分地读,充分地吟,充分地想象,让学生说说自己从“绿”字中读出了什么,或想象到什么,然后引导学生试着换成“过”、“满”、“到”等字,通过比较朗读后,学生自然就明白了“绿”字的妙处。在教学采取哪种方式探究阅读,要根据具体内容和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把握。

三、加强探究实践,培养自主能力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基础,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加强探究实践。教师要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去探究,去思考,去感悟:自己读懂了什么,怎么读懂的,还想知道什么。对学生的疑难,教师要从加强探究实践的角度出发,尽量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探究学习,解决疑难,必要时适当点拨。笔者在教学《开国大典》时,有位细心的学生提出“为什么文中五次用到‘三十万人”。对这个问题,我没有直接向学生讲解,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首先让学生在文中找出这五个句子:① “……总数有三十万人。”②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③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④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⑤……三十万人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然后鼓励学生自己去读,去体会,去探究“为什么五次写到三十万人。”学生通过自读自悟,体会到两点:一方面是作者突出了开国典礼场面的壮观盛大。试想:三十万人一齐欢呼,一齐抬头,一齐脱帽,目光一齐投向……那场面是何等的盛大,何等的感染人心。另一方面三十万人一致性的动作反映了人们参加开国大典,为新中国的诞生感到同样的自豪与激动,有着同样高涨的激情。这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做法,比教师自己去分析讲解的效果更佳。

四、开展主题阅读,拓展探究空间

“阅读能力是读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语文学习靠的是厚积薄发,它要经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而我们在实践中广泛开展主题阅读学习活动。恰当结合教材,开展主题阅读。现在的教材都采用了主题阅读的编排办法,一个单元往往就是一个主题。我们在学习一个单元的时候,可以结合这个主题开展探究性阅读。如学习了“智慧故事”这个单元后,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智慧故事,并开展“智慧故事讲述比赛”活动,学生的兴趣很浓厚;在学习了“革命故事”后,鼓励学生去读革命英雄的故事,并写读后感,讲英雄的故事。学习了《草船借箭》后,鼓励学生去读三国故事,评三国英雄等,这样能有效地把探究性阅读从课内拓展到课外,更好地培养探究能力。结合时节,开展主题阅读。恰当地结合传统节日、季节等开展主题阅读,并注重从读学写,读后练写,能一举两得。如在中秋节来临之际,引导学生开展以“中秋”为主题的阅读活动,学生就可以广泛地去收集和阅读关于中秋的诗歌、散文、中秋故事、中秋的来历、中秋的习俗;积累描写中秋的好词佳句,然后再练习写“中秋”。

【参考文献】

[1]钱亚卫.《新课程:小学版》,2009(2):41-42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