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家清景在新春”

2016-05-14何梦清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6年7期

何梦清

【摘 要】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和杨巨源的《城东早春》,都是咏早春诗的名作,且都有写景有议论。两首诗用意相同,但着眼点和写法不同。本文就所写景物及所发议论之不同,对两首诗歌作对比赏析。

【关键词】《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城东早春》;对比赏析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杨巨源《城东早春》: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这两首诗都是咏早春诗的名作,有写景有议论。用意相同,但着眼点和写法不同。

韩诗首句从初春小雨入手,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准确地捕捉到了春雨的特点。第二句紧承前句,写草沾雨后的景色。以远看似有,近看却无,写出了春草刚刚发芽时,若有若无,稀疏,矮小的特点。“遥看近却无”的草色,是早春时节特有的,它柔嫩饱含水分,象征着大地回春,万物更新的欣欣生意。开头两句传神地描绘了早春之景,着眼于春雨贵如油、春草似有若无的特点。

而杨诗也敏锐地抓住了十分具有早春特色的景物“柳眼”来写,“绿柳才黄半未匀”。早春,柳树新萌,其色嫩黄,像人的眼睛,称为“柳眼”。早春时节,天气寒冷,还未见花。唯柳枝新叶冲寒而出,最早带来春的气息。韩诗将早春稀疏、矮小的小草芽化作遥看近却无的草色,清新脱俗。杨诗也别出心裁,没有笼统地写柳叶新生,而是抓住“才黄半未匀”的“柳眼”这一特征,写出了绿柳体现早春的新意。“才”“半”二字不仅暗示“早”,且把早春柳的风姿写得十分逼真,清新悦人。同是写早春之景,韩愈着眼于春雨和草色,杨巨源则着眼于柳眼,都是非常清丽的景色,都象征着大地回春,万物更新的欣欣生意,可谓是异曲同工。

对于各自笔下的早春之景,两位诗人都生发了自己的议论。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认为,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东西,比那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不知要胜过多少倍。至于为什么有这种看法,诗人在此止笔,没有再往下说,留给读者更多想象和思考的空间。我想,这大概是一种心理状态。严冬方尽、余寒犹厉,突然看到这美妙的草色,心头不由得又惊又喜。因为,“遥看近却无”的草色,是早春时节特有的,它象征着大地春回、万象更新的欣欣生意,看到这一片嫩绿,“杨柳堆烟”的繁华景象就可以展望了,所以是一年中的“春好处”。何况要是真的到了繁花似锦的三春时节,春色“满”城皆是,也就不稀罕了,而且彼时春天也快过去了,好景不长,反而引起人们的感慨,反不如春天到来时充满生意。像这样运用对比手法,与一般不同,这是一种加倍写法,为了突出早春的特征。

杨诗首句就写道“诗家清景在新春”。“诗家”不仅是指作者自己,而且是诗人的统称。“清”,这里既指早春景色本身的清新可爱,也指早春的环境清幽。但正是这清新的早春景色,才是诗家最喜爱的景色,也最能激发诗人的诗情。不说诗人爱新春的清景,却说诗家,这里含有只有诗家的清景在新春而别家的清景可能不在新春。像杜甫《丽人行》:“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这些富贵人家的丽人们不一定爱清景,她们看的春景不在新春,爱的当是三月浓艳的春色。

而诗家为什么喜欢新春清景呢?三四句“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很明确地告诉了我们。这里诗人笔锋一转,没有具体描绘春景,而是写百花盛开时京城的情景。上林苑繁花似锦,写景色的浓艳已极;游人如云,写环境之喧嚷如市。这两句是作者独自欣赏这早春之景而联想到将来春花繁盛之时的赏春盛况。用芳春的艳丽反衬早春的清新,以赏春的繁盛衬托个人郊游的宁静。言外之意,到那时赏春,夹杂在纷乱的人群中,人人都会赞美,已无新奇之处,更无春色独占之感了。

两首诗都是咏早春之佳作,且都选取极富代表性的景物描绘早春的特征。韩诗着眼于如酥的小雨,似有若无的草色,而杨诗着眼于才黄半未匀的柳眼,可以说都摄取到早春之魂。韩诗直接说“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对早春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但是理由很含蓄,没有明说,留给我们更多想象和思考的空间,意境更为深远。杨诗主要从环境空间上来谈“诗家清景在新春”,因为“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三春时节,游人如织,却不再有清景和诗意了。

(天津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