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教师评价体系对我国教师评价的启示

2016-05-14刘薇薇

教育界·下旬 2016年7期
关键词:教师评价启示问题

刘薇薇

【摘 要】教师评价的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本文总结了我国教师评价存在的问题,并从评价目的、评价方法、评价主体与评价内容四个方面对美国教师评价体系进行了分析,总结其成功经验,对改进我国教师评价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美国教师评价体系 教师评价 问题 启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明确指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教师是教育发展的关键。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教师是对学生产生最直接影响的角色。因此,在新一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师评价中,必须建立一套促进教师发展,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

一、教师评价的内涵

教师评价,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教学实践指导能力以及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指通过对教师素质及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行为表现状况进行测量,评判教师的素质水平和教育教学效果,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素质水平和教育教学效果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1]。教师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技能的提高,教师自我评价作为教师评价的重要方面,对教师的自我提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我国教师自我评价存在的问题

社会在不断发展,教育也必须与时俱进,教师的评价制度也在不断改进。教师评价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它对教师的成长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因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的教师评价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以奖惩性评价为主

目前,我国教师评价的目的偏重于奖惩性评价,即通过对教师以往工作的总结来对教师进行评价,进而做出相应的晋级、加薪、降级或解聘等决定。终结性评价,就是将评价结果作为教师是否具备奖励和惩罚的条件,并把对教师的奖励与惩罚、鉴定优劣作为教师评价最主要的目的。这是一种单纯运用利益驱动机制的自上而下的评价,难以得到所有教师的认可和积极的反应,更难以从根本上激励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发展水平,增强教育教学工作的内在动力。

(二)过于注重量化的教师评价方法

现阶段,在教师评价的方式上多以定量评价方法为主,忽略了定性评价。评价方式过于形式化或片面追求量化,倾向于用某种僵硬、外在的所谓客观尺度来衡量个性各异的人。评价标准大体统一,致使全校教师评价采用同一标准。教师评价方式,要采用教师自评、同行评价和学生评教等多种方式,并注重把教师的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2]。尽管定量评价能够大大降低教师评价的模糊性,增大评价结果的区分度,但是并非所有的因素都可以进行量化。可想而知,依据这样的教师评价方法,不能保证教师评价的有效性、准确性和科学性。

(三)缺乏多元性的评价主体

目前,在对教师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多以他人评价为主,主要是领导评价,而对于专家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以及家长评价、教师自我评价等都不重视,甚至没有提到日程上来。教师评价中的主体是学校领导,其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对教师进行评价,同行评价和专业性评价机构还没有发挥作用。另外,由于他评更多地依据对被评教师工作结果的考察而忽略了教师的工作过程,更注重教师的显性工作而忽略了教师的隐性工作,很难对教师的实际工作进行恰当公正的判断,结果是必然打击被评价教师的积极性,产生一系列的消极影响。

(四)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内容

现行教师评价指标过于狭窄,主要针对“德能勤绩”或“备教批辅考”进行评价,侧重于教师素质评价和教学输出性效能评价[3]。当前,学校普遍将学生在各种考试中所取得的成绩作为教师评价中最关键的指标。就目前评价内容来看,对同事的关系、与学生家长的关系、对学生的爱心等方面的评价较少[4]。我国教师评价内容还存在“一刀切”、单一化的评价,对不同的教师没有形成区分性的评价。

三、美国教师评价体系

(一)发展性的评价目的

教师评价的目的不仅是对教师工作的评定,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师评价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学技能,进而更好地教育学生,推动整个教育系统的发展。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 发展性评价体系逐步成为教师评价的中心体系,最终的目标是提高整个教育水平。在评价的过程中,评价的重心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教师的素质,凸显出以发展性为特征的评价理念。发展性教师评价理念的形成,要求转变传统的评价观念,把评价作为单纯监督教师教学成败和判断教师工作好坏的工具,走向教师评价双重目的的统一,即教师素质养成和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学质量提高的统一[5]。美国评价的重心放在促进教师积极参与增强责任心和发挥主体性上,放在评价双方的对话和沟通上,放在教师与教师、教师与管理者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上。

(二)多样性的评价方法

美国在教师评价研究中创新出多种不同的教师评价方式,主要有增值性评价方式、档案袋评价、个别化督导等。增值性评价方式是追踪学生每年获得的学业成就,由于是一种累计性的得分方式,更能精确地衡量学校或教师对于学生形成影响的程度[6]。档案袋评价,就是在一定时期内,教师通过反思与合作,建构和丰富起来的有关师生工作信息的系统收集,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学习进步[7]。档案袋是由教师本人创建的,每个教师可以依据自己的目标和兴趣建立不同的档案袋,它描述了教师的责任、专业和教学方面的成长。个别化督导与评价是运用个别差异的方法,对不同的教师群体通过不同的活动、程序和时间安排进行评价和指导[6]。个别化督导和评价实际上是一种区分性的评价,根据不同教师的实际需求和情况,考虑到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进而促进教师的发展。

(三)多元化的评价主体

美国的教师评价根据评价主体的不同,分为外部评价和内部评价。内部评价就是由学校自己掌握主动权来对教师的行为进行评价;外部评价就是由学校以外的人员来评价教师的行为,如政府、民间组织机构等。美国学校内部已形成一定的质量保证体系,其内部评价能为学校管理人员诊断学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进行校际比较提供参考信息,有利于学校提高创造力,使学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迅速自我调整,自我完善,发挥优势,形成自己的特色。在外部评价方面,美国教师评价是通过民间机构进行的[8]。在美国,拥有许多权威的评价机构和专家,因此,美国的外部评价对教师评价具有很大的影响。美国教师评价经过日积月累的实践,经验丰富,形成了科学的评价体系,具有完整的评价方案及明确的评价程序、评价周期和奖励方法。

(四)全面的评价内容

美国教师评价体系主要从教学效果、专业水平和个人品质等方面对教师进行评价,内容明确而细致。如为实现教育目标而设计教学;组织教学时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掌握学生需要和进步的信息并用于改进教学;帮助有特殊问题的学生向专家请教;掌握有关教学效果的信息并加以改进;与学生交流信息;采取多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对所教学科的理解程度;对时间、空间与设备的运用与组织;对教学与所教学科具有的热情;帮助学生发展积极的自我认识;课堂内学生的相互作用;履行专业职责;参与专业发展等[8]。 从美国教师的评价内容可以看出,其内容比较科学合理,实用性和操作性强,注重把教师评价内容和教师的身心发展及专业成长有机结合起来,评价内容更全面、更系统。

四、美国教师评价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一)教师评价要以教师的发展为目的

在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中,学校领导注重教师的未来发展,注重教师的个人价值、伦理价值和专业价值,注重长期的发展目标[9]。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为了促进教师个人的发展和满足学校的需要,而被评者在发展性教育评价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不断实现发展目标的过程[10]。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一种在评价过程中尊重教师的存在价值,尊重教师的独立性、能动性的评价。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教师评价应以教师的发展为最终目标。

(二)在教师评价方法和手段方面,注重科学性和多样性

教师评价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课堂观察、课堂绩效评定、学生学业成就、成长档案袋评价、学生/家长评价、同行评议/协助、教师自评/行动研究、纸笔测验/测试及问卷与面谈等[11]。教师评价方法要建立科学和多样性的教师评价方法和手段,使不同教师的个体都能得到科学、合理的评价。避免采用单一模式对所有教师进行评价,做到以教师的发展为本。要使教师评价达到客观和合理,必须注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

(三)在评价主体方面,进行多元主体的合理搭配

要实现教师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以教师的自我评价为主体,综合同行、行政人员、学生、家长、专家以及他人评价,依据多方面信息,对教师的教学与发展形成全面立体的印象,从而形成真实有效的价值判断[12]。在不同的教師评价方法与多元评价主体间进行合理搭配,为教师评价方法选择最适切的评价主体,就成了增强教师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提升其应用价值的关键。我国要充分发挥各项制度和政策的导向功能,形成推动教师自我评价的有效机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四)评价内容要合理全面

教师评价内容要具有全面性,不仅仅局限于教师教学考试成绩的考评。既考评教师教育教学的效果,也考评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教学行为以及教学方法;既考评教师的教学内容,也考评教师的职业道德[2]。教师评价内容除了具有全面性,还应根据不同的教师群体,用不同的准则、程序和时间来进行评价和指导。区分性教师评价制度正是整合了保证教学质量的要求和教师专业学习的要求双重目标,针对不同的教师,确定不同的发展目标,采用不同的方法,提供最适当的方式,使教师在最适合自己的成长环境中获得最佳的发展。因此,建构一个全面合理、灵活宽松、具有区分性的评价标准体系,才能更好地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才能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陈永明.教师教育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46-374.

[2]刘祖琼.我国中小学教师评价制度[J].台声(新视角),2006(01).

[3]吴麟麟,周西安,符永宏,等.发展性教师评价探微[J].教育发展研究,2003(04):169-172.

[4]梁红京.区分性教师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闫兵,魏宏聚.美国中小学教师评价的理解及启示[J].基础教育参考,2008(03).

[6]蔡敏,李艳.美国中小学教师评价的主要模式及特点[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6(04):28-32.

[7]刘朋.美国教师教学档案袋评定的基本理念及实施策略[J].基础教育参考,2004(Z1):18-21.

[8]徐绍琛,胡清祥.美国教师评价制度对提高成人教育质量的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07(03):124-126.

[9]朱淑霞.我国中小学教师评价问题浅议[J].当代教育科学,2003(18):50-51.

[10]张祥明.一种新的教师评价观:发展性教师评价[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1(01):22-25.

[11]刘彬,马永军.构建区分性教师评价体系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J].继续教育研究,2009(09):124-125.

[12]李润洲.发展性评价:教师评价的新理念[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2(06):53-55.

猜你喜欢

教师评价启示问题
促进学生课堂有效思考的几点做法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