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政教育路径探索

2016-05-14彭益全黄蓉宫佳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政教育

彭益全 黄蓉 宫佳

摘 要:文章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学习及生活等现状入手,从教育管理、资助育人等视角探讨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路径,旨在推动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科学化与精细化。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政教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07-0080-02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央16号文件),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维护学校和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1],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各族青年中的优秀代表,是促进民族地区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少数民族学生高等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具有特殊地位[2]。全面加强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对于培养少数民族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少数民族大学生现状分析

学校现有少数民族学生1281人,来自于40个民族。生源省份主要分布在贵州、新疆等31个省份。本次调查采用自填问卷法,回收有效问卷161份,数据采用SPSS17.0处理。样本基本构成情况见表1。

(一)思想政治素质

学校重视内地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政教育,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和反分裂斗争教育,坚决抵制“三股势力”和各种不良言行对学生的渗透影响,切实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学校少数民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和法制教育等效果显著,超过90%的学生对“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表示“有信心”,对“四个认同”和“三个离不开”有一定认识的为98.0%和100.0%,这表明少数民族学生对国家认同以及对于民族团结的理念认识明确。此外,99.0%的学生对宗教极端和暴力恐怖主义持反对态度,这说明学生具有良好的法制意识。

学生政治素质较高。调查显示,99.4%的学生均已入团,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7人,其中4人在本科阶段入党。未入党的共青团员中,77.8%的学生表示渴望加入中国共产党,这说明少数民族学生的入党积极性和思想觉悟较高。

(二)学习情况

为加强对少数民族班学生的指导和帮助,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校制定了《少数民族班学生学籍管理及学位授予暂行办法》,对少数民族班学生实行分类培养、因材施教。少数民族班学生的英语和数学课程单独编班上课,考核要求略有降低。在教学管理中,由专人全程跟踪少数民族班同学学业情况。

关于学业情况,72.7%的学生认为学习上有困难,这表明少数民族学生学业基础相对薄弱,学业状况欠佳。尽管如此,关于“是否赞同学校降低培养标准”的问卷调查显示,61.0%的少数民族学生持反对意见,这表明学生愿意平等地接受教育和考核,对学习有着较高的期望。

(三)日常生活情况

学校实行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混合住宿制,少数民族学生的日常生活情况与汉族学生无明显差异。少数民族学生社团活动参与率较高,其中经常参加社团活动的学生达40.4%,偶尔参加社团活动的学生达56.5%。在人际交往上,经常与各民族同学交流的占72.0%,偶尔交流的占28.0%,这说明各族学生之间的包容性、融合度越来越高。

后勤服务方面,学校于2004年设立民族餐厅,专门聘请少数民族厨师,开设新疆籍少数民族专用窗口。此外,每年投入20余万元用于清真餐厅新疆窗口的补助,充分满足了少数民族学生的需求。学校对少数民族学生无独立的校园网管理限制措施,调查显示,经常使用网络资源或偶尔使用的学生比例分别为68.9%和28.6%。

二、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路径

(一)健全管理机构,保障师资配备

学校成立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分管领导牵头,担任领导小组组长,由其他校领导担任副组长,由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

结合少数民族学生单独编班的课程,学校配备专职教师,做好英语和数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成立民族学生事务办公室,校院两级共配备相关管理人员和专职辅导员三十余人,重点做好少数民族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此外,新疆内学办每年派1名专职教师协助做好相关工作,这有助于更好地贯彻落实相关民族政策,合力促进少数民族学生的培养工作。积极组织开展对思政教育工作的研究、调查,根据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及学生思想变化,探讨改进思政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举措。

(二)完善网络教育平台,重视民族文化交流

学校重视少数民族学生工作平台建设,主动适应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信息化、多样化的挑战,努力占领网上思想政治工作阵地,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建设。借助QQ群、微信群等新媒体渠道,加强师生互动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财富。学校注重校园人文环境的建设,成立民族文化传播协会等学生组织,开展各类民族文化展示活动,在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的同时,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促进了各民族学生的交流与团结,提高了校园环境的文化品位,增强了育人氛围。

(三)加强助困工作,实现资助育人

学校重视对少数民族学生的资助工作,出台多项针对性制度,为少数民族学生在校期间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保障。很多来自偏远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家庭经济困难,从“家庭月平均收入”的数据来看,学生家庭月平均收入在2500元以下的比例达62.0%,高于5000元的仅为5.0%。其中,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和藏族等学生家庭月平均收入整体偏低,学校也采取了相应的补助措施。

多渠道解决少数民族学生经济困难问题,把实际问题与思想问题的解决结合起来。由于少数民族多数家庭经济状况不佳,因此思政教育工作者在开展工作时要结合实际,了解并掌握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使其安心学习。目前学校少数民族学生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706人,其中特殊困难学生有339人,2014年共有16人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资助金额8万元;474人获得国家助学金,资助金额为147.9万元,学校助学金100%覆盖所有家庭经济困难的少数民族学生。

(四)结合学生特点,拓展育人渠道

全面加强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是培养少数民族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新形势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在工作实践之中须本着“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的原则来进一步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及综合能力,注重对少数民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主题教育类活动时,在积极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与正确的民族观的同时,还应增强其适应新形势下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3]。

少数民族学生在成长环境、思想作风、学习态度、心理素质、基础教育背景等方面均有其自身特点,在肯定其优势的同时要充分研究和认识少数民族学生特点中的不利因素,使加强少数民族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4]。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分类培养,因材施教”的原则,通过一系列举措,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按时毕业,努力提高学生的毕业率与学位授予率。2014届267名少数民族毕业生中,毕业率和学位授予率均为98.5%。加强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工作,重视挖掘和发挥优秀学生典型示范作用。学校重视少数民族学生的团结教育工作,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校、院组织的主题教育、社会实践等活动,加强各少数民族学生之间的交流融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宗教观与价值观。

三、展望

目前,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政教育发展良好,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一些来自偏远山区、牧区的少数民族学生文化基础和思政教育基础相对薄弱,与其他学生存在一定差异。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协调配合不够,尚未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少数民族学生往往对民族关系、民族问题等相对敏感一些,对关系到国家社会全局的热点问题的理性认识与分析能力则有所欠缺。少部分少数民族学生缺乏开放包容心态,过多地在意本民族的传统习俗、宗教等能否得到他人的尊重。此外,少数民族教育工作管理办法主要参照普通高校本科管理模式,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待加强。

结合以上问题,学校需要继续加强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队伍建设及教育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准确把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动态,维护校园和谐稳定。将来,随着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进一步科学化和精细化,学校将有效推动学生成长成才及少数民族地区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坤,仲帅.优化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德育环境的路径探

析[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3,(6).

[2]耿亚军.创新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维模式

和路径[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2).

[3]卢凯.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对策

[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4).

[4]刘一.加强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构建和谐

校园[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5).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政教育
关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调查研究
做好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宗教工作的几点思考
做好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宗教工作的几点思考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新媒体视域下少数民族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
考试焦虑量表在少数民族大学生中的试测报告
Sarason考试焦虑量表在少数民族大学生中的适用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