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生“自主学”和“学会学”
2016-05-14朱崇珏
朱崇珏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3-0158-01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了解学情是一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必须以了解学生为前提和依据。了解学情就要做到,一是要了解学生己经具备的历史知识,因为新知识的获得需要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作基础;二是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规律及特点。
单纯依靠历史教科书教学,学生往往会感到枯燥、乏味,而结合地方实际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就能够较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学习效果。教师在设计研究性学习方案时,首先要设计一个好的情境,有了新颖、有趣的情境,就可以让学生在这一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去探讨。例如,在教学《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时,我考虑到我所任教的学校位于14个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的连云港市,所以,在课前我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了让学生搜集资料来了解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这一学习形式。
操作过程中,收集资料的学生分两个小组,第一组借助书籍、报纸、杂志、网络、通讯工具等媒体工具,了解和查找相关资料,并做好摘录;第二组则走向田野乡间,到村里的老人中间去收集实物资料,了解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这两组形式,让学生自行操作,激发了学生参与探究的热情,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主动地进行思考,生活化的任务型教学活动不仅能很好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的能力;而身边的实际变化,还可以让学生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同时,此活动的时间控制比较灵活,可以根据课堂的实际适当调整调查活动的时间,较大程度地优化了课堂的时间安排,学生在搜集资料过程中还能够学到史料搜集整理的一般方法,这一活动还能够较好地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教学生“自己学”,教学生“学会学”,只有这样,才符合学习的旨义。
(作者单位:江苏省安峰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