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6-05-14杨德碧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6年7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参与提问

杨德碧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性因素。那么,如何切实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本文从教师备课、课堂提问、学生参与、课堂训练几方面并结合教学实例进行了总结,以期取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目标;提问;参与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4-0038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通过有效的教学行为和策略,使学生获得了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衡量有效教学的标尺。课改专家崔允漷博士曾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笔者所任教的学校学生完全是农民工子女,学生的总体素质较差,视野狭窄,缺乏学习语文的兴趣,认为学与不学一个样,甚至只要离开学校就完全不碰书本,基本不谈课外阅读。因此,生源情况就对语文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如何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如何切实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到写作能力的训练,笔者都特别注重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尝试与实践。在此,笔者想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一、钻研教材,充分备课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教师要有强烈的目标意识,要设定明确而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有效的语文教学应该在研透教材的基础上,从学生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精心选择、合理取舍教学内容,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对于学生已经会的和学生能自己学会的内容果断舍弃;对于那些即使教了学生也学不会的可暂时不教,留待将来教。语文教材中每篇课文的知识点都很丰富,如果一堂课的教学目标贪多求全,面面俱到,其结果就是蜻蜓点水,不能落到实处。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出发点,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终点。在教学之前,我们必须充分研究学情,教学才能真正体现因材施教、因学定教,才能设计出具有实际效益的课堂教学。例如,教学《背影》时,针对笔者所在学校农民工子女的实际情况,语文基础薄弱,家庭教育缺失,父母关系淡漠,叛逆心强等特点。笔者制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习本文朴实自然的语言;2. 能力目标: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特征、选择最佳角度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3. 情感目标:感受文中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深厚感情。意在通过这样的目标,学习本文抓住某一角度描写人物的方法,提高记叙描写人物的写作能力,又能感受文中父子间的深情,反观自己父母,深刻反思自己言行,让学生知道感恩父母,努力进取。这样的教学目标是明确的、集中的、可测的,针对性强,可有效提高教学效益。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1. 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叶圣陶先生提出“可否自始即不多讲,而以提问与指点代替多讲。”以提问和指点替代多讲,这对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艺术性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一是要丢弃繁琐的理性说教,不要滔滔不绝地在讲台上唱“独角戏”。二是要整合问题设计,留下本课的重中之重,教学才能省时高效。如何有效提问呢?首先,教师需要深入文本,把握教材内容,设计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学完《皇帝的新装》提问:“假如皇帝发现自己上当受骗,他会如何对待两个骗子?如何对待大臣和说真话的小孩?”这样的提问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能加深学生对课文主题的理解,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其次,提出的问题应精简扼要,有明确的出发点和针对性,这样可避免学生因问题太大或太深奥而无所适从。如《阿长与山海经》的问题设计:人的感情并不是一尘不变的,孩童的情感变化更甚成人,在本文中,作者对阿长的情感有哪些变化呢?请在文中找出这些表现情感变化的词语。再次,课堂提问要深入浅出、化难为易、难易适中。对于笔者所在学校农民工子女来说,他们认知水平总体普遍偏低,所提问题一定与他们的认知能力相吻合。如《范进中举》一文中描写了怎样的社会环境这一问题,可从浅处提问:范进中举前后,众乡邻、胡屠户及张乡绅的态度有何不同?通过引导学生对比,就会较容易地理解当时世态炎凉的社会环境了。这种深题浅问的方法,可以化难为易,学生能做到问有所答、学有所得。这样的课堂提问也才更有效。

2. 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增强语文教学的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借助网络,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比如,借助背景音乐配乐朗诵来训练学生朗读能力可使朗诵效果会更加明显;播放有关历史影像可激起学生的阅读情感。如教学《土地的誓言》时,播放南京大屠杀的一些资料,学生能很快进入情境,引起情感共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但利用多媒体教学要把握好“度”,适可而止,如果被课件牵着鼻子走,那就成无效教学了。

三、学生的有效参与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保障

首先,让学生做好有效的课前预习。“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尤其是农民工子女由于父母忙于生计,学习自觉性差,更要把好预习这个关口,把它当成一项“前置作业”来完成。比如,词语的积累是语文学习的基础,生难字词应让学生自己查工具书理解掌握,上课只需要检查训练即可。通过对语言文字理解与应用的扎扎实实的积累,可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其次,预习时必须要让学生充分阅读文本,就像于永正老师说的那样,“书不读熟不开讲”。如何才是做到有效的课前预习?教师要把好检查关,检查预习能发现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的难点及存在的盲点等,便于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重难点,也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供了保障。通过这种教学的互动,教师可以带着问题教,学生可以带着问题学。

为了课堂教学更有效,教师要做好“减”法:首先大多数课文内容学生自己能够读懂,教学时要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摈弃那种事无巨细、从头讲到尾的做法,减少教师上课讲的时间,增加学生自主学习讨论的时间,让学生多一些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些体验成功的快乐,使课堂更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促使学生不断掌握学习方法,逐步从“学会”到“会学”,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越大,课堂教学的有效度就越大。比如,笔者在文言文教学时通常会采取这样的做法:先让学生自主译读,读出自己翻译的现代汉语语句,找出不会解释的字词以及翻译不通顺的地方,然后再进行小组合作质疑解难,小组再把疑难之处提出来,全班同学解决,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点拨和明确重点字词,最后再进行学生翻译接龙,通译全文。学完之后,还让学生自己对文言词语进行归纳整理,结合以前学的文言词语形成知识的前后勾连,加强积累。整个翻译及整理的过程基本上是交给学生来完成,教师只是有效指导,既避免了传统意义上的字字落实的串讲法,又调动了学生的有效参与,学生的收获也是实实在在的。

四、通过科学适当的言语训练提升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语文课堂教学,听、说、读、写等能力的训练应该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提到“训练”一词,似乎就与应试教育联系在了一起,但是,笔者以为如果语文教学不进行适当的言语训练活动,那么就难以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有教师的科学的“训”、学生有效的“练”,语文教学才会有“质”的保障,学生的语文能力与语文素养才能有“质”的提升。教师要找准文本中语言文字的训练点,积累语言,丰富情感。当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尤其要重视“写”的训练。“写”是一项集思维、表达于一体的语文活动,可以促成学生多方面的发展。例如,某一个词语的造句,某一个句式的仿写,某一段落的模写,或者某种修辞手法、写作手法的训练,都可以让学生的言语、思维与情感同构共生,从而达到语文教学由阅读到写作的有效提升。如,笔者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造句写段,教学《桥之美》时,让学生运用文中的学到的审美知识看图写片段作文。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诸如此类的课堂训练,能够巩固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从而提升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永恒话题,更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现需要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必须立足于课堂学生的实际,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语文,实现有效的、高质量的互动。语文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探索、实践、反思,才能更好地发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贵州省贵阳市第三十六中学 550000)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教学参与提问
提问机制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课堂的运用
让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教学
“合”乐而“不为”
初中化学课堂个性化有效提问策略
谈谈提问在高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
“参与”北约军演的UFO
关于有效思品课堂的几点思考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