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英语交际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16-05-14任冬花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6年7期
关键词:反思实践策略

任冬花

摘要:交际是英语教学的目的和手段。英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使得英语的交际性功能越来越成为教学改革的重点。本文主要立足于七年级英语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交际教学的一点经验和体会,并从交际教学的理论依据、遵循的原则、采取的策略,以及在实践中运用的多种教学方式等方面阐述了交际教学的应用及效果,同时对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也进行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英语交际教学;策略;方式;实践;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4-0034

一、引言

随着英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英语的交际性功能越来越成为教学改革的重点。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死板地讲授语言规律,然后让学生按其规律生搬硬套。这种教学方法不但乏味,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而且将语言抽象化,使学生的语言交际意识淡薄,课堂缺乏趣味和活力,费时较多,收效较差,难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突出语言的交际性原则,实现语言的交际性目标,把语言的交际性功能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思想感情交流的过程,学生只有在比较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才能更好地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其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熟练运用英语的目的。因此,在交际中学习语言是最佳途径之一。

在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学生的个人因素、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方法、语言环境等多种影响学生提高交际能力的因素。学生的主观努力固然重要,但从教师的角度来说,能否以正确的思想和方法来教育学生,引导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具有关键作用。下面以七年级英语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为例,谈谈笔者在初中英语交际教学中的一些经验和做法。

二、交际教学的策略

有效的英语交际教学,首先,要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原则,依据教材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使课堂教学情景化、生活化,吸引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交流和合作学习来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其次,要运用交际教学的相关策略。

1. 接触策略。在相对真实的情景中开展包含多种语言形式的交际活动。

2. 范例练习策略。从课本对话中选取个别语法内容进行模拟练习,不断重复,并根据语言规则造出大量的句子来,通常使用自然的问答对话方式。

3. 自由表达思想策略。提供情景,让学生用所学的语言形式自由表达思想,最终形成作文。

根据英语交际教学的理论原则和策略,英语教学要为学生设置运用语言的环境,通过总结大量的交际性活动以掌握语言规律,鼓励学生在交际活动中实践,从而达到学习语言的目的。

三、组织交际活动的主要方式

1. Pair work。教师把全班学生分别配对,两人一组同时活动。课文中的对话、句型、语言点练习以及问题讨论等活动都可以采用这种形式。

2. Group work。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活动,通常是4至5人一组。这种形式适用于多角色的对话、讨论等活动。

Pair work和Group work最大的优点是适合大班教学。它们能为学生提供比较多的讲英语的机会,能使所有学生都参与活动,使害羞的、怕开口的学生也愿意、敢于讲英语。这两种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语言实践的机会,而且提供了合作的机会,学生可以取长补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同时可以活跃气氛,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实施交际活动的主要方式

在课堂活动中,我们可以创造一种需要交流的情景,使交际活动以信息互补为基础,使部分学生拥有某种信息,而另外一些学生有获得这些信息的愿望,这样就有了互相交谈和问答的理由与需求。笔者对教材中的对话和课文内容以及部分语言规则都进行了合理的建构,设计出各种不同形式的信息互补活动。

1. 达成共识的活动。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建议或计划,让学生分组自由讨论,最后各组成员取得一致的意见。这种交流活动能使学生自由运用语言、发表意见。这种活动也体现了新课改中提倡的任务型教学模式。

2. 转换信息的活动。这种活动是语言的输入和输出之间的相互转化。通过语言告知学生执行某种任务指令,要求他们在不展示指令的情况下,完成这个任务指令。例如,给一组学生提供种树的步骤指令,然后要求这组学生在不展示指令的情况下,通过表演,让班上其他同学说出种树的步骤。这样,其他同学必须通过观察动作、运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说出指令。教材中许多材料都可通过从指令到表演、从表演到指令的信息转换活动进行练习。

3. 交际游戏的活动。交际游戏活动多种多样,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和掌握语言。例如,教师拿一张图片,让学生在不看图片的情况下通过向教师提问猜测图片上的内容。这种活动也可以小组活动的形式进行,小组中一位学生手拿图片或设想一个情景,让其他同学猜测。

4. 个人信息交流的活动。学生配对或分组活动,交流个人有关生活、兴趣、经历等信息。以“你最喜爱的事物、歌曲……”为例:第一步,将学生配对或分组;第二步,教师给每个学生发一张调查表,要求每个学生通过向组内另一学生提问填写调查表;第三步,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通过提问及学生向全班汇报的方式进行反馈。

5.讲述故事的活动。这种活动是把课文分成两部分或几部分,要求每位学生只看其中的一部分,然后要求他们通过向组内其他同学提问完成整个故事。教材中的课文都可用于这种形式的口头交流活动。

6. 角色扮演的活动。这种活动就是设想一种情景,如购物、安排晚会等,在这样的情景中,让学生扮演一个角色进行模拟交际训练。课文中的对话可采用控制性角色扮演活动进行练习。练习完课文对话之后,可让学生编排相似的对话进行扩展训练。

7. 用对话方式开展语法教学。采用对话方式教学语言知识点和语法,不仅让学生学得生动、有趣,而且能够使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加深对知识点和语法的理解与记忆。例如,在教学“favorite”一词的用法时,笔者采用了以下方法:

T: What fruit do you like best?

S1: I like apples best.

T: Good! That means your favorite fruit is apples. Whats your favorite fruit?

S1: My favorite fruit is apples.

T: His favorite fruit is apples. What about you, S2?

S2: I...

经过几轮对话后,笔者又设置了一些情景,让学生运用“favorite”短语编写对话,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8. 采访活动串联各个话题。在复习七年级英语第一册课本内容时,笔者变枯燥的课本复习为活动练习。学生以记者采访的形式,把学到的语言知识运用到实际交际中。根据课本话题,分别请每个小组选一至两名学生扮演记者,其余同学均为被采访者进行现场采访。每个学生被采访的内容不同,有介绍自己家庭的,有介绍个人喜好的,有介绍学校的,也有记者介绍采访群众的。在采访活动中覆盖了整册课本的topics。活动形式新颖有趣,既是对学生口语能力的锻炼,也是对课本话题作文的复习。学生都积极参与,教学效果良好。

实践证明,交际性的英语课堂教学活动是有效的,学生取得的进步明显。这是因为交际教学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这种方式消除了师生之间的交流障碍,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有更多的参与和合作的机会,可以互相帮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练习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不仅掌握了基本的语法知识,而且得到了更多的实践机会,提高了听、说等运用语言的技能,学生学得轻松,课堂显得生动。其次是由于有意义的交际性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学习和社会实际,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并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使学生有话可说,从根本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五、对交际教学的实践反思

1. 完成一些交际任务需要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从短期效果看,在同等的时间内有可能通过其他方式帮助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因此,教师如何更新观念,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如何正确处理能力培养和考试成绩的关系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2. 英语交际活动的系统性和延续性难以把握。比如,交际活动的难易程度、交际活动的衔接等问题。

3. 学生自身素质参差不齐,加之本身缺乏课外学习英语的环境和氛围,如何将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拓展到课外、如何将这种交际能力转化为长效的学习能力,都值得笔者和同行们的深入探讨与研究。

4. 交际教学对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要求较高,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本身要加强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总之,英语交际教学是一种有效且实用的方法,我们应该积极地学习和运用,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才仁.英语教学交际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2] 章兼中,俞红珍.英语教育心理学[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2000.

[3] 王 蔷.英语教师行为研究——从理论到实践[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松树镇九年制学校 733000)

猜你喜欢

反思实践策略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