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背景下舟山物流金融人才培养探讨

2016-05-14颜宏亮

中国水运 2016年7期
关键词:协同创新

颜宏亮

摘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物流金融人才队伍,是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持续推进的保证。随着舟山海洋经济产业转型升级,各金融机构纷纷进入,但从业人员总量不足、专业物流金融人才缺乏、人才培育开发不足等问题,成为制约舟山物流金融服务水平提升的瓶颈。因此,建议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大高层次物流金融人才引进的政策扶持力度、完善地方物流金融人才培养方案、建立校企协同创新物流金融人才培养模式,从而为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提供物流金融人才保障。

关键词:江海联运;物流金融人才;协同创新

中图分类号:U6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6)07-0022-02

舟山作为统筹长江经济带江海联运服务的核心区域,还存在着金融和信息服务能力比较薄弱、陆海统筹发展体制有待创新等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需要在发展建设过程中不断加以解决。因此,随着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的持续推进,需要舟山物流金融服务持续跟进。而建设一支高素质物流金融人才队伍,是提升舟山物流金融服务持续、快速发展的需要,也是加快推进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的重要保障。

1 舟山物流金融服务的发展现状

随着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的加快推进,舟山群岛新区物流金融服务的规模不断加大,层次也有所提升,与以往相比,主要发生了以下变化:

1.1 各金融机构不断向舟山群岛新区集聚

2015年以来,舟山市政府围绕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积极引进各类金融机构,鼓励银行、证券、保险、融资租赁等金融机构积极创新江海金融服务产品,为舟山海洋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同时,舟山群岛新区凭借自身的区位和政策优势,主动承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辐射,为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不断进驻舟山创造条件。截止到2015年末,舟山有各类金融机构86家。

1.2 物流金融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物流金融是指在供应链业务活动中,运用金融工具使物流产生价值增值的融资活动。是由物流企业和金融相关机构联合起来为需求方企业提供物流结算业务、物流融资业务、物流金融技术支持业务、物流金融客服业务、物流金融政策资源匹配等运作活动。目前,舟山金融机构已经推出存货质押融资、信用贷款、保证保险贷款、仓单质押融资、支付清算、基金理财等专项物流金融服务。根据国务院对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国际物流岛、大宗商品储运中转加工交易中心的战略定位,舟山群岛新区的金融机构在已经推出的专项物流金融服务的基础上,还积极开办了港航物流金融业务,并重点推广围绕核心物流企业、覆盖供应链上下游的供应链融资产品,以满足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中涉及的加工、仓储、流通、交易等各个环节的融资、结算、汇兑等多元化的物流金融需求。

2 舟山物流金融人才培养难以满足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需求

随着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的不断提速,舟山物流金融人才需求也发生明显变化,但目前相关人才培养的实际状况难以满足这种变化,具体表现为:

2.1 金融从业人员数量不足

虽然近年来整个舟山金融业从业人员均持续增加,截至2015年末,金融从业人员数8016人,但舟山金融从业人员占就业总人数的比例较低。金融从业人员占全市就业总人数仅为1%左右。与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相关的大量生产企业、商贸企业与物流企业在短期内,难以招聘到能够胜任物流结算业务、物流融资业务、物流金融技术支持业务、物流金融客服业务、物流金融政策资源匹配等物流金融岗位的合适对口人才,物流金融相关人才短缺问题比较突出。

2.2 物流金融人才层次较低

舟山金融从业人员的90%以上为柜面服务人员,只具备较为基础的金融知识和操作技能。而金融机构从业人员主要在本地金融机构之间流动,即使新进入舟山设立机构的商业银行在开展物流金融服务时,也主要从本地银行从业人员中吸纳管理层和员工,很少从外地引入专业的物流金融人才,导致舟山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结构相对固化,缺少既具备专业金融知识,又熟悉物流产业融资特点的金融人才,高层次物流金融人才更是稀缺。

2.3 物流金融人才培育滞后

通过笔者调查发现,目前物流金融学科及人才培养在舟山较为薄弱。一是舟山高校金融专业设置缺位。舟山群岛新区拥有2所本科院校,2所高职院校,高等院校数量少,各个学校普遍缺乏金融专业的设置。同时,舟山只有2所高校设置了物流专业,但物流专业的开设课程中,只有金融知识的浅显普及,缺乏对金融知识和相关应用技能的专门培训。企业在用人时发现,金融专业的学生缺乏物流技能的应用能力,物流专业的学生缺乏金融知识的应用能力;二是物流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滞后。本地的高等院校比较注重传统物流人才培养管理面和作业面的能力,而忽视了多种技能协调整合能力的培养,在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背景下,对物流金融人才培养的知识单元设计既要求全面性,又要求专业性,特别是要满足江海联运服务体系中加工、仓储、流通、交易等各个环节的物流金融服务需求。

3 江海联运背景下舟山物流金融人才培养的改善途径

建设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是舟山群岛新区对接融入国家战略加快发展的突破口,更是国家确立长江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与连接纽带的现实需要。而物流金融人才是舟山建设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引领长江经济带转型升级、建立舟山自由贸易岛的基础与保障。因此,要针对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对物流金融人才的迫切需求,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大物流金融人才引进与培养的力度,为舟山群岛新区建设江海联运服务中心提供智力支持。

3.1 加大物流金融人才政策扶持力度

一是建议实施高级物流金融人才引进工程。舟山市政府已经实施了高级人才的引进措施,如提供创业资金、人才公寓、安排配偶就业、子女人学等优惠政策。建议在此基础之上由市政府牵头,采取更加优惠和有吸引力的政策措施,面向全球引进高级物流金融人才。要充分利用建设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的契机,为各类物流金融人才提供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二是要探索建立地方政府与金融机构间的物流金融人才交流培养制度,不但要鼓励和支持市内各金融机构之间物流金融人才的流动,还要鼓励优秀物流金融人才到地方政府任职,既为物流金融人才提供发展空间,也有利于提高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的物流金融管理能力。

3.2 完善地方物流金融人才培养方案

舟山地方院校应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物流金融人才需求,制定立足于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需求的培养方案。物流金融人才培养所需的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应针对新的需求做出动态调整。课程设置要与当前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相适应,重点培养具有专业职业技能协调整合能力的人才(见表1)。

3.3 建立校企协同创新物流金融人才培养模式

协同创新是指物流金融人才培养模式的确定应由学校、企业、政府来共同制定完成。学校、企业、政府合作的物流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学校办学的理念转变,办学理念由管理到经营;技能训练由实训到实践;办学模式由合作到整体。首先,将学校视为一个特殊“企业”精心经营,学生具备学生、员工双重身份;其次,学生通过实训中心的模拟训练后,再进入实践,积累实际生产工作经验,将学校的技能训练从模拟水平提高到真实水平;最后,通过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内容,从而实现教育教学从虚拟到模拟到真实的零过渡。学校、企业、政府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还实现了学生训练的三个转变。训练水平由技能到技术的转变;训练方法由模拟到真实的转变;训练角色由学生到员工的转变。因此,要通过建立校企协同创新物流金融人才培养模式,为舟山综合保税区、中国(舟山)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投资基金等与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相关的重要平台和机构,定制化培养高技能应用型物流金融人才。

猜你喜欢

协同创新
基于区域创新环境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影响因素研究
我国高校协同创新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
基于协同创新的电子信息类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高职教育与区域产业发展协同创新研究
高职院校与企业协同专业建设新机制的实践探索
高职院校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的保障措施研究
云服务环境下的高校协同创新研究
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高校脑科学人才培养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