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朱熹道德思想研究论文述评(2005—2014)

2016-05-14时名早李士金

关键词:述评朱熹

时名早 李士金

摘 要:2005-20014年学界所发表之朱熹道德思想论文数量很多而质量明显下降,大多数朱子道德教育思想论文是联系实际谈启示意义,但沿袭前人成果较多,无多新意。其中只有刘克兵、朱汉民文章所论为朱子关于知识与道德关系的认识,研究细致翔实,较有价值;陈延斌文章专门提出朱子的“儿童道德养成教育思想”,围绕论题进行论述,有学术价值和意义;萧仕平文章对朱子诚信术语之解释视角独特,联系国外理论阐释朱子诚信思想对当代社会道德建设有一定的学术价值;陈苏珍所论朱子善恶观有自己体会,论述质量较好。

关键词:朱熹;道德思想;述评

中图分类号:B24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7-0094-02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研究朱子道德思想论文开始增加,其直接的影响则是80年代初期发表的张善城的《朱熹的道德修养论》和周德昌的《朱熹的德育理论和方法》两篇文章。2000年到2004年朱子道德思想研究论文已经达到9篇左右,而2005年到2014年学界发表的朱子道德思想研究论文,数量大增,从我们具体考察之近60篇论文可知,重复前人研究成果现象较为严重,而出色者并不是太多,本文对有一定学术价值的作具体评述,其他重复性、堆砌别人成果的文章就不再分析。

张成权的《朱熹道德伦理学说建构初探》[1]一文所说的几个环节是朱子生平事迹中的重要环节,诸多著述都论及这些问题,从这些环节切实论述朱子道德伦理学说的形成很有学术意义。文章对朱子已发未发之说进行解析,学界有许多专著加以论述,本文所论未超出前人范围。文本所论主要内容是:朱子的已发未发说;朱子的穷理论;朱子的心论;朱子的阴阳变化性命之说;朱子关于人生学问的博和约的关系;朱子的博文和约礼的关系;朱子关于立志学圣贤的论述;朱子论圣贤气象;朱子论尊德性与道问学;朱子论知行关系;朱子论操存涵养;朱子论天理人欲。上述论题在陈来的《朱子哲学研究》中均有辩证精细的分析。

吴凡明的《诚与信—体用的分疏与统合——朱熹诚信思想的理论建构》[2]认为,现代话语系统中的“诚信”含义与朱子思想中的“诚信”概念不同。前者是指“一种个人德行或社会道德”,后者则把诚和信作为两个不同的“伦理”范畴。诚属于天理论的哲学体系,是道德的形上本体,信则是属于人伦日用的范畴,是诚体之用。本文质量比较而言尚好。

鄢建江的《朱熹〈大学章句〉道德教育理论的当代启示》[3]专论朱子《大学章句》中的道德教育思想。作者对于《大学章句》中的道德教育理论作出了考察和分析,根据学界研究朱子伦理道德教育的思想概念,引用一些《大学章句》的文字加以解说,并能联系当代公民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以讨论,有参考价值。

刘佩芝、冯会明在的《朱熹的德育思想及其启示》[4]一文所论述内容为学界前人多所研讨的话题,但具体论述条理颇为明晰,观点较为中肯,语言表达亦实在可观。对所引证资料,归纳分析,简洁明了,文风平实,效果较好。

高志东的《对朱熹“明天理,灭人欲”道德修养论的历史分析》[5]一文综合了学界陈说,但观点正确,有意义。文章引用资料认为朱子的“明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修养论,是针对南宋社会统治危机的现实提出的,也是学界前人陈说。但此观点有意义价值,真正的思想家的理论无一不是时代精神的体现,必然与其所生活的时代背景密切关联。

毛勤勇的《从形而上至道德本位的论证——朱熹社会思想探微》[6]一文提出了关于朱子理气关系说和人性学说。作者承认学界的流行观念:陈持历史进步观,朱持历史退化观。从直接争论的内容来看,这当然不错。然实际上是误解朱子历史观。历史观的进步与退化不可以其对于王朝评价的先后加以评判。朱子的历史观是客观辩证深刻的。后文对于朱子与陈亮的王霸义利之争的评述偏向对朱子的肯定,大体不错。

刘克兵、朱汉民的《朱熹思想体系中的知识与道德》[7]一文主要观点是:朱熹重视和突出了知识意义及其独立性的同时,指出了知识是道德的必要前提,也强调了道德对知识的范导意义与知识的道德指向。这些观点前人已有讨论。本文论述的即是知识与道德的关系,用朱子等前贤的话语来说就是“道问学”与“尊德性”的关系。本文资料翔实,层次分明,论述细致,语言流畅,是一篇很有价值的论文。

崔雪茹的《朱熹的德性伦理思想》[8]一文把朱子的道德伦理思想改为“德性伦理思想”,这样与前人文章的论题在字面上就有了差异,这是中国学界的一个普遍的现象。“重德轻欲”“治国德性”都是变化词句的产物,前者属于朱子“存天理、灭人欲”论题的范畴,后者实际上是朱子论为政以德的论题。本文引文出处具体清晰,其所论为学界前人多有论述。

黄富峰的《朱熹的道德认识论》[9]一文,其具体内容诸如天理人欲、理气关系、格物致知、主敬、省察、知行关系等等,都是学界讨论甚多之课题,然文章作者有一定理论素养,喜欢用名词术语组织文字,语言表达有新意。

王敬华的《朱熹的道德修养论及其德育启示》[10]一文主要论题是朱子“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所云“自我修养的重要方法”即学界所常说的一些方法,亦是总结学界资料、联系实际也引他人联系现实情况的文字叙述之,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毛长娟的《略论朱熹的德育思想及其意义》[11]一文论述了“明人伦”的道德教育目的、“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教育目标、道德修养的方法、对当代道德教育的启示和作用等方面,综合并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陈延斌的《简论朱熹的儿童道德养成教育思想》[12]核心内容为学界以前论著研讨过,如“教以人伦”是其道德养成教育的核心内容,通过实践和训练使儿童“学眼前事”。本文特点是专门提出“儿童道德养成教育思想”的问题,围绕此论题进行论述,目的在于为当代社会未成年人之道德建设提供借鉴。本文行文实在,对传播圣贤思想有学术价值和意义。

萧仕平的《两种道德要求的分疏和转换——朱熹的“诚”、“信”之别及其对当代诚信道德建设的启示》[13]一文论述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解析朱子诚、信的不同含义,并与法理学家富勒所说的“愿望的道德”和“义务的道德”作比附,认为朱子的诚即是愿望的道德,信即是义务的道德;二是从朱子诚信观念出发联系当前社会诚信道德建设工作,揭示其当代价值和意义。文章对于朱子诚信的解释有独特视角,虽然未必完全符合朱子诚信的本意,但其富有现实意义则毋庸置疑。从朱子论诚信言,学界前人论之甚多,本文并无新意;从联系国外理论阐释朱子诚信并联系当代社会道德建设言则本文有自己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毕新英的《朱熹教育思想对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启示》[14]一文乃是根据学界朱子教育思想资料联系实际加工而成。在30多年来朱子伦理教育研究论文中,此文联系实际最多,内容最丰富,个性最强,但作者对于朱子教育思想并无真正研究,只是借此话头联系职业院校学生教育工作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庄梅兰的《朱熹知行统一德育方法及其对高校德育的启示》[15]一文所论亦为学界讨论很多之话题。所引朱子关于知行关系的文字比较全面,论述也比较周密详细,文字表达较好,联系实际谈高校德育工作则有积极意义。

吕宜倩的《朱熹道德教育思想研究综述(2000-2012)》[16]对于学界朱子道德教育思想研究的论文进行了分析、综合,并对这些文章作出了合理的分类,作出了一个较为全面的综述。本文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也对后人研究朱熹德育思想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姚进生的《朱熹的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17]一文所论述之朱子道德教育思想内容亦是综合学界前人观点,如所谓“理一元论哲学”“形上学”“心性论”“理想的人格”“变化气质”“修养论”等等。联系实际论述朱子德育思想的当代价值,对当今我国社会的德育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通观全篇,语言表达尚可观,所引文献准确,反映了作者严谨的文风。

陈苏珍的《朱熹善恶观的德育内涵及现代价值》[18]一文所论亦是学界前人已经多所论述,然本文论述有自己体会,行文亦可观,所引文献均有具体出处页码,总体论述质量较高。

本阶段所论朱子道德思想研究论文接近60篇。比较学界前人研究成果,此时期学界所发表之朱子道德思想论文数量最多而质量明显下降。此期朱子道德思想研究论文大多联系实际谈启示意义,但沿袭前人成果较多,无多新意,其中也有些有价值之作,如刘克兵、朱汉民文章所论为朱子关于知识与道德关系的认识,前人虽有论述,但不够全面,该文研究细致翔实,较有价值;陈延斌文章专门提出朱子的“儿童道德养成教育思想”,围绕论题进行论述,有其学术价值和意义;萧仕平文章对朱子诚信术语之解释视角独特,联系国外理论阐释朱子诚信思想对当代社会道德建设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毕新英文章在30多年来朱子伦理教育研究论文中,联系实际最多。吕宜倩的综述文章对学界朱子道德教育思想研究的论文作出综述,然作为唯一的综述文章有一定的参考意义;陈苏珍所论朱子善恶观学界多有论述,本文也有自己体会,论述质量较好。

——————————

参考文献:

〔1〕张成权.朱熹道德伦理学说建构初探.合肥学院学报,2005,(1).

〔2〕吴凡明.诚与信—体用的分疏与统合——朱熹诚信思想的理论建构.天府新纶,2005,(3).

〔3〕鄢建江.朱熹《大学章句》道德教育理论的当代启示.伦理学研究,2006,(4).

〔4〕刘佩芝,冯会明.朱熹的德育思想及其启示.江西社会科学,2006,(12).

〔5〕高志东.对朱熹“明天理,灭人欲”道德修养论的历史分析.哈尔滨学院学报,2007,(11).

〔6〕毛勤勇.从形而上至道德本位的论证——朱熹社会思想探微.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4).

〔7〕刘克兵,朱汉民.朱熹思想体系中的知识与道德.湖南大学学报,2008,(4).

〔8〕崔雪茹.朱熹的德性伦理思想.理论与现代化,2008,(6).

〔9〕黄富峰.朱熹的道德认识论.齐鲁学刊,2009,(6).

〔10〕王敬华.朱熹的道德修养论及其德育启示.湖北社会科学,2009,(7).

〔11〕毛长娟.略论朱熹的德育思想及其意义.中州大学学报,2010,(2).

〔12〕陈延斌.简论朱熹的儿童道德养成教育思想.武林学刊,2010,(5).

〔13〕萧仕平.两种道德要求的分疏和转换——朱熹的“诚”、“信”之别及其对当代诚信道德建设的启示.道德与文明,2010,(6).

〔14〕毕新英.朱熹教育思想对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启示.职业教育研究,2012,(7).

〔15〕庄梅兰.朱熹知行统一德育方法及其对高校德育的启示.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16〕吕宜倩.朱熹道德教育思想研究综述(2000-2012).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4).

〔17〕姚进生.朱熹的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3,(9).

〔18〕陈苏珍.朱熹善恶观的德育内涵及现代价值.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5).

(责任编辑 徐阳)

猜你喜欢

述评朱熹
YAU’S UNIFORMIZATION CONJECTURE FOR MANIFOLDS WITH NON-MAXIMAL VOLUME GROWTH∗
EnglishReadingTeachingBasedonSchemaTheory
关于法学视角下的服务型政府建设探析
近十年来中国城镇化发展的研究述评
论朱熹诗歌的冲雅之风
国内三十年语码转换研究述评
诗歌里的低诉,苍凉中的守望
国内科技投入研究现状简评
“朱子深衣”与朱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