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贴秋膘”损健康
2016-05-14常怡勇
常怡勇
民间自古就有“夏天过后无病三分虚”的说法,依照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贴秋膘”原理,秋冬需要进补。经历了漫长的酷热夏季,人体消耗比较大,秋季适当进补(包括食补和药补)能够恢复和调节各脏器机能,达到养生目的。但专家提醒,若乱补、猛补、急补,则可能事与愿违。
进补前先调理胃肠功能
夏天人们食用生冷食品较多,脾胃功能较弱,立秋后如果突然大量进食补品,会骤然加重脾胃负担,使长期处于疲弱的消化器官不能承受,即“虚不受补”,导致消化器官功能紊乱,出现胸闷、腹胀、厌食、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因此,进补前要先调节胃肠功能。特别是以下三类人。
脾虚患者。表现为食少腹胀、食欲不振、肢体倦怠、乏力、时有腹泻、面色萎黄,这些人进补前不妨适度吃点健脾和胃的食物,以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如茯苓饼、芡实、山药、豇豆、小米等。食粥能和胃、补脾、润燥。因此,若用上述食物煮粥食用,疗效更佳。
胃火旺盛者。夏天平素嗜食辛辣火锅、油腻烧烤等食品的人,日久易化热生火,积热于肠胃,表现为胃中灼热、喜食冷饮、口臭、便秘等。这些人进补前一定要注意清胃中之火,多摄入些苦瓜、黄瓜、冬瓜、苦菜、苦丁茶等,待胃火退后再进补。
老年人及儿童。由于消化能力较弱,胃中常有积滞宿食,表现为食欲不振或食后腹胀。因此,在进补前应注重消食和胃,不妨适量吃些山楂、白萝卜等消食、健脾、和胃的食物,症状严重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保和丸、香砂养胃丸等。
秋补不是简单的“以肉补肉”
初秋白天天气依然较热,白天与晚上温差较大,在早晨或夜间温度较低时易着凉,患上风热夹滞感冒,常表现为有汗、流黄涕、咳嗽、咽喉肿痛、大便干等。加上食用过多高蛋白、高营养食物,尤其是油炸食品,肠中水分不足,造成食积、便秘,进而引起反复的肺及呼吸道感染。
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大便结集会使病毒长时间滞留腑肠,容易感冒,使病情反复和加重。贴秋膘并不是简单的“以肉补肉”,而是应均衡“进补”。包括豆类、蛋、奶等食品,补充足够的优质蛋白。蔬菜也不能少,不同的蔬菜能充分补充不同的营养。
严禁不分虚实的乱补
中医的原则是“虚则补之”,不是虚症不能补。而虚症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进补才能有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
气虚常见症候有精神倦怠、语声低微、易出虚汗、舌淡苔白、脉虚无力等。气虚当益气,进补可选用人参蜂王浆、补中益气丸、西洋参、黄芪、党参、山药等。
血虚常见症候有面色萎黄、唇甲苍白、头晕心悸、健忘失眠、手足发麻、舌质淡、脉细无力等。血虚当补血,进补可选用十全大补丸、归脾丸、当归、阿胶、龙眼肉等。
阴虚常见症候有潮热盗汗、五心灼热、口燥咽干、干咳少痰、眼目干涩、舌红少苔等。阴虚当滋阴,可选用大补阴丸、参杞蜂王浆、六味地黄丸、银耳、鳖甲、麦冬、沙参、黑芝麻等。
阳虚常见症候有面色皑白、四肢不温、阳痿早泄、纳少便溏、舌淡嫩、脉微细等。阳虚当壮阳,进补可选用金匮肾气丸、鹿茸口服液、龟苓膏、鹿茸、紫河车、蛤蚧、冬虫夏草、杜仲等药物。
保健养生虽然不像治病那样有严格的要求,但应将用膳对象分为偏寒、偏热两大类。偏寒者畏寒喜热,手足不热,口淡涎多,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舌质淡脉沉细。偏热者则手足心热,口干、口苦、口臭,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红。根据“寒则热之,热则寒之”的原则选择补品,若不辨寒热妄投药膳,则容易导致“火上加火”。
巧选补品代替品
昂贵的传统食品,如燕窝、鱼翅之类,其实并无奇特的治疗作用,也不是最好的补品。而红薯、洋葱等常见食品却有值得重视的食疗价值。切勿以贵贱来分高低,选择补品应以实用为滋补原则。
研究证明,燕窝、鱼翅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其中的胶原蛋白有美容养颜和安神作用,孕妇食用不但能防止妊娠纹,还有保胎的作用。而猪蹄、蹄筋和银耳也有相似的作用,如果喜欢吃肉,换成猪蹄、蹄筋就可以,如果喜欢吃素,换成银耳即可。鲍鱼的主要营养成分也是蛋白质,其中的球蛋白有提高免疫力的功效。我们平常所喝的牛奶中,每100克就含有十几克的免疫球蛋白,如果想用鲍鱼补充球蛋白的话,可用牛奶代替。海参的主要营养成分也是蛋白质,特别是含白蛋白比较高,如果想用海参补充白蛋白质,用鸡蛋代替就可以。虫草的主要功效是滋阴润肺补肾,提高免疫力,而价格只有几元钱一斤的枸杞具有同样的效果,山药也有补肾的作用,二者都可替代虫草进补。
秋补也要防肥胖
秋季是进补的季节,也是容易发胖的季节,肥胖者更应注意减肥。到了秋天,天气转凉,人们的味觉增强,食欲大振,饮食会不知不觉地过量,使热量的摄入大大增加;再加上气候宜人,使人睡眠充足,汗液减少。此外,为了迎接寒冷冬季的到来,人体还会积极地储存御寒的脂肪。因此,身体摄取的热量多于散发的热量。人们稍不小心,体重就会增加,这对于本来就肥胖的人来说更是一种威胁。因此,肥胖者秋季更应注意减肥。
首先,应注意饮食的调节,多吃一些低热量的减肥食物,如赤小豆、萝卜、竹笋、薏米、海带、蘑菇等;其次,在秋季还应注意提高热量的消耗,有计划地增加活动,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润燥比“贴秋膘”更重要
秋天,天气渐渐转凉,人们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口、鼻、皮肤等部位的干燥感,这就是秋燥。故秋天应吃有生津养阴滋润多汁的食品,少吃辛辣、煎炸食品。宜食清润甘酸和寒凉的食物,寒凉能清热,甘味食物的性质滋腻,有缓急、和中、补益作用,酸味食物有收敛、生津、止渴等作用。
同时,中医认为,肺与秋气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应多吃有润肺生津作用的食品,如百合、莲子、山药、藕、平菇、番茄等。除了少数阳虚体质者外,不要过多食用温热的食物或药物,如羊肉、狗肉、人参、鹿茸、肉桂等,否则极易加重秋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