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再论电视影音本体要素

2016-05-14额尔德尼其其格奇乌拉

新媒体研究 2016年8期
关键词:语态影音本体

额尔德尼其其格 奇乌拉

摘 要 基于分析目前的电视研究,提出了笔者的观点,电视的影音传播方式在新媒体时代有了更大的发展,因此,新媒体时代电视研究应当回归到电视的影音本体上,深入研究影像和声音符号,以及相关叙事,才会有电视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关键词 电视;影像;声音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6)08-0007-02

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打破了媒体间的差别、也打破了传播方式之间的差别。学界和业界都在探索不同媒体不同的生存和发展的策略。在这纷繁复杂的现状中,笔者认为有必要重新探讨电视媒体的影音本体,对于电视的健康有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2014年第十届金鹰节的互联盛典颁奖晚会,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诠释了媒体融合的融洽氛围。从刚开始媒体间相互排斥到媒体间融合的融洽氛围,新的媒体时代真正到来。渠道、平台、形式的多样化,很多不可能成为可能。优质的电视内容将会成为电视媒体最大的优势,因此,研究电视表现的基本语言,视听符号和叙事的研究才是电视的核心研究所在,也是“以不变应万变”的核心竞争力。电视的符号学和叙事学层面的研究起步比较早,但是都不够深入。加上新的技术和平台,也有必要重新审视电视符号和叙事。比如:前面提到的金鹰节互联盛典中首次使用了源于互联网的“弹幕”,在现场直播中与观众互动的大量的评论在电视屏幕上飘过。这不仅是一种新的互动形式,还是一种字幕符号在电视屏幕上一种新的展现方式。

电视研究有广度,缺乏深度。能够解决问题的具体研究更加少,这也说明业界和学界的一种脱离。“今天的大学倾向于更看重那些叫做新媒介的东西,将其视为文化的高端领域,因而也更值得研究。”另一方面,“实际上,电影和电视研究过去30多年里最重要的成就是离开‘宏大(甚至是‘媒介)这一层面的抽象研究(这和离开理论是不一样的),转向电影和电视是如何与文本和日常生活的节奏交合的这样一些问题。”笔者认为电视研究应着眼自己的本体研究,并且深入下去将会对电视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不变应万变”,媒体形态多样化的今天,“电视是否会消亡”这一论点,已经基本有共识,即不会消亡。电视只要抓住自己的本体,不被网络媒体所裹挟,才可以有很好的发展,否则变成网络媒体的“跟屁虫”,失去自身多年来打造的公信力和主流地位,失去忠实的受众,这才是电视面临的重大危机。因为在20世纪末电视发展的黄金期,中国电视培养了大量的忠实观众,他们依然具备稳定的电视收视习惯。在2013年12月21日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发布的“新传播形态下的中国受众”调查结果中,电视是中国民众接触频率最高的媒体,每周平均6.29天,并且电视在受众心目中的可信度最高,量化值为7.50(1~10分量表)。随着受众媒介消费形态的多样化,在海量的网络信息中,受众接触所需要信息的难度提高,毫无帮助地放任受众自己选择本身是一个不负责任的行为,这也恰恰是电视发展的机遇。

电视的本体,亘古不变的是它的表现手法,即影像和声音。

1 影像要素

影像作为主要的电视表现手段,从符号学和叙事学的角度深入研究其规律,是电视本体研究的一个重要维度。影像作为一种视觉符号,应具备来自于符号学意义上的能指与所指的功能,相关研究在美国和港台地区比较多。阿瑟·伯格认为:“在将符号学应用于电视研究时,我们应该注重该媒介‘符号的功能层面,它与符号的传递有所不同。由此可知,电视最值得探讨的是该媒介所使用的摄像机镜头类别。”他将景别的所指与能指、摄像机操作方式和剪辑方式的所指和能指做了部分总结,从而深入分析其表达的意义。推镜头的能指是“推进”,所指是“注意、集中”。台湾学者王泰俐在研究电视新闻感官主义时,就从新闻内容、新闻形式以及新闻叙事3个方面进行了实证研究,其中新闻形式就涉及到了新闻视觉文本,并且从电视文本中列举出具有感官主义的影像镜头以及编辑技巧。新媒体时代出现了各种形式的影像表达,比如微信公众号“一条”“二更”等。作为影像表达的“前辈”,电视从业者更多关注了网络媒体,谈论更多的是如何应对新媒体的挑战,如何生存等宏大问题,却忽略了电视表现手法的核心——如何用影像来传达信息。这种忽略本体研究本身就是电视研究丧失自信的表现。用画面语言来传达信息,通过影像来完成叙事,国内学者对此问题的研究大部分集中于电影,而电视符号叙事的研究较少。笔者认为电视节目的符号学分析,有助于拓展电视影像的表现力。其中包括电视文本的程式化、重要影像符号的能指以及所指(意义)、电视媒介的技术手段对电视文本的影响、影像符号所涉及的意识形态以及社会学的问题等。

2 声音要素

电视新闻节目的声音要素主要以语言为主,包括解说词和同期声。对于解说词和同期声的语态研究比较少。如:当前电视语态主要存在的问题有“迟钝木讷、含糊其辞、空洞无物、干瘪无文”笔者认为电视语态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语调语气语速上的播音腔,不够质朴,修饰的痕迹过于明显,感觉在读,不是在说,这一点从凤凰卫视和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语态比较中可见一斑。2013年1月1号开始《焦点访谈》改版,除了播出时间增长之外,语态上发生了很大改变。但笔者认为就改版后的第一期节目为例,有些矫枉过正,从一个严肃的新闻评论节目变成了“一切很美好”式的民生新闻节目。如何保持一种客观质朴的语态是当下中国电视新闻面临的重要问题。

电视新闻节目中采访对象的语态也经常出现被记者修饰过的痕迹,即采访被摆拍。从这一角度分析,要解决问题可以从以下2个方面入手。

1)记者要提高采访技巧。采访技巧中包含很多人际传播技巧,面对摄像机如何营造轻松、客观的交谈环境,使被采访对象自然、真实表达自己的观点。而这方面出现的最大的问题是记者在采访的时候,总想得到预先想好的答案,于是采访过程中会有一些暗示,这些暗示影响了被采访者的真实

想法。

2)提高全民的媒介素养。首先让每个人从观念上正确认识媒介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这样的观念在当下中国社会还没有形成,于是媒体时常处于一种比较尴尬的地位,一方面,各种公共服务部门对媒体是敬而远之,表现出尽可能不招惹,即便记者找上门,也要以索取“介绍信”或者“领导负责”这样的理由拒绝采访。另一方面,公众遇到问题无法解决,最后想到媒体报道。久而久之媒体扮演着解决问题的角色,现在很多地方台的民生新闻栏目就扮演着这样的角色。

“新媒体、媒介融合、网络媒体”等关键词高频率地进入研究领域,作为研究者时常感到无所适从。今天的科学研究虽不能达到完全的为学术而学术,但独立的思考却很有必要,也非常缺乏。电视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优势,即除了影音之外还有良好的受众收视习惯、受众的信任,家庭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通过进一步研究电视受众,使电视新闻影像和声音的表达更符合观众的口味,成为观众“理性、亲切的朋友”,而不能总是“说着套话空话、时不时不说话”,或者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导致“不了解自己”的“奇怪朋友”。只有学界和业界深入研究电视媒体影音本体要素,具备了独立性,新技术的发展都会为电视所用,电视不会失去自我,迷失自我,才会有电视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林恩·斯皮格.电视的下一季?[M]//电视研究读本.张斌,译.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531,534.

[2]阿瑟·伯格.媒介分析技巧[M].3版.李德刚,何玉,董洁,等,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27.

[3]弗雷德·舒克,约翰·拉森,约翰·德·塔尔西奥.电视现场制作与报道[M].5版.雷蔚真,贾明锐,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4]陆小华.一个创意十足的跨文化影像传播事件——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对中国大型电视活动传播的启示[J].传媒观察家,2012(9):47.

[5]周勇.从观念到表述——对当前中国电视新闻语态的批判性分析[J].现代传播,2005(4):133-134.

猜你喜欢

语态影音本体
眼睛是“本体”
动词的时态与语态题这样得高分
影音
一种新型水平移动式折叠手术床
影音
影音
动词的时态、语态
Care about the virtue moral education
影音月历
时态与语态专项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