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疗效及对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
2016-05-14杨少辉赵逸斌
杨少辉 赵逸斌
[摘要] 目的 研究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手术效果及对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 方法 将2012年6月~2014年9月住院治疗的80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开腹手术组(对照组),每组各40例,比较两组反映术后恢复情况的各项指标及调节性T细胞术前术后的变化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 腹腔镜组的CD4+、CD4+/CD8+水平术后3 d、术后7 d较术后1 d逐渐升高,术后7 d接近术前水平,而对照组CD4+、CD4+/CD8+术后3 d、术后7 d与术后1 d基本一致,未见明显变化,且分别显著低于腹腔镜组(P<0.05)。腹腔镜组术中失血量较少,显著少于对照组,腹腔镜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早,肛门排气时间快,术后疼痛轻,住院时间短(P<0.05)。腹腔镜组的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5.0% vs 30.0%,P<0.05)。 结论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手术效果确切,患者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且通过对患者调节性T细胞的检测,证实该手术方法对患者的机体的免疫功能影响较小,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调节性T细胞;并发症;免疫功能
[中图分类号] R73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6)08-0015-03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居各类癌症死亡首位,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升高。开腹手术是治疗胃癌早期的常用方法之一,但缺点较多,创伤大。腹腔镜手术自问世以来,具有创伤小、患者痛苦少、术后恢复快及对免疫功能影响小等明显的微创优势,逐步成为治疗胃癌的理想的手术方式[1-8]。
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细胞)是人体内存在的一类功能独特的T淋巴细胞亚群,包括CD4+、CD8+两大类,其参与了自身免疫性疾病、移植免疫、肿瘤免疫等免疫活动[9-14]。Treg细胞以其独特的免疫抑制作用,在胃癌的免疫逃逸、转移迁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影响着人体抗肿瘤免疫应答以及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研究表明[15-19],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免疫功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免疫功能进一步受到抑制,可能会增加肿瘤扩散的机会,因此,对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的调节性T细胞进行分析,对保护胃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2年6月~2014年9月在我科行胃癌手术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均经病理证实,术前均无放化疗史,未发现远处转移,排除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以及意识障碍者,且均无精神疾病,Karnofsky评分均>80分,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38~76岁,平均(54.3±6.3)岁,其中胃底贲门癌20例,胃窦癌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对照组(开腹手术组),每组各40例,两组胃癌患者术前的性别、平均年龄、体质指数、肿瘤TNM分期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检查前所有入选患者或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手术方法
1.2.1 腹腔镜组 腹腔镜组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以D2站淋巴结清扫为标准,行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先在脐下置入10 mm Trocar作为观察孔,行腹腔镜探查。在左肋缘下腋前线置入10 mm Trocar,在左、右锁骨中线与脐上3 cm交汇处、右肋缘下腋前线分别置入5 mm Trocar作为操作孔。使用超声刀阻断胃周静脉血液循环,沿横结肠切断网膜,切断胃网膜右动、静脉,清除相应淋巴结。此后,游离胃网膜右血管、肝总动脉、肝固有动脉、门静脉及胆总管。将空肠经结肠前拉出腹腔外,距Treitz韧带下12~15 cm 行胃肠吻合。术后冲洗腹腔置引流管。
1.2.2 对照组 对照组行开腹手术。全麻后取上腹正中切口以常规D2术式程序进行操作。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保持引流通畅,维持水电解质酸碱代谢平衡。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1.3 检测指标
于术前及术后1 d、3 d、7 d分别取患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3~5 mL进行检测,肝素抗凝后,采用德国Mihenyi MACS Quant Analyzer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的水平。均由资深检验人员进行检测及计数,尽量避免误差。
1.4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术中的失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疼痛评分(VAS评分)、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及比较。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其中对计量资料组间差异应用t检验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调节性T细胞的比较
两组调节性T细胞CD4+及CD4+/CD8+术后1 d分别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但CD8+术前术后变化不显著(P>0.05)。腹腔镜组的CD4+、CD4+/CD8+水平术后3 d、术后7 d较术后1 d逐渐升高,术后7 d接近术前水平,而对照组CD4+、CD4+/CD8+术后3 d、术后7 d与术后1 d基本一致,未见明显变化,且分别显著低于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反映术后恢复情况各项观察指标比较
纳入本研究的所有患者术中无一例死亡,术后病理检查均提示切缘阴性。腹腔镜组术中失血量较少,显著少于对照组,腹腔镜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早、肛门排气时间快、术后疼痛轻、住院时间短,上述各项指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32、16.625、13.236、2.629、3.523,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腹腔镜组术后无一例发生吻合口瘘、切口感染、肠梗阻,其并发症发生率5.0%,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合计达30.0%,腹腔镜组的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78,P<0.05),见表3。
3 讨论
胃癌手术解剖结构复杂、解剖层面多、淋巴清除范围广,开腹手术具有一定难度,且创伤较大。而腹腔镜手术对所需位置进行视野放大,取得更加清晰的手术视野。腹腔镜可清晰观察到各解剖平面、病灶部位、神经等结构及血管走行,有利于病灶的彻底切除及淋巴结的彻底清扫。由于腹腔镜手术对机体损伤小,手术切口小,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表现为肛门排气时间缩短),患者疼痛轻,术后在短时间内恢复基本的生活能力,明显缩短了住院时间,使患者得以早日出院。本研究结果证实,腹腔镜组的失血量(123.0±36.9)mL、下床活动时间(72.82±10.38 )h,肛门排气时间(48.20±16.30)h、VAS(2.70±0.60)分,住院时间(8.2±1.2)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毛新彦等[7]报道的观点是一致的,且本研究结果同时证实,腹腔镜组的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5.0% vs 30.0%,P<0.05),说明腹腔镜组胃癌根治术较传统开腹手术可以减少出血量、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并发症少,且可以缩短住院时间。
研究发现,机体免疫功能与调节性T细胞参与的细胞免疫密切相关。调节性T细胞亚群可分为CD4+(辅助性T细胞)和CD8+(抑制性T细胞)两个亚群。正常情况下,两个细胞亚群保持动态平衡,而在机体应激状态时,这种平衡会被打破,CD4+/CD8+的比例也随之发生变化。T细胞亚群相关的 CD4+、CD8+、CD4+/CD8+能直接反映胃癌患者术后的免疫功能水平。胃癌根治术为创伤性手术,可致患者免疫功能下降,而研究证实,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与胃癌根治术后的转移、种植、复发、扩散密切相关。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常伴有免疫功能低下,而T细胞亚群在细胞免疫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本研究旨在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腹胃癌根治术的调节性T细胞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腹腔镜组的CD4+、CD4+/CD8+水平术后3 d、术后7 d较术后1 d逐渐升高,术后7 d接近术前水平,而对照组分别显著低于腹腔镜组(P<0.05),说明通过对胃癌患者调节性T细胞的检测,证实该手术方法对患者的机体的免疫功能影响较小,与相关研究报道的观点是一致的[20-21]。严建宇等[22]比较32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观察组)及32例开腹胃癌根治术(对照组)患者T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结果证实,观察组术后7 d CD4+T细胞较对照组显著降低,CD8+T细胞及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影响小。
综上,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手术效果确切,患者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且通过对患者调节性T细胞的检测,证实该手术方法对患者的机体的免疫功能影响较小,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夏铭,杨廷旭,王伟,等. 胃癌患者T细胞亚群变化的临床意义[J]. 临床医学,2009,29(1):105-106.
[2] 张连舫. 腹腔镜与开腹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特征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18):1407-1408.
[3] 张建军,刘耀刚,杨志忠,等. 两种胃癌根治术对患者术后恢复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分析[J]. 中国医学创新,2013, 10(7):107-108.
[4] 危少华,李保磊,李伟,等.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机体全身炎性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J].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2(6):869-870.
[5] 许威,刘宏斌,韩晓鹏,等.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高龄患者免疫功能及近期疗效的影响[J].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3,16(9):744-745.
[6] 赵庆洪,鲁明,张弛,等.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与开放性胃癌根治术的对比研究[J]. 临床肿瘤学杂志,2010,15(5):438-440.
[7] 毛新彦,张克伟. 腹腔镜、开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免疫功能比较[J]. 山东医药,2009,49(38):77-78.
[8] 刘江文,孙琳,仝德峰,等. 进展期胃癌腹腔镜辅助与开腹胃癌根治术对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功能影响的对比研究[J].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4,21(10):1232-1236.
[9] 叶文,刘诗富,聂爱俐. 胃癌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水平变化的比较分析[J]. 福建医药杂志,2015,37(1):62-63.
[10] Ohtani H,Tamamori Y,Noguchi K,et al. A meta 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that compared laparoscopy assisted and open distal gastrectomy for early gastric cancer[J]. J Gastrointest Surg,2010,14(6):958-964.
[11] Kim YW,Baik YH,Yun YH,et al. Improved quality of lifeoutcomes after laparoscopy assisted distal gastrectomy for earlygastric cancer:Results of a prospectire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 An Surg,2008,248(5):721-727.
[12] Tinoco RC,Tinoco AC,E1.Kadre LJ,et al. Laparoscopic gastrectomy for gastric cancer[J]. Surg Laparosc Endosc Percutan Tech,2009,19(5):384-387.
[13] Ralph C,Elkord E,Burr DJ,et al. Modulation of lymphocyte regnlation for cancer therapy:A phase Ⅱ trial of tremelimumab in advanced gastric and 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J]. Clin Cancer Res,2010,16(5):1662.
[14] 黄灵,杜义安,俞鹏飞.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与开腹胃癌根治术对机体炎性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2015,53(7):25-28.
[15] 郑民华,藏路.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现状[J]. 腹腔镜外科杂志,2010,15(3):161-163.
[16] 黄鹤,武健,梁林虎,等. 腹腔镜辅助和开腹在早期远端胃癌根治术临床疗效的初步比较[J]. 浙江临床医学,2011,1(13):12-14.
[17] 彭家群. 调节性T细胞与胃癌关系的研究进展[J]. 临床外科杂志,2012,20(9):674-675.
[18] 陆宏伟,张亚飞,吉鸿,等. 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与安全性[J].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5,22(3):317-320
[19] 张小风,张筱骅. 腹腔镜与开腹胃癌根治术对机体炎性反应和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J]. 浙江创伤外科,2015, 20(5):844-845.
[20] 叶文,刘诗富,聂爱俐. 胃癌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T 细胞亚群(CD3+、CD4+、CD8+)及NK(CD16+CD56+)细胞表达水平的比较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2014,30(36):169-170.
[21] 凌博凡,侯茜,陈玉超,等. 调节性T细胞在胃癌中的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2015,21(3):426-427.
[22] 严建宇,陈伦牮,杨钦清,等.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T细胞亚群及CRP、IL-6表达水平的影响[J].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13,22(7):595-596.
(收稿日期:2015-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