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略读课文教学之“略”的探索

2016-05-14朱月玲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6年8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朱月玲

【摘 要】自201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精读”“略读”要求的十多年来,关于“精读”与“略读”的讨论与实践一直在进行着,“精读课”与“略读课”到底不同在哪里。“略读课”到底要怎么上的问题依然困惑着不少教师。本文笔者从“筛选内容,有的放矢”“依托导语,凸显重点”“抓准目标,巩固迁移”“内引外连,延伸求宽”四方面进行尝试探索,从而提高略读课文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略读;课堂教学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我们会发现课文分为精读课文、略读课文、选读课文,其中略读课文篇数的逐年增加应引起我们的关注。以人教版教材为例,它从三年级开始安排略读课文,占总篇数25%;到了四年级,略读占课文总量的43.8%;到了五年级,略读课文所占的比重比精读课文平分秋色。可以看出,新课程比以往任何课程都重视略读课文的重要地位,认为略读课文教学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新课标提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因此,每个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都应关注略读课文教学的重要性。

然而,不少老师在教学中却常产生这样那样的困惑:略读课文怎么教?什么可以略,什么不可以略?那么美的文章为什么要略读呢?略读课文可以处理成精读吗?这些困惑影响了老师们的教学。于是,出现两种倾向:一是复杂化。教师把略读课文当成精读课文上,字词句段、篇章结构,面面俱到、精雕细琢,使略读不“略”,学生的自学能力不能很好地提高;二是简单化。教师以为略读课什么都不用教,将其视作阅读练习处理甚至挤出了课堂,“简略”成“省略”。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开展略读课文教学之“略”呢?

一、筛选内容,有的放矢

要想让略读课真“略”,也就是让学生一节课既读得多又读得透,教材的编排和选择非常重要。要选择那些比较浅显、易懂的内容作为略读课的课文。像四年级下册的《小英雄雨来》,不需要教师作过多的讲解和引导,学生自己就能够比较好地把握。又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以“走进乡村生活”为主题,编排了《乡下人家》《牧场之国》《古诗词三首》《麦哨》几篇课文,这都是描写乡村生活的文章。学生已经从精读课文《乡下人家》一课学习到了一些阅读方法,即抓住乡村生活的场景,通过想象画面的方法走进乡村生活。于是,教学《麦哨》这篇略读课文时,就是展示学生想画面、用小标题来概括的本领。注意,是“展示”而不是“学习”,这就应该成为略读课文的教学内容。

二、依托导语,凸显重点

略读课中可训练的内容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有很多,如果教师什么都想抓,什么都想练,必将是“蜻蜓点水、水过鸭背”,到头来学生什么都没学到。所以教师要抓准要点,忽视其枝节。而这个要点必须联系本组教材的训练点(单元专题),或结合每一篇略读课文前面的一段连接语来确定。

1. 依托单元专题,巧设计

例如,四年级下册(人教版课标本)第五组的训练点是:通过体会课文中含义较深的词句,去感受生命的美好。根据这一训练点,《花的勇气》一课的教学程序可以预设为:①学法引路,即让学生回忆本组精读课文中学到的体会含义深刻词句的方法;②品味语言,即引导学生先从文中寻找作者为什么会从“失望”“遗憾”到“惊奇”“心头砰然一震”情感变化的句子,再从中选出自己喜欢的一处,运用学法细细品读体会;③交流感受,如从“藏”“冒”“铺满”想到“他们为什么不是在温暖的阳光下冒出来,偏偏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呢”,“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④加深感悟,如说说生活中的哪些事物能体现出生命的勇气,尤其是引导学生从5.12汶川大地震中去感受,在灾难面前人的生命显得很脆弱,但在灾难中人们所表现出来的顽强意志,不屈精神正是“生命的勇气”。

2. 依托阅读提示,简流程

崔峦先生《对语文课程和阅读教学的思考》一文中提到:“略读课教学更要整体把握,不宜肢解课文。”因此教学时,务必要求学生先认真读读略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如人教版四(上)略读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前面的提示是这样的:“法布尔长期观察昆虫,成了著名的昆虫学家。下面课文中的主人公在观察中发现了什么?认真默读课文,看看魏格纳的奇思妙想是怎样产生的;有了这个想法后,他又做了什么。把你阅读课文的感受讲给同学听。”这段承上启下的提示为教师提供了略读课文教学的流程:默读——思考——交流。根据提示我们可以简化教学流程:①默读自悟阶段。教师把学生引进书本后适时谈出,学生根据提示充分默读,读中自悟,解决问题;②交流点拨阶段。学生在交流中就自己感兴趣的三个问题中的一点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根据学生的自读情况及教材特点进行点拨,疑点再读读,趣点再品品,重点再议议,帮助学生真正读懂文本;③拓展延伸阶段。可补充一些魏格纳的资料和其他科学家认真观察、仔细思考、有所发现的例子,使学生加深理解,开拓视野。

三、抓准目标,巩固迁移

略读课的重要任务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大量阅读,略读课不能像精读课那样把教学目标设定为学习新的阅读方法,学会新的语文知识,掌握新的语文技能,而应该定位为现有知识、方法、技能的巩固、练习和运用。下面从《火烧云》看“精读”与“略读”的目标转变。略读课的教学目标:①认识5个生字;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③想象火烧云的奇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自然景象的心境。精读课的教学目标:①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补充提纲,按提纲背诵课文;③读文章,想画面;④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以及丰富的想象力。从比较中可以看出略读课:

1. 字词教学不作重点。从“目标①”的对比中我们发现,略读课文中字词教学的要求明显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情况下只要求学生“认识生字”,没有理解词语、积累词语的要求。

2. 字词朗读不作检查。在精读课文的教学中,我们总会在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以后,安排一些时间来检查字词的朗读情况。但是,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由于字词读音比较浅显,一般情况下我们不必花专门的时间进行字词的朗读检查。

3. 字词理解不作重点。在精读课文的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引领学生练习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展开丰富想象、借助动作演示等多种策略理解字词意思,进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但是,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字词理解一般不作重点。

4. 字词赏析不作要求。在精读课文的教学中,我们往往会通过词句比较等手段来体会作者用字用词的精妙,但是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一般不作要求。

5. 关注学法的迁移运用略读课文更关注学习方法的迁移运用。从精读课文“目标②”及“目标④”中,我们不难发现,在“目标②”中要求学生“会补充提纲,并按提纲背诵”,而在“目标④”中则要求学生“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可见,精读课文更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习得。

四、内引外连,延伸求宽

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既然略读是为了推广应用,略读课文的教学,就应该成为联系课内外阅读的栋梁,以教材为拓展点,内引外连,进行课前、课中、课后拓展阅读,其内容可以是:①摘抄文中的好词佳句,熟读成诵,丰富学生的语言;②可以让学生写一写学习的感受和收货,深化学生的认识;③可以补充与课文内容紧密联系的文章进行阅读,拓展学生的阅读面,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自能读书的能力;④可以充分挖掘课文的含金量,让学生效仿作者的写作手法进行小练笔。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阅读作文水平;⑤可以从文章扩展开去,让学生把自己搜集到的有关时间的格言、警句、诗词、故事等读给大家听,并说出自己的感受等;⑥可以就课文的某些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探究等。

“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只要我们在略读教学中,做到略其所略,重其所重。既要学习略读方法,更要培养略读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略读课文承担着较精读课文更广泛的任务,只要教学得法,略读课文就是绵绵春雨一贵如油。“略”中有“精”,使略读课文的独特魅力得到充分、有效地展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小学新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叶圣陶,朱自清.略读指导举隅[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2013.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取舍有道,方为有效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