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怎样通过课外科普阅读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2016-05-14程艳辉
程艳辉
中图分类号:G62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8-0039-01 小学科学课要教什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将科学课定格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小学生要具备怎样的科学素养?《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给它下了这样的定义:"科学素养主要是指必要的科学知识、科学的思维方式、对科学的理解、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小学科学课程主要在于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学习兴趣也是小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一定的探究能力,而不侧重于系统的科学知识的传授。科学课堂教学的一般过程是:通过观察发现问题——进行探究——整理分析——得出探究结论,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并且在实验中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的能力,也增长了科学探究的能力,并逐步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而探究的过程也就是学生科学素养提升的过程。课堂教学是培养科学素养的主阵地,这毋庸置疑,但我们不要局限于此,而要开发更多的空间和资源,比如课外科普阅读。
课外阅读有益于启迪智慧,有益于拓展视野,有益于实际应用.课外阅读兴趣及阅读习惯的培养和养成,定会使小学生在成长中受益匪浅.但是,提到课外阅读,家长们往往只关注到经典名著,却容易忽视科普阅读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其实,在科学课程逐渐得到重视,学生对于科普知识、科学课程学习的兴趣越来越浓烈的今天,小学课外科普阅读活动作为科学教学的拓展和延伸,也同样是科学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据专业人士调查,学生在阅读上所花费的时间,大约有1/3是用在阅读教科书上,而2/3用在阅读课外书籍上,用在科普读物上的时间只占1/10。目前小学生课外阅读仍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呈现出很强的功利性特征,课外阅读科普读物仅仅是凭个人的兴趣爱好。如果不大量阅读科学书籍,不经常阅读科学书籍和科普读物,就谈不上对科学的兴趣,学生也跳不出科学课本的框框,知识面就非常狭窄。
科学课虽然给儿童一个很广阔的思维的空间,但是毕竟要局限于课本的内容,对于学生个性的发挥有很大的阻碍,也不利于个性化教学,在这种情况下科普读物就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帮助。通过阅读,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发现新问题,探求问题结论的独立学习的习惯,还可以开拓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科学的精神。
阅读活动不能停留在浅显的阅读一些科普书籍上,而是要注重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我总结了指导学生开展课外科普阅读的的几个方法。
1.营造科普阅读氛围,为学生创设阅读环境
学校图书室里有非常多的科普类书籍,只不过学生没有发现,我利用业余时间把图书室里科普类书籍的目录整理出来,方便学生借阅,大范围提高图书室科普书籍的利用率,加大流通面,满足学生旺盛的求知欲望。班里建立科普图书角,动员学生把自己的一部分科普书搬到班级图书角,实现资源共享,让学生可以随时阅读自己喜爱的书籍。当然推荐怎样的科普书籍显得尤为重要,那些读者层次定位准确、知识程度把握适当、形式灵活新颖、信息量大且新奇的科普读物普遍受到孩子们的青睐。例如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十万个为什么(新世纪版)》,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孩子的疑问》、《不知道的世界》;新蕾出版社出版的《少儿科普知识精彩问答》等。但是一些内容过于庞大、形式呆板、信息陈旧的科普读物却不并适合学生阅读。
2.确立明确的阅读目标
小学生的很多学习活动缺乏目的性,课外科普阅读当然也不能漫无目的,我们应当指导、安排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开展相关阅读,时机可以在课前、课中、课后,这样目的性更强,更有利于学生能够顺利地开展阅读资料的活动。例如:在学习有关昆虫的课程之前,我就引导学生读一读(昆虫记)这本书,对各种昆虫的形态、求偶、交配、繁殖方式和生活习性有一定的了解。
3.摘录和交流,制作阅读卡片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从小培养学生阅读科学资料后的摘录习惯,制作成阅读卡片,按照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分类处理,并且定期在班级里展览交流,既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又能有效地快速拓展学生科学阅读的知识储备。
4.鼓励“善问”
科学课的最终目的是发展儿童的创新能力,教给孩子们科学研究的方法,应用科学的原理,理性地分析身边的每一件事物或者事件,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培养青少年的实践能力,今后有实力去应对社会的各种挑战,形成正确的、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当孩子们提出问题时,老师并不是一味的解答,因为有的问题不止一个答案,应根据问题所处的情境作答,还必须尊重孩子的个体想法。更多的是引导儿童分析问题的原因,和孩子们一起走进科学的神奇世界,一起动手动脑在科学的情境中解决生活中的科学问题。在课内外实验、活动的同时,适时教给孩子们用科学的眼光看世界、看未来,才是至关重要的。
5.网络资源为科学阅读提供了一个有效地平台
因为互联网中有关科学学科知识的各种网站也非常多,如关于科学发明、生物资源、地球科学、天文、化学物质等科普网站;我们可以将这些有用网站介绍给学生,号召学生阅读、搜集更多的信息,这不仅让学生完成了的任务,还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加了科学探究的广度,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仔细观察和认真探究的习惯。但是一定要引导学生养成严谨的学习习惯,学会主动思考,认识到网络上珍宝与瓦砾并存,学会借鉴与甄别。
6.科普课外阅读不能只局限在文字书籍上,有声读物不能错过
学生看电视喜欢动画片,我就有意识的引导学生看科教节目。CCTV-科教频道的《探索与发现》,《我爱发明》现在已经成为学生们喜闻乐见的节目。电视有声读物和文字书籍相辅相成,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学科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7.尝试编写科幻作品
当学生的阅读有了一定的积累,便产生了一种要说或写的冲动,这是特别需要保护和培养的,科学老师和语文老师有了合作的机会,为语文作文提供了更大的发挥空间。这也说明科学素养不只是在科学课程中才会有的。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认识到科普阅读对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作用,从而重视学生的课外科普阅读。丰富的科普阅读活动和自由的交流空间,使学生对课外科普阅读的兴趣越来越浓,和科普书籍交上了朋友。科普阅读成为学生课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浓厚的科普阅读氛围的浸润下,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