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正胎儿臀位48例疗效探索
2016-05-14姜燕
姜燕
摘要:目的 探讨提前孕周矫正胎儿臀位的疗效。方法 分析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8年10月~2015年12月矫正胎儿臀位患者48例临床资料,观察不同孕周矫正胎儿臀位的疗效情况。结果 矫正胎儿臀位48例。A组:提前孕周(28+3~30+1w)矫正胎儿臀位38例(79.16%)治疗,B组:孕30周(孕30+1~32+2w)以后胎儿不能自然回转成头位行矫正胎儿臀位10例(20.83%)治疗,A组矫正成功率明显大于B组。结论 对相同孕周胎儿偏大、孕妇偏胖的胎儿臀位,采用提前孕周矫正胎位,其成功率明显提高。
关键词:提前孕周;矫正胎儿臀位;临床效果
臀位(臀先露)为产科最常见的胎位异常,占妊娠足月分娩总数的3%~4%,以骶骨为指示点,有骶左(右)前、骶左(右)横、骶左(右)后六种胎位[1]。在妊娠30 w以前,胎儿臀位较多见,妊娠30 w以后多能自然回转成头先露[2]现今由于孕妇大多营养过剩,偏胖、娇气、活动量过少、胎儿偏大,胎儿的空间相对偏小,因此胎儿到妊娠30 w后有的不易自然回转。胎位异常将严重影响母婴安全,是导致剖宫产率增多,危产儿发病率、死亡率增多的一个因素,为了提高平产率,降低母婴死亡率,本人探索提前孕周矫正胎儿臀位的有效方法,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自2008年10月~2015年12月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矫正胎儿臀位48例,按孕周分为两组:A组:38例孕28+3~30-1 w,B组:10例孕30+1~32+2w,均单胎,孕妇偏胖,胎儿较同孕周偏大,初产妇年龄为21~32岁,46例,占总数的95.83%,经产妇22~38岁,2例,占总数的4.17%,余一切正常,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
1.2方法 对A.B两组患者首先行心理治疗:患者知道胎位异常,会有恐惧心理,要进行孕期宣教,让患者增加平产信心,指导孕妇做好矫正胎位(臀位)的心理准备,鼓励患者配合治疗;得到患者的配合后行推拿按摩治疗:①拍打法:用拍打法轻拍打双下肢左右各1 min,使下肢肌肉放松,达到温经通络,调和气血,以增加血液循环;②捏法:用双手捏双脚脚趾左右各1 min,达到舒筋通络行气活血;③一指禅法:用手拇指腹部按压左右足小趾外侧(趾甲角旁约0.1寸[3])处的至阴穴各1 min,以刺激转胎穴,舒经活络、调和营卫,施行推拿按摩法时,不能用力过大,以免损伤皮肤,三种手法依次进行,早晚各1次/d,最后,行胸膝卧位治疗:推拿按摩后,排空膀胱,活动头颈部,以免体位不当造成失枕(也叫落枕),然后双膝与胸成同一平面,腹部离开平面,尽量腾空,双手放在身体两侧,手心向上,双膝对称,头偏向一侧,做好准备后就开始计时,有效时间15~20 min,早晚各1次(1 d为1疗程),治疗过程中,若有胃肠不适或腹痛就停止操作,转胎成功后,为了避免胎儿转成头位后又转成斜横位,甚至转成臀位,影响胎头入盆,孕妇还须坚持1~3 w(隔天1次)的胸膝卧位,以巩固胎位正常,使胎位不能立转。
以上方法,早晚各1次/d,每次整个疗程需40 min,因时间长,在治疗过程中孕妇不易坚持,所以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按规定完成,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进行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4疗效判定标准 48例患者均用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法,治疗3~4 d成功的为显效,5~7 d成功的为有效,10 d以后未成功的则无效。
2 结果
48例患者均用相同的治疗方法,相同的判断标准,不同的孕周治疗,A组:提前孕周(孕28+3~30-1w)治疗的共38例,其显效的24例,占总数的63.16%。有效的共12例,占总数的31.58%。无效2例,占总数的5.26%,其中:1例是孕妇未能坚持,另1例是在操作的过程中腹痛,于是停止操作。B组:孕30周(孕30+1~32+2w)以后不能自然回转的10例患者中显效的4例,占40%,有效的4例,占40%,无效2例(2例孕妇转胎治疗未成功)占20%。见表1。
3 讨论
矫正胎儿臀位的时间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孕妇的身体情况及胎儿的发育情况而选择恰当时间,现在孕妇大多因营养过剩造成胎儿过大、胎儿的活动空间相对变小,孕妇偏胖,又不愿运动,娇气、胎儿不易转动,因此,本人探讨纠正胎儿臀位时,同一孕周胎儿偏大孕妇偏胖的可提前孕周进行纠正胎位治疗,经过多年临床探讨,总结出了以上方法,此方法简便,尤适宜基层医院开展实施,只有转胎儿臀位为头位成功,使胎位正常,才能提高平产率,有效降低孕产妇及新生儿的死亡率。
参考文献:
[1]乐杰,谢幸,林仲秋,等.妇产科学[M].第7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198-199.
[2]曹泽毅,翁梨驹,郎景和,等.中华妇产科[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0:3758.
[3]余大方,臧福科,孙承南.推拿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0(1):40,48-49.
编辑/金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