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EIA运用最新的荧光技术,被测物的乙型肝炎病毒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

2016-05-14黎燕琼

中外医学研究 2016年8期
关键词:多态性标志物乙型肝炎

黎燕琼

【摘要】 目前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仍是一个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全球有近3亿HBV携带者,我国占45%,准确、及时地检测HBV,对控制HBV传播、提高诊疗效果非常重要。随着HBV检测方法的不断发展,临床已广泛开展与其相关的检测技术,对防治HBV感染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HBV的检测方法主要有电子显微镜法、免疫学法、分子生物学法。本文对HBV几种检测方法进行综述。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检测方法

中图分类号 R51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8-0159-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6.8.091

浓度通过测定荧光强度来检测,极微的荧光就能被特别的感光结构感应到,使其检测灵敏度更高。ELISA和MEIA对HBV血清标志物的检测均有较高的特异性,但ELISA的敏感性低于MEIA[12]。

化学发光微粒免疫检测法(CMIA)是目前应用较多的化学发光法。谭璐[13]报道ELISA和CMIA灵敏度差别不大,但从自动化程度和方法学角度看CMIA法优于ELISA法。

3 分子生物学法

3.1 HBV DNA检测技术

HBV DNA是HBV具有传染性和复制的标志,是判断抗HBV药物疗效的重要指标[14-15]。检测方法有PCR、支链DNA(bDNA)、核酸杂交、杂交捕获系统、基因芯片技术。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采用荧光技术和闭管检测,完全克服了常规PCR方法操作繁杂,不能准确定量、产物间的交叉污染、重复性差和强致癌物溴化乙啶的使用造成的环境污染[16-18]。目前的试剂盒多采用FQ-PCR进行HBV DNA的定量检测。bDNA技术的缺点是放大倍数少、检测范围窄、敏感性低,不适用于低水平检测。袁静等[19]报道FQ-PCR用于HBV DNA含量的检测灵敏度明显高于bDNA法。核酸杂交包括斑点杂交和液相杂交。基因芯片技术为近几年发展的新技术,根据HBV高度保守的特异性基因序列设计寡核苷酸探针制备基因芯片,将待测患者的样本进行PCR扩增,PCR扩增的同时进行产物荧光标记,标记产物与基因芯片进行杂交,杂交结果经扫描仪读数并输出图像,然后通过计算机分析,从而检测样本是否存在病毒感染[20]。由于基因芯片可以一次性对大量序列进行检测分析,具有快速、高通量、并行等特点,解决了传统核酸印迹杂交技术自动化程度低、检测序列少、操作繁杂、效率低的缺点[21]。

3.2 HBV耐药性检测技术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HBV耐药性检测主要是针对HBV DNA聚合酶P基因的检测,鉴别野生型(YMDD)及耐药突变型(YVDD、YIDD),检测结果可为抗病毒药物治疗中HBV耐药性的产生提供依据,以指导临床用药和监测病情。常用的检测方法有FQ-PCR、核酸杂交和基因芯片技术等。

3.3 HBV基因分型

常用FQ-PCR、PCR-反向点杂交法(PCR-RDB)、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DNA测序和基因芯片技术进行HBV基因分型。上述方法各有优缺点。基因测序除能准确确定病毒株基因型、亚型外,还能发现其他方法很难鉴别的重组病毒株,是检测病毒基因变异公认的金标准,但是技术要求高,价格昂贵,操作复杂,很难常规开展。实时荧光PCR、多位点基因芯片技术等只能检测单一突变位点[22]。刘蒙等[23]用PCR-RFLP技术检测维生素D受体(VDR)Fok I基因的多态性在慢性乙肝患者的分布,并进行基因型分析,认为VDR Fok I基因的多态性与慢性乙肝患者的不同临床表型存在一定的关系。王丹等[24]用PCR-RFLP技术检测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第4内含子1176G/C多态性,认为HMGB1基因多态性与HBV感染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有关联。

综上所述,由于HBV是一种变异较高的病毒,免疫学方法检测的是表型指标,而且免疫学指标的出现晚于HBV DNA的出现。随着对HBV的不断深入研究,PCR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HBV检测的准确度,实现了对HBV DNA的定量检测,能够准确地判断HBV在体内的复制情况。但是这些检测技术的成本相对较高,在国内的普及有一定难度。因各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不同,在临床中,医生可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为提高临床确诊率,必要时采用多种方法联合检测。

参考文献

[1]何林咏,仲晓燕,肖琦.阻断乙肝妊娠患者母婴垂直传播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12,9(6):158.

[2]卢雁英,李少芳,赵丽萍,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与HBV-DNA的检测结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9):81.

[3]石华,董涛,刘丽红.乙肝病毒的检测进展及临床应用[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4,24(3):454-455.

[4]崔春霞,解希帝,郑瑞芬.乙型肝炎病毒的研究进展[J].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2013,7(4):229.

[5]冉光义.我国乙型肝炎病毒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3):264-265.

[6]王健,闵福援.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检测方法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28(1):113-115.

[7]郑卫东,田彩霞,左万超.1427例乙型肝炎患者PreS1、HBV DNA和HBV-M相关性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7):802-803.

[8]杜立树,平龙玉,王际涛,等.HBV-DNA定量与HBV血清学标志物的相关性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09,6(25):147-149.

[9]王荣香,祝建军,王祖芳.胶体金法快速检测血HBV、HIV、HCV、TP在门诊患者创伤性操作前检测的意义[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0,20(6):1419-1420.

[10]王克珍,安社刚,顾培芬.TRFIA与RIA定量检测乙肝五项血清标志的分析与比较[J].放射免疫学杂志,2004,17(2):123.

[11]富宏然.乙肝五项标志物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对比观察[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9,30(1):38.

[12]彭仕芳,傅蕾,谭德明.MEIA法测定HBV血清标志物的临床应用意义[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7,6(3):161-163.

[13]谭璐.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与酶联免疫法测定乙肝标志物的比较[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294-295.

[14]雷平.HBV血清标志物与HBV-LP及HBV-DNA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初探[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1):33.

[15]贾红龙.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检测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1):110-112.

[16]孔建新,王保龙.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肝病患者HBV DNA[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2002,17(4):252.

[17]钟永根.荧光探针定量PCR检测HBV DNA临床应用评价[J].中国医师杂志,2003,5(7):968.

[18]马洪熹,周淑贤,黄晓,等.FQ-PCR和TRFIA联合检测乙肝标志物的应用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4):68-69.

[19]袁静,马为民,周伯平,等.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与分支链DNA信号扩增法检测血清HBV DNA的比较[J].广东医学,2000,21(10):839.

[20]谭少明,杨友新.分子诊断技术在乙型肝炎病毒诊断中的应用[J].内科,2013,8(3):307-308.

[21]马丽国,徐兴伟.基因芯片在乙肝病毒检测中的应用[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5):270.

[22]王念跃,孙梅.乙型肝炎实验室诊断的研究进展[J].临床检验杂志,2012,30(11):870.

[23]刘蒙,赵龙凤.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关联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2):22-24.

[24]王丹,邓春青,赵龙凤.HMGB1基因多态性与HBV相关性肝癌的关联性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2):13-15.

(收稿日期:2015-11-11)

猜你喜欢

多态性标志物乙型肝炎
恩替卡韦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研究
儿童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效果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分析
APOE基因多态性与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性分析
多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
肿瘤标志物的认识误区
肿瘤标志物,你该知道这些事儿
基因多态性与老年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肿瘤标志物正常不等于没有肿瘤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临床意义的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