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螺旋CT在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

2016-05-14吕德永陈晓斌

中外医学研究 2016年8期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脑病

吕德永 陈晓斌

【摘要】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诊治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的应用。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3月-2015年7月收治的10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均进行螺旋CT检查,并结合患儿的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0例患儿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轻度19例(19%),其中合并硬膜下出血4例,少量的蛛网膜下腔出血8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度55例(55.0%),其中,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28例,脑实质出血1例,硬膜下血肿2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重度26例(26.0%),其中,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16例,脑室出血1例,硬膜下血肿1例,脑实质内出血7例。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采取螺旋CT检查能够显示患儿的病理改变,且能够显著看出患儿各期的脑结构变化,在临床上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值得应用。

【关键词】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螺旋CT

中图分类号 R74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8-0055-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6.8.030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病因素很多,同时给患儿带来很多并发症,相关研究表明,HIE幸存的患者会引起脑瘫、癫痫等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均造成严重影响[1]。随着影像学的不断发展,CT诊断应用越来越多,除了可以提升HIE患者诊断率以外,对于患者临床治疗以及预后评估等工作的展开发挥着重要价值[2]。为探析螺旋CT在诊治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价值,本文将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

3月-2015年7月收治的10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3月-2015年7月收治的100例HIE患儿,均经过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表现进行确诊,其中,男66例,女34例;病程2 min~7个月,平均(3.4±2.1)个月,足月90例,过产期10例。

1.2 方法

笔者所在医院使用Phlipe双排螺旋CT,层厚5 mm,将扫面时间设定为1 s,层距选择5 mm。给予患儿制动时,采取水合氯醛灌肠方案,再进行CT检查,并分析患儿检查结果,HIE CT分度具体如下。

1.2.1 轻度 CT检查结果显示患儿脑皮髓质具有清晰的分界,在脑实质内并具有散在的局灶低密度影,同时分布在2个脑叶(图1和图2)。

1.2.2 中度 CT检查结果显示患儿脑皮髓质具有不清晰分界,在脑实质内呈现低密度影且为小斑片状,分布在两个脑叶以上(图3)。

1.2.3 重度 CT检查结果显示患儿脑皮髓质具有十分模糊不清晰分界。而患儿脑实质内具有低密度影且为弥漫性,但是在小脑和基底节处尚有正常密度存在(图4、图5)。同时患儿双侧的大脑半球有弥漫性的低密度影出现,其脑室明显变窄,甚至部分患儿脑室已经消失,表明脑水肿症状已经出现;双侧基底节区及丘脑呈现为增高的对称性密度,说明发生了丘脑和基底节损伤;在大动脉分布区见单侧脑组织密度降低,提示大脑大动脉及分支的梗塞;在侧脑室体周围见条片状的低密度影,且具有对称性特征,表明患儿侧脑室附近的白质脱髓鞘已经发生变化,病情脑室内还有出血症状发生。

2 结果

100例患儿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轻度19例(19%),其中合并硬膜下出血4例,少量的蛛网膜下腔出血8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度55例(55.0%),其中,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28例,脑实质出血1例,硬膜下血肿2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重度者26例(26.0%),其中,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16例,

脑室出血1例,硬膜下血肿1例,脑实质内出血7例。

3 讨论

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临床表现有,(1)意识障碍:患儿在不同程度上具有兴奋和抑制的状态。(2)肌张力异常:如增强,常表现为肢体过度屈曲,被动活动阻力增高,下肢往往重于上肢,严重时表现为过伸。(3)原始反射异常:主要是吸吮、拥抱反射,轻时表现为活跃,重时减弱、消失。(4)颅内压增高:随脑水肿加重,可表现出前囟张力增高,颅缝分离。严重颅内压升高时常伴呼吸异常和惊厥现象出现,大多都是阵挛性惊厥或者微小型惊厥。如果患者脑损伤现象较为严重,还可能会发生持续性的强直发作症状。(5)脑干症状:重度脑病多出现,如呼吸节律不齐、呼吸暂停。瞳孔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也可出现眼球震颤等表现[3]。

3.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病机制

当新生儿出现缺氧症状后,其病理生理特征就会急速出现,而且其发病机制之间还会相互产生影响,以至于不可逆转性的脑损伤症状出现[4]。(1)血流动力学发生变化。当新生儿出现严重性缺氧症状后,其全身的代偿性血流就会重新进行分布,以保证心脑血供。如果其缺氧症状始终无法得到根除,代偿机制会逐渐丧失,在低血压、心排出量异常降低等因素的影响下,脑血流总量会迅速降低。(2)脑细胞的代谢能量明显减弱。当患儿出现缺氧缺血症状以后,其脑细胞的能量代谢程序就会受到影响,加之患儿脑部糖原储备量较小,因此其耗氧量极大,一旦缺氧现象出现,脑细胞的有氧代谢功能就会受到影响。不仅如此,缺氧症状还会直接破坏患儿脑细胞的线粒体,使之外膜逐渐丧失完整性,而且功能区的内嵴也会缺乏连续性,并且形成大量空泡。当呼吸链的复合酶体进行电子传递时,线粒体无法顺利获得氧气,腺苷三磷酸形成量骤降,以至于能量衰减,导致机体脑细胞无法正常运作[5]。(3)自由基受损。自由基在生物体中大量存在,且其生存以及消除之间始终处于平衡状态。当患儿缺氧缺血症状出现后,其细胞的生物氧化程序就会发生改变,腺苷三磷酸会水解为次黄嘌呤、腺苷二磷酸、肌酐、一磷酸腺苷以及腺苷等,当患儿脑部重新供氧以后,受黄嘌呤的氧化酶功能影响,次黄嘌呤还可能会生成大量黄嘌呤,而且分解出尿酸,并出现超氧阴离子。在过氧化条件下,大量的自由基会随之出现,以至于生物膜出现受损现象。(4)炎性细胞和炎性细胞因子。患者缺氧缺血现象发生以后,其细胞组织中的炎性细胞因子、中性粒细胞以及巨噬细胞等都会发生变化,其活性会明显上升,表明炎症细胞及炎性细胞因子参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过程[6]。

3.2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病因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通常是由于缺氧所致,并且会在产妇围产期的任意阶段出现。新生儿出生以前,如果有缺氧现象出现,就会发生胎儿窘迫,不仅胎心率会明显异常,胎动速率降低,而且其羊水还会出现胎粪污染现象。不仅如此,如果产妇患有心肺疾病、高血压、贫血或糖尿病等病症,同样可能会引起胎儿窘迫。当新生儿出生以后,如果同样存在缺氧症状,就可能会引起胎粪吸入性肺炎、重度溶血、休克等病症,不能及时予以正确治疗,可导致HIE的发生。

3.3 螺旋CT在HIE诊断中的优势

(1)CT检查能够清晰、全面的将颅脑结构进行呈现,对于患儿脑白质水肿、疾病特征所引起的密度差异还具有较强的敏感性。(2)CT检查用时较短,成像快,减少了患儿在检查时不自主的运动对成像的干扰,同时也减少了用时,该检查方式造成简单,随时均可以进行,尤其适合急诊HIE患儿检查。(3)CT检查经济,成像比较清晰,但是该检查方式具有一定的放射线,所以不能够在床边进行[7]。

综上所述,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采取螺旋CT检查能够显示患儿的病理改变,且能够显著看出患儿各期的脑结构变化,在临床上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新生儿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依据和临床分度[J].中华儿科学杂志,1997,35(2):99-100.

[2]韩玉昆,许植之,虞人杰.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38-145.

[3]邵肖梅,叶鸿琩,丘小汕.实用新生儿学[M].第4版.2011:699-706.

[4]刘华奎.脑电图与CT在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价值[J].吉林医学,2012,33(23):5059-5060.

[5]武建利,刘振茂.磁共振影像与CT对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影像诊断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3,23(6):3847-3849.

[6]王继瑞,薛庆凡.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干预的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09,46(28):73-74.

[7]陈忠年,李静.围生儿缺氧的脑部病理变化(附五例报告)[J].中华儿科学杂志,1989,27(1):4.

(收稿日期:2015-11-16)

猜你喜欢

蛛网膜下腔脑病
综合护理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的临床干预分析
MRI,CT检查诊断酒依赖致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效果对比
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剧烈头痛?
剧烈头痛?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为什么容易再出血?
关注肺性脑病
肝硬化并发症:肝性脑病
脑出血的几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