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语文教师诗词素养提升之路径
2016-05-14熊开玉��
熊开玉��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曾经“纸香墨飞,词赋满江”。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语文课堂,是生活的诗化,她应当让每一个生命在课堂中诗意地栖居。作为传递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语文教师,理应学习并涵养自己使自己成为一名诗性教师。
那么,如何培养诗性教师,从而走出一条提高诗词素养的有效路径呢?笔者不揣冒昧,结合自身实践和体会,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一联佳句随流水十载幽思满素怀——提升素养,“乐写”是基础
叔本华说:“阅读是走别人的思想路线,而写作才是自己的思想路线,只有经过写作才能把阅读来的东西消融掉,才可能变成自己的东西。”学着写写诗词,做到语言凝练,意境优美,形象丰满,对提高诗词的鉴赏和理解能力是极有帮助的。倘若并不懂得格律常识,也大可不必介意,只要找到一种感觉,拥有一颗诗心,抒发一种“自以为是”的诗情,地久天长,日积月累,诗意生活也便应“诗”而生了。
1.把“心”放进去
偶然的机会去听了一节音乐研究课,那是一节《彩云追月》的欣赏课。
乐曲悠扬,心神飘荡。静心聆听之时,忽觉曲中描摹的云月其实就是一对男女,一个温柔,一个俊朗。他们相依相伴,互诉衷肠。在弦管和鸣中他们从容不迫,悠然出场,浩瀚夜空是他们的舞台,无遮无碍,尽享天籁。月沉稳,有担当,他坚守着自己前行的方向,无论岁月的侵蚀如何改变他的模样,他依然会用眷顾为云儿织就彩色的衣裳。云儿温柔善良,不跋扈,也不张扬,只愿轻随左右,风雨同当,月的旅途也因此不再寂寞彷徨。云月相随,一呼一应,自有一番相映成趣、夫唱妇随的浪漫纯真。感慨至此,陶醉其间,便如李白酒后肆意挥洒:
寂寞相思伴月鸣,
轻抚丝弦三两声。
琴瑟和谐云追月,
伊人归去伴吾君。
2.将“情”写出来
某日,先生去了外地,说好三天后回来。可第三天久等不见人影,电话也无人接听。一时间,坐卧不宁,一首《盼郎归》,记下当时心情:
朝凭栏杆夜临窗,
将琴代语意彷徨。
晚风无意穿庭柳,
柳自多情忙梳妆。
除夕之夜,天降小雨,眼望天空烟花烂漫,耳听身旁笑语声喧,喜悦之情,祝福之意,皆付诸于诗:
细雨如丝御春风,
阶前庭竹梅映红。
雀登枝头传佳讯,
凤临华苑俏梧桐。
前两句写实,后两句是虚,虚实结合,寓意美好,细细读来,自然也是心生欢喜。
3.捕捉寻常事
学校规定,不准在上班时间网上购物,并且校长有时还很得意地在会上宣称,曾当场“活捉”某人上网聊天或游戏,于是,脑海中便想象了这样一幅有趣的场景:
昨日散学无聊,
轻点鼠标淘宝。
眼花缭乱间,
校长突然驾到。
糟糕,糟糕,
额头汗冒傻笑。
——如梦令淘宝
只是寻常小事,权当调侃嬉戏,倒也有趣不是?
二、窗外仰望菩提月心中静植妙心莲——提升素养,“推敲”是关键。
杜甫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由是,想到了人人皆知的“推敲”故事:韩愈在月夜里听见贾岛吟,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劝他把“推”字改成“敲”字。其实这不仅是文字上的分别,同时也是意境上的分别。
语文教师要真正掌握诗词精髓,必须学习平仄和韵,使自己的学科素养在推敲中逐渐提升。其实,诗词虽讲求精悍,押韵,但格调却是有章可循,学习诗词重在临摹与切磋,要体味意境,咀嚼字词,明辨手法,在文字的推敲和玩味中,提炼生活,平添意趣。如何“推敲”?我的体会是:逢有灵感,立刻写下,然后再循“格”而作,依“律”而改。
1.秋日银杏
秋日午后,偶然间的一转身,见到了窗外那一树银杏黄。那黄依然绚烂明丽,恍若去年此时。不由感叹,时光总是匆匆,瞬间就把现实变为了记忆。似乎只在伏案埋头间,猛抬头,已是季节更替,昨天还是绿意葱茏,今日却已花落枫红。
对着满树金黄,不由傻傻地想,这些叶儿还是去年飘落的那场吗?它们形未变,色依然,春来秋去都是一道美丽风景。更重要的是,还有我这样一个痴痴的人儿在静静地欣赏和守候着它们,但不知,它们是否记得我,能否待我像亲朋,视我如故交?
又见一树杏叶黄,
朝顶秋露暮染霜。
纵使寒枝空对月,
来年依然着新装。
虽是情动辞发,却不合七绝的格律要求,便在不破坏意境的前提下进行推敲,最终改成了这样的句子:
又见园中杏叶黄,
朝淋秋露暮经霜。
寒枝纵使空怀月,
春日依然换绿装。
如此,它便符合了七绝的“仄起平收首句入韵”的要求了。
2.咏果乡
想着要写两首带有句容地方色彩的诗,于是,首先想到了家乡句容的水果,句容是果乡,有“草莓之乡”“葡萄之乡”的美称,有万亩桃园,有黄金大梨,比之西天王母娘娘的蟠桃园似乎也差不到哪儿去……
春采桑葚秋食枣,
葡萄微紫草莓娇。
容城若将瑶池设,
王母从此弃蟠桃。
通俗易懂,果香味浓。赞美之情,自豪之意,溢满诗篇。然而,也不符合格律要求,且没有押同一韵脚。于是,推敲、修改,循着仄起仄收首句不入韵的格律做了如下修改:
夏采西瓜冬打枣,
葡萄微紫草莓娇。
容城若设瑶池宴,
王母何需等寿桃。
3.咏玉兰
院门口有株玉兰,高雅脱俗,绽放的花朵与众不同,清新淡雅,洋洋洒洒,洒脱得连叶都不需要。这样的花本就该入诗的呀!
如玉娇兰似祥云,
未见新叶花先生。
不输寒梅铮傲骨,
也曾经冬复历春。
尤其喜欢第二句中的“花先生”,其实,玉兰何尝输寒梅?高大梨树开着风之绰约的梨花,妩媚中藏着妖冶的樱花——星星点点,虽然也绚丽多姿,却是小家碧玉,既赶不上牡丹花的雍容华贵,也赶不上菊花的端庄秀丽。而玉兰花呢,却在繁华喧嚣的旁边、几近被人遗忘的一隅静静地绽放着自己独特而魅力无限的清新淡雅,让一旁的樱花相形见绌,让那些在花的王国里受宠的牡丹和菊花也自愧不如!
属于平起平收首句入韵,照例是要修改:
莹莹如玉似祥云,
未见新芽朵已成。
不逊寒梅铮傲骨,
历冬今又复迎春。
4.乡村三月
写诗的人春天是按耐不住的。我也一样,喜欢春天的乡村,因为,那是我记忆中的老家:一个四方的院子,一口古老的水井,一方清澈的池塘和两块碧绿的菜地。春天一到,池塘里的茭白和蒲叶径自冒出,纤细嫩绿。风抚绿柳,蝶恋百花,房前屋后,青石莓苔。放眼望去,整个村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良田美地,往来耕作。鸡犬相闻,怡然自乐——乡村老家,曾经就是我的世外桃源!如此热烈地想念着,都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脑海中回味着“印象乡村”,一首五律《乡村三月》自然写成:
池碧蒲芽青,
春风柳上生。
早莺栖暖树,
古木绕新藤。
担柴花间过,
扶犁垄上行。
荷锄红日落,
闲坐论古今。
农耕生活就是这么的诗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意境是有,但格律却无,起承转合也有欠缺,也不在同一韵部。于是,按照“平水8庚”韵再做修改:
蒲叶碧池萌,
春风柳上生。
早莺栖暖树,
枯木绽新英。
担水花间过,
扶犁舍后耕。
荷锄红日暮,
闲院试云筝。
5.梧桐飞絮
如此的且写且吟,反复斟酌,渐渐地,你便会熟记诗的平仄韵律,偶尔也能即兴吟诵了。这不,五月的一天,漫步北大街,看着漫天飞舞的桐絮,我便轻声吟出了这首《梧桐飞絮》:
轻飏闹市向天涯,
五月小城絮作花。
乱舞纷飞难恣意,
无风飘落暂当家。
惊喜地发现,它已合了格律。
一番学诗写诗,几度沉醉痴迷,倒也真正体验到了其中的乐趣。也许你会认为,今人学作诗,乃是邯郸学步,难得风骨,诚如是,亦毋须担忧,相信,只要胸中有丘壑,何患无佳篇?虽然初始的斟酌修改,还停留于基本保留意境,力求合乎格律押韵的浅层要求上,但随着学习和研读的深入,终会抵达一字传情、以动衬静、化动为静、以实显虚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