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摭谈作图法在化学解题中的应用

2016-05-14缪娟

理科考试研究·初中 2016年8期
关键词:溶解度作图溶液

缪娟

化学是构成初中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初中化学是学生们接触化学的伊始,由于学科知识的庞杂性以及复杂性,致使很多学生对此都苦恼不已.而在中学化学学习中,作图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解题方法,在化学的各类知识中都可以应用,老师要在课堂授课中注重作图思想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本人具有多年教学经验,对如何在授课中渗透作图法的应用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与探索,下面介绍些许经验,不足之处,敬请斧正.

一、创设情境,激发灵感

化学是一门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很多习题的设置都是以生活实例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化学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很多同学对这类题目都不是很在意,所以经常会出现误解的情况,为了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老师可以利用作图法来吸引学生的眼球.

为了增加学生学习的激情,老师可以在解题中渗透作图法,通过构造不同的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让他们对解题产生兴趣,改善学生对化学学习的态度.例如,很多同学都会遇到这样的题目:

如图1所示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根据图像解答:

(1)当温度为时,a、b两种物质溶解度相同.

(2)当温度为t3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根据图像所知,如果两条曲线存在交点,那么表明在该点温度下二者拥有相同的溶解度,而溶解度以及温度的大小都可以在图像中明确的读出来.这道题目十分简单,重点在于本来是溶解度的问题却可以通过图像来解答,彰显出了图像法的重要性,使原有题目的化学情境得到转变,溶解度对学生是陌生的,但是图像对于学生们而言却是家常便饭,利用图像解题自然也会得心应手.由图可知,当温度为t2时,曲线a和曲线b相交,可以得出第一问答案.而当温度为t3时,曲线c位于最下端,曲线a位于最上端,那么溶解度的大小就是a>b>c.这样的题目可以直接通过观察图像来解决,是图像法最简单的一类应用.

通过作图法来解题,会使问题的情景发生改变,改向学生们熟悉的有兴趣的知识体系中,学生的大脑也会受到刺激,所学知识就会自然的迸发出来,解题也就不在话下.

二、动手操作,发现症结

通过作图法解题,由于要做出符合题意的图像来帮助自己分析题目,学生需要手、眼、脑并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化学题目中大多会以文字的形式给出,在解题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遗漏数据的情况,因此数形结合就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解题策略,通过做出图像,学生会很容易的发现题目的“症结”所在,对找到解题思路十分有用.例如,在习题训练中,老师会留下这样的题目:

实验台上有两瓶10 mL溶液,其中一个是2mol/L的NaOH溶液,另一个是2 mol/L的硫酸溶液.现在将一定量的Al平均分成2小份,并且将其分别加入到上述两种溶液中,等到他们充分反应之后,它们所放出的气体在相同的气温下的体积之比为5∶6,那么铝和氢氧化钠充分反应之后所释放出的气体的体积是多少?

这道题的题目很长,很多同学在遇到这类题目时都会感觉害怕,尤其是题目中存在很多的条件关系时,学生根本就失去了思考的能力,还没有解题就已经放弃了.其实这道题并没有同学们想象的那么难.如图2所示,根据题干可以得知,硫酸和氢氧化钠分别和等量的铝发生了化学作用,都产生了气体.根据图像中的数据,在充分反应的情况下,列出化学方程式,再结合酸和金属进行化学反应对应的数据变化,得出新的数据,我们可以将其列在一个表格中,如表1所示.当同学们列出了表格之后,复杂的化学反应就变得一目了然,学生们只要稍加思考就可以得出正确答案,使问题迎刃而解.

数形结合的方法,打破了常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缜密性,减少计算失误的概率,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三、精准分析,深化思维

作图法会将解题所需要的数据都呈现在一个图像中,使得学生对题目的分析更加便捷,同时还能够起到化抽象为具体的作用,使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兴趣.

在学习金属相关知识时,经常会出现混合反应,涉及到多种金属以及多种溶液,很多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大都会出现反应丢失的现象,致使解题失败,但是如果采用图像法解题,化学反应的过程就会十分明了,很难出现漏减的情况.例如,有的同学会遇到这样的题目:

在完成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之后,对反应之后的溶液即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进行化学实验:首先取出该混合溶液40 mL于烧杯中,将40 g质量分数为13.8%的碳酸钾溶液滴入其中.滴入的碳酸钾溶液的质量与生成的沉淀的质量的关系如图3所示.根据图像内容,求出所取出的40 mL溶液中的HCl以及CaCl2的质量.

通常情况下,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同学们都会由于分子、分母中应该有哪几种物质的质量而出现差错,一般都是出现数据遗漏的情况.但是如果同学能够像图3一样列出关系示意图,打破常规思维的局限性,会对解题有很大的帮助.由图像可以看出,10 g之前没有沉淀物产生,说明和盐酸反应的碳酸钾的质量是10 g;而在30 g之后,沉淀的质量不再发生变化,说明和氯化钙反应的碳酸钾的质量是20 g,而生成的沉淀是2 g.学生可以将这些条件都列在一个表格中,再根据化学反应式进行计算,就会减少出错的情况.

由以上的解法可知,可以将复杂的化学反应展示在图像上,各个物质的变化情况也会一目了然,有利于学生建立合理的解题思路,达到快速解题的目的.

总之,如果学生能够将作图法充分应用到题目的解决中,不仅能够提高其动手能力以及操作能力,还能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为将来的各类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溶解度作图溶液
不一样的角平分线作图
来自2019年天津市中考作图题的挑战
例析溶解度试题的解法
溶解度曲线的理解与应用例析
作图题答题技巧
溶解度曲线的涵义及应用
溶解度计算错误种种和对策
强碱混合溶液pH值的计算
溶液知识 巧学妙记
例析高考对“pH+pH=14”的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