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文化交流障碍探讨

2016-05-14徐晓红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6年8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流

徐晓红

摘要:在跨文化交际中,交流障碍和语境是很重要的因素,它包括外显和内化因素,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在交际过程中,交际参与者在不同场合,顺应着语境的外显和内化因素,超越任何特定文化,使不同文化社团的人们在相互交际中充分地实现各自的话语潜势,在尽可能多地保留自身文化特征的同时又顺应不同语境,遵守其交际语言规则和语言语用及社会语用的顺应原则,才能最大限度地接近和理解对方,达到交际的目的。

关键词:跨文化交流 交流障碍 语境顺应

一、语言障碍

跨文化交际首先碰到的就是语言不通的问题,对于这一点学过外语的人深有感触:在我们使用第二种语言和以此为母语的外国人交流时,我们仍然不是那么得心应手,障碍仍然很多。其原因主要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学习者没有掌握说第二语言的技能;二是不同语言有不同的特征。而这些特征又往往和与这种语言相关的文化、历史条件联系在一起,因而难以沟通。

提及掌握第二门外语的技能,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听、说、读、写、译等常规技能外,还包括该民族语言中带有该文化特殊烙印的习语、俗语、谚语等成份。

二、心理障碍

由于对自己的信心不足,往往会在交际的一开始就形成一种心理劣势,因而在交际中表现出局促不安,紧张不已。具体表现为:一是过多地考虑言语交际外的因素引起的心理干扰;二是存在严重的自卑心理;三是各种成见和偏见的困扰。

在我们平时要求学生进行对话时,学生中间存在着这样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进行交流时,总会有学生反复思考:“我的口语比他差,他会不会笑话我?”“我的句子是否存在着语法错误?”“我说的话不知道他能不能听懂”等问题,从而在客观上分散了表达者的注意力,影响了交际的质量。这种心里尤其在学生与外国人的交谈中更为突出。在一次游园时,几个学生看到外国人兴奋不已,很想上前攀谈几句,但始终鼓不足勇气:“他是外国人,要是他听不懂我的话该怎么办?”其实,在他们眼中,我们也是外国人,在交际中他们可能比我们还要紧张,毕竟我们是在本土呀。

三、知识障碍

对他方所生活的环境、历史、风俗、禁忌等的不了解容易在言谈中出现障碍。这种障碍常常会在无意中触犯对方的禁忌,从而引起对方的不快。在跨语言交际中,因为对背景知识的不了解而在言语中冒犯对方的实例不胜枚举。轻则引起误会,重则挑起事端,影响交往的正常进行。

四、观念障碍

这里的观念即“文化价值观念”,它表明了人们对社会行为的品评态度,是制约每一个社会成员的伦理道德规范。由于价值的观念不同和文化体系的巨大差异,人对社会的认知态度也不尽相同。这样,如果缺乏相关的知识背景,就势必会影响到我们正常的交流。

如同样干一件事,假设美国人和中国人都有80%的把握,美国人就会毫不犹豫地说。“我有十足的信心,一定能把它干好!”而中国人往往要考虑一会儿,然后说,“让我来试试吧!”容易给人一种能力不够的感觉!殊不知,这只是文化价值的不同,而并非是能力方面的差异。

五、跨文化交际语境顺应原则

1.顺应目的语文化。以目的语文化为主的场合,由于目的语文化的外显和内化因素起主导作用,交际参与者在语言语用和社会语用两方面都顺应目的语文化。否则就会造成交际障碍。例外,许多中国人由于受本民族文化的影响,在西方人家里,刚见面不久就与他们聊西方人十分敏感的“隐私”问题,常常吃对方的“闭门羹”。有时候,谈话用自己文化的思维方式滔滔不绝地讲解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而交际对方则用他自己文化的思维方式认为根本就不可理解,觉得莫名其妙,甚至感到气愤,这不仅使谈话不能正常进行下去,同时还产生一些误解。

2.顺应源文化。以源文化为主的场合,由于源语文化的外显和内化因素起主导作用,交际参与者语言语用方面要顺应目的语文化,但在社会语用方面,应偏向源语文化。例如,在中国人自己家里按照中国文化的习惯对外国客人表示关心,问候英语人士时谈话过长、内容过细,招待时给予过多的关注,用中国人的方法劝吃劝喝以及谈论不该谈论的话题,不使用英语而用中国式的非语言的行为等,也是很自然。中国人应坦然行事,外国人应顺其自然。为此,胡文仲教师提到跨文化交际研究者中与中国人打过交道的人告诫将去中国做生意的西方人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不要“咄咄逼人”;“没有关系和联系,在重要的地方没能帮的上忙的朋友和同盟者,一个外国公司不大可能在中国取得全面的商业上的成功”。

3.灵活顺用。语言交际语境发生在目的语文化和源语文化均衡的场合,交际参与者的语言语用都应顺应目的语文化,但在社会语用方面可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运用。例如,在第三国的大背景下,中外人员混合型场合,中西餐馆等场合,主客因素不明,因此文化因素无主次之分。比如,在中国教师开设于目的语国的课堂上,中国老师虽然是课堂上的“主人”,但学生却是目的语国的“主人”,而且大多数物理和社会环境都是目的语文化的,所以很难分出文化因素的主次。这时,社会语用方面的顺应无需偏向哪一方,可灵活处理,相互照应,某些时候以目的语文化的方式行事。那种因不能共享同一种文化环境而产生的文化冲击,会逐步被求同存异的文化移情所取代,共创一个各方面都可以接受的语言环境,将成为跨文化交际的主要目标。

六、解决方法

1.大声诵读,培养语感。中学生往往只对学过的课文注重理解和语法方面的掌握,而经常忽视课文阅读,从而导致了学生在交际时产生严重的恐惧心理,妨碍了英语语言交际的正常进行。对于好的文章或是老师推荐的优秀范文,学生可大声地朗诵直至背出。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对文章的熟悉程度和解题技巧,同时在诵读过程中也可自然培养语感,提升会话能力。

2.广泛阅读,注意收集。大多数中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对于阅读类文章比较反感,认为冗长的文字表达中参杂着较多的新单词,会占用较多的学习时间。可以说这又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在阅读文章时,我们可以了解到西方国家的文化历史、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背景知识,了解英美文化和汉文化之间的差异,从而扩大自己知识面,增进文字的表达,提高跨文化语言交际的能力。在阅读的同时,中学生也应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采用做笔记的方法,将好的词句和表达记录下来,并且注意摘抄文章中的一些常用表达和背景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3.善于发现,勤于联想。罗丹曾经说过:“世上并不缺少美丽,而是缺少发现美丽的眼睛。”诚然,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我们到处都可以看到英语的存在。如在停车场,我们应该注意牌子上大写的“P”字母,并且知道他是“Parking”的意思。由此,我们就要想到其他有“停止”意思的单词,比如,stop,pause,cease,suspend等。其中,stop用法最为广泛,泛指一切“停止”之意,pause是指“暂停”的意思,cease尤指军事上的停火,如cease the fire,而suspend则是“吊销”之意,如suspend the license.通过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的有意无意发现,你会发现好多你想知道和了解的表达就在你的身边。

4.创设情境,互动学习。学习英语口语的人总是抱怨没有语言交流的环境,不能和以英语为母语的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其实,这也只是将自己不专心和不努力的主观原因归于客观条件的托词。语言的交流当然需要一定的环境,学习也应是主动的学习。因此,要想在实际生活中锻炼和提高自己的口语水平,就必须创设一定的语言环境。如在宿舍、在课间、在课后,两三个人可以就某一个话题展开讨论,用英语来实现日常交流,形成一种英语语言氛围;可以每天抽出一段时间收听电台的英语新闻,感受纯正的语音语调,进行比较直接的口语训练。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流
跨文化差异对商务英语交流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美式幽默文化研究
合拍片《风筝》的跨文化传播
文化差异对初入国际市场的法国中小企业影响分析
晚清美国传教士在华翻译出版史梳理
跨文化交流下国际经济贸易发展趋势研究
《中国合伙人》跨文化交流中的民族寓言
跨文化交流视阈下的文化误读与文化记忆
如何与外籍采访对象进行跨文化交流
论新媒体在跨文化交流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