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智慧生成的案例探讨
2016-05-14林金伟
林金伟
摘要: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差异,根据小学数学各学段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合的数学教学策略,重视教学引导,从而达到小学生智慧自然生成的目的,提高中年级数学教学的实效。
关键词:小学数学 案例探讨 目标策略
随着课改的深入,我校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课堂充满活力,自主、自信、张扬、和谐。现阶段,数学教学活动正向课改的方向发展。但是发展很不平衡。部分教师在数学教学上反映出教学目标不落实,教学活动活跃而低效,越位和不到位问题同时存在。根据我们几年来听课、调研情况,以中年级的数学教学为例进行分析。
一、中年级数学教学活动案例问题剖析
1.教学目标定位不准。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起点和归宿,是教学活动的核心与灵魂,统率教学的全过程,决定教学的效果。实际上,我们的有些教师对数学教学目标则是“嘴上重视,心里忽视”“写在前面,置于脑后”,教学目标形同虚设。目标内容泛化现象比较严重,设计的目标缺失教师对数学题独特的审视与解读,缺少课时教学目标与单元目标、学期目标、学年目标、学段目标、课程目标、总课程目标之间的步步分解落实与衔接,同时也缺乏过程性目标与结果性目标的相互结合。在教学调研中,我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不会设计教学目标、只会盲目照搬、照抄教参、教案集上的教学目标。自己设计的教学目标或过于笼统,或凭经验,凭感觉,关注数学题目后的要求确定训练重点的更是少之又少。走进课堂,则发现一些教学目标严重脱离学生的实际,教学目标与学段特点不相符的现象较为突出。
如跳绳比赛规定每人跳3分钟,王平跳了327下,张民平均每分钟比王平多跳12下。张民一共跳了多少下?
学生的解答方法是:(327÷3+12)×3=363(下)
在老师的鼓励引导下,“你是好样的!请再想一想,还有更好的解法吗?比如先算张民3分钟一共比王平多跳了多少下?”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进一步寻求其他解决问题的策略,又列出了其它算式:327+12×3=363(下)
学生在用多种方法解题时,往往只注意分析题意的外显成分,列出一两种解答方法就满足了,而忽视了对这些题目的深层次的分析探究和辨析比较。据此,教师要运用启发性引导语诱导他们去作深层次的思考和判断,以逐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和批判性等思维品质,使学生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在多样性的方法和途径中,通过比较和判断,选择正确、合理、科学、简捷的方法是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为学生今后参与数学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活动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奠定必要的基础。
2.无效提问过于泛滥。没有针对学生已有的数学认知结构、年段特征和教材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我们的不少教师找不准教学的起点,没有立足于学生的“就近发展区”来设计数学教学活动,往往在理解内容上低估我们的学生,频繁提问学生已经知道的,已经懂得的,已经理解的问题。而对文本中那些真正需要教师巧妙引领的、提升的、帮扶的地方,却一笔带过,课堂教学策略失去年段特点。
3.思考质疑蜻蜓点水。许多人喜欢热热闹闹的课堂,活跃的课堂,殊不知随着学生的年龄增长,真正应该活跃的是学生的思维。从课堂观测看,不少老师不敢或不愿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有的课堂上的质疑是走走形式,甚至在有的课上,学生明明预习了,或已经第二课时了,老师还是零起点,让学生交流看题目你有什么想问的,学生于是顺乎教师意思提出早已明白的问题。“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理念落实起来困难重重,老师的设计考虑的都是便于自己顺顺当当的教学,牵着学生走,预习了却不组织交流,无法预知和了解学生的初始状态,缺少相应的方法对教学效果进行反馈和检测。如在一节观摩课上,一位学生回答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后,教师说:“讲得真棒!掌声鼓励!”课堂里马上响起“啪、啪、啪……”一片掌声,另一个学生也回答了一个简单的问题,也得到了同等的“殊荣”。一节课上,表扬不断,掌声此起彼伏。其实,过多外在的奖励并不利于培养学生内在的持久的学习兴趣。在上述片段中,教师的赞赏实在是太多太滥了,如此的评价已失去了它原有的价值和意义。如果这些学生确实提出了有创见的问题(从学生的角度),或者有明显的进步,如实的激励是适宜的、可取的。
二、设计合理目标落实新课标学习方式
1.明确学段教学目标。有人说孩子一生下来是一张白纸,就看你往上面画什么。在这张白纸上,家长画,老师画。殊不知,学生才是这张白纸上画的主人,真正画画的是学生自己。如果说入学时各张纸上的内容差距不大的话,随着年龄的增加,这种差距会越拉越大。有些学生拥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家长渊博的学识、众多的兴趣、大量的书籍以及网络视频使他们见多识广。而有些学生的学习资源相对贫乏,家长忙于生计,学生的生活半径极小,有的家中几乎没有课外读物。所以,到了中年级,数学教师更应该潜心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准学生学习的起点,制定准确、合理的教学目标,让学生真正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提升,有发展。
2.重视动手实践活动。课标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在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使学习过程在学生的动手实践中更多地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3.应用合作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是课程改革当中大力倡导的重要的学习方式,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直接交流合作的机会,让不同的学生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倾听他人的见解。但是在合作学习的同时更要关注弱势群体,不要让他们成为学习的“旁观者”,一定要让学生真正实现共同学习、互相影响、共同进步,提高课堂的参与度,注重个性化的学习。
三、新课程数学教学活动智慧生成策略
1.教学活动过程应是师生生命互动成长的过程,以师带生。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其中应该特别关注的是具有生活性、发展性、生命性。在教学时,根据区域特点对教材进行再创造,即有选择性地删减,更注重以人为本,变不利为有利,以学生的实际基础为出发点展开更好的教学。
2.注重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以境促学。“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符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所变化,创设的情境还应该赋予一定的时代气息。
3.探索评价的途径和方法,全面得体。新课程把评价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贯穿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检查学生的表现,更不是筛选,而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程改革之路任重而道远,它是一个不断发展、永不停歇的过程,有收获、有困惑、有思考……相信只要每一位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不断实践、不断反思,新课改一定能“为有源头活水来”。
参考文献:
[1]黄为民.谈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的合作交流学习[J].教育现代化,2015,(17).
[2]杨学萍.小学数学课堂学生思考力的培养[J].亚太教育,2016,(04).
[3]李文娟.小学数学课堂中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技巧[J].基础教育研究,2015,(22).
[4]沈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J].基础教育研究,20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