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2016-05-14陈煌杰
陈煌杰
摘 要:我国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在义务教育阶段应该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而在初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也是地理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当前一些初中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不高,这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发展。主要分析了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以此积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地理;迁移能力;措施
知识迁移能力,主要是一个学科知识与另一学科知识的联系与相互影响,也是一种联系知识的能力。而在我国的教学中,这一学习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学习发展。尤其是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加强对这一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学会联系各个知识内容,以此能够对自己的地理学习带来积极影响。所以,笔者主要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方法论的研究,从而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积极的作用,促进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提升。在此谈谈培养初中生地理知识迁移能力的有效措施。
一、打好地理知识的基础,促进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
对于初中地理知识来说,基础知识的学习非常重要。基础知识与技能的牢固,才能使学生对知识进行灵活运用,为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初中一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应该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学习,这样才能在新的知识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脉络与体系。例如,在七年级下册中世界地理部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老师应该将上册的世界地理知识内容积极地联系在一起。针对上册中的内容,主要是从地球的相关知识开始,对地球的形状、大小等,还有比例尺的相关内容,以及海陆内容的分布等,对陆地上的地形类型通过比例尺进行合理放大,然后对世界的气候等进行学习。对于初中生来说,地理老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对世界上的某一大洲进行合理放大,让学生对大洲进行学习与认识,这样能够与上册的内容积极联系在一起,从而能够将完整的知识框架联系在一起。例如,可以从气候、地形特征以及居民等对大洲进行认识。针对这种教学形式,能够帮助学生打牢基础,使负迁移现象的出现得以减少,以此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
二、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地理知识的学习,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对于地理老师来说,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由于一些地理知识对生活有积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尽量多列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使生活现象与地理知识联系在一起,还要将新旧知识进行合理联系,以此让学生对知识迁移能力有初步的认识与培养,使学生借助地理知识的学习,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合理解决。例如,在学习大洲中的亚洲与欧洲以后,老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区域分析法这种比较相似的手段,对非洲与美洲进行合理分析。另外,在分析巴西热带雨林保护与开发以后,老师为学生进行适当延伸,让学生对当地环境问题进行分析等。从而能够得到区域发展分析的一般规律,以此能够使学生更加容易学习地理知识。
三、借助分析、比较的形式强化知识内容,促进知识的迁移
首先,教师应该加强学生对知识概念与原理的明确,夯实知识基础,才能积极达到正迁移的运用,以此使学生的迁移能力得到一定提升。其次,还要借助比较的形式,使负迁移的现象得以避免。针对一些比较相近以及易混淆的知识内容来说,应该合理借助比较的形式,分析其分化点,以此排除干扰,使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比如,在讲解地球上的经纬线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对经线与纬线的认识很容易混淆,而老师可以借助比较的形式,帮助学生对其异同点进行辨析,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积极提升,也能对旧知识进行积极回顾,以此能够对新知识的巩固提供积极帮助。最后,还要对地理中的特征进行强化,对不同的地理知识进行合理强化,让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对问题进行解决。例如,在教学等高线的过程中,针对等高线的地形图来说,老师可以对山峰、山谷以及山脊的特征交代给学生,使学生能够理解与明确这些知识的特征,对等高线地形图进行阅读,以此能够合理判断山体的不同位置,帮助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得以培养与提升。
综上,作为一种重要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的掌握对学生具有积极作用。因此,作为初中地理老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渗透对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合理完善自身的教学方式,夯实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内容,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借助分析比较的形式,使地理知识内容得以强化,以此能够为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提升提供积极帮助,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志,徐秀梅.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跨学科整合的相互渗透[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3):63-65.
[2]张炳祥.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3):49-51.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