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高效做好小学语文课前预习
2016-05-14邵志彬
邵志彬
摘 要:课前预习是课堂学习的基础,有利于课堂的学习。学生在课前预习时,通过自我学习可以了解学习内容、简单划分疑点难点,在课堂教学中达到针对性听课效果,学习效果事半功倍。学生只有自己清楚地了解到课前预习的重要性,才会积极主动地去自主预习,并坚持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从而受益终生。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前预习;高效
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课前预习不仅可以使学生达到更高效的学习效果,还可以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受益匪浅。在课堂教学中,大多时候教师都会让学生先浏览课文让学生进行简单的预习然后再进行教学,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可以令学生从被动学习逐步向主动学习发展,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由于小学生各方面能力相对较弱,更多时候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进行自我学习。
一、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必要性认知
小学语文的教学属于基础知识教学,但并不代表小学语文的学习主要就是多背课文、多记生字词,事实上,对于小学语文的教学大多数人都停留在表面认知。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小学生正是处于智力发展的重要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教他们课本上的知识,还需要引导他们学会思考问题和如何自主学习。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有一条鲜明的教学理念:以学定教。这一基本理念将教学活动牢牢定位于学,学生学先于教,即以学生的预习活动启动教师的教学活动。在小学语文的教学里,亦是如此。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进行问题总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则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针对性施教,使得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教师传统的“注入式”教学变为“启发式”教学。课前预习时,小学生不仅可以提前对所学内容有所了解和认知,同时也是自我对知识进行初步筛选的过程。课前预习时,小学生更容易碰到或多或少的问题,不认识的生字词、不懂的语句等等都是可以让他们提前知道课文的难点、重点,在教师课堂教学的时候进行针对性的听课,更容易攻克课文的难点、重点,课堂学习效率也可以得到极大的提高。
二、引导学生进行高效的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方式是多样化的,比较传统的课前预习主要分为简单预习课文难点、重点的基本预习,这两种方式相对更适用于有一定自我学习能力的学生,小学生处于学习认知的起步阶段,自我学习的能力相对弱,需要教师更有针对性的去改变学生的预习方式方法。
1.教师需要在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原则上,通过由易入难的方式进行课前预习的指导工作
教师精心设计预习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预习课文,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需要去思考问题并寻找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知不觉可以学习吸收更多知识,同时也可以慢慢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好习惯。
2.根据教材以及学生的能力,合理安排预习内容
在实际教学中,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进度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距,有的学生对于知识吸收能力相对强,有的学生学起来相对慢,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适当区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在课前预习内容的安排上,进行不同的安排,对学习能力强的可以适当安排难度稍大一点,令学生不断去攻克更难的问题从而提升自身学习能力;对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可以将问题安排稍微简单一点,合理安排一些由浅入深的问题,让学生在反复思考寻找答案的预习过程中,解决不同难度的问题,通过解决相对简单的问题肯定自己,而面对解决不了的困难问题可以清楚了解到自己的不足,在教师教学中更用心地去学,进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3.多种不同预习方式的利用
针对小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引导。改变一味的书本预习方式,比如,在《静夜思》的教学时,可以安排学生感受夜晚的月亮景色等,通过仔细观察在实际教学更容隐引发学生感同身受的共鸣,同时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还可以通过划分学习小组,提问题让小组成员共同预习去一起思考、一起交流、一起解决问题。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生在合作预习的交流过程里,不同思维、不同想法的碰撞,可以学习到他人长处,从而改变自己的短处。
总之,只有让学生认知到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不断的自主预习过程中自我能力也不断提高,学生可以不断的获得更多学习所带来的成就感和喜悦感,从而提高学习兴趣,慢慢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高春霞,高雪梅.充分预习,打造语文高效课堂:浅谈小学高年级的语文课前自主学习[J].吉林教育,2016(9):137.
[2]彭晓蕾.浅谈如何高效做好小学语文课前预习[J].新课程:小学,2015(5):32.
编辑 王洁琼